尽管早就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几年好活的,不过时间过的还是太快了些,王俊生存留了无尽的遗憾。
有幸能参与到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其实比教导祖龙成才,替他肃清障碍有成就感多了。
(啊喂,本末倒置了啊,亲!)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和年幼的祖龙相处就不愉快了,恰恰相反,很愉快!
不过男人么,有些事业上的追求,这也正常。
好生地发展改革秦国和教导祖龙并不相冲突就是了。
王俊生是真的手把手地教导祖龙的,不管是三观还是各种的能力,手段,他能想到的,知道的,似乎都有些填鸭式地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了祖龙。
当然,并没有什么太过超格的东西。
超越半步是天才,超越一步是疯子,古今中外的教训还少吗?
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掌控者,又是后来大华夏一统的祖龙,自然是不能疯狂的,他更加希望这位能少些奇思妙想,多点脚踏实地。
也许是老秦人的作风影响到了自己吧,总之,实干精神相当重要。
祖龙十三岁了,王俊生的姓名也走到头了,三十五岁的秦王,病倒了。
这几年,秦国不仅少了严刑峻法,多了包容开放,而且民生上发展的很快,不断地有逃民涌入秦国。
对于这些人,秦国也不是完全就接纳的,总归你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至少是有一项自己擅长的技能或者特长,才会让你入籍。
秦国和平强大,如今又多了包容的属性,吸引力自然是比其他剩下的几个国家强的多。
用这样的法子,王俊生在祖龙面前证明了如今的秦国已然不适合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了。
慢慢地调整,转型,让这一切水到渠成地完成,然后反对者尽管有,秦王室和高层因为有太多的外来者和他们争夺资源而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不过这一切,不管是分化还是打压,总之,王俊生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手段,和年幼的太子殿下演示了一番如何应对朝臣,应付宗室。
秦国唯能力论的倾向越发地严重,我可不管你之前是哪国人,只要你有本事,咱就能重用你。
吕不韦尽管仍旧不是相邦,不过已然成为了九卿之一,为大秦敛财!
是的,王俊生略微有些耻感地将儿子曾经的政策提前拿了出来,三公九卿制,吕不韦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军功成为了九卿之一,也算是光耀了门楣了。
而且他和秦王已经太子政的关系极熟稔,外加上圆滑的手段,在秦国混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至于太子政,博学坚毅,在咸阳书楼里有的书籍,他几乎都有所涉猎,甚至是一直让人厌恶的儒家典籍,这位都是通读过的。
秦国和诸子百家的关系倒是仍旧微妙,尽管王俊生已经努力地将秦国拔高到仲裁者的角色上面,不过时间毕竟短,目前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他这般做的目的,好处,太子殿下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父亲确实是个惊才绝艳的人物。
自己以前还是太过狭隘偏激了一些,祖龙的这些心思也唯有他自己知道。
看来治理国家是个大工程,自己尽管已经参与进去了,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可惜的是,祖龙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秦国的君主,病倒了。
医官查不出来任何的问题,若不是看着秦王一天天地虚弱下去,他都以为这是秦王在和自己开玩笑了。
当然了,祖龙也是这般想的,主要是因为秦王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只是不停地瘦了下去。
知道自己没多少时间的王俊生开始安排后事了,他将吕不韦,韩非,蔚缭,李斯,蒙骜,王翦等人叫到了自己的书房,然后让他们发下了重誓,一定要忠心辅佐太子。
不可有贰心,不可有私心,如若不然,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不得全尸!
几人闻言,齐齐地变了脸色,这也太狠了。
不过王俊生也不得不这般做,太子还年幼,只怕一时半会儿地无法亲政,他死了,有些放心不下,所以只能用这种法子了。
几人赌咒发誓,绝不会背叛太子殿下,绝对会忠心耿耿之后,王俊生又安抚了几句,重赏了几人。
打发了几人之后,红着眼眶的太子从帘子后面走了出来,王俊生摸摸他的脑袋,道,
“儿砸,该做的我都做了,不过人心异变,你也不能全寄望在这个上面,所以只有你自己努力成长,自己掌控一切了。”
“儿子记住了!”
略带着几分哽咽的声音让王俊生觉得心似乎是被什么东西攥了一下,有些难受。
这些安排完成之后,王俊生就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他安心养病,国政大事全都是由着太子殿下处理的,目前他还活着,朝臣们还算是老实,可是将来呢?
谁知道会是个什么状况!
祖龙还是年幼了一些,就算是大婚了也是无法亲政的,所以王俊生并没有替他安排婚事,一切由着他的性子罢。
勉强地一直撑着,撑着,代价便是失去了五感(形、声、色、味、触),王俊生如今除了还有呼吸之外,就跟僵尸没啥差别了。
不过他仍旧还活着,为儿子多争取一些时间。
这样子的折磨持续了差不多半年之后,秦王终于停止了呼吸。
年幼的秦王果然如同很多年前父子俩的约定一般,将先王的遗体一把火给烧了,和赵姬的骨灰一起下葬。至于陪葬品,却是寒酸非常,因为先王的遗愿。
按着王俊生的说法,陪葬品越是丰盛,死后越是不得安宁,都便宜了盗墓贼。所以,只能这般寒酸了。
别人都说先王是个奇葩,这也有道理。
秦国这几年似乎一直都比较不顺,点背的什么似的,连续不过三五年的时间,竟然失去了三位秦王。
这下子,乱七八糟的什么流言蜚语都出来了,什么秦杀戮太盛,有违天和之类的屁话都出来了。
刚刚即位秦王的祖龙还没从丧父的阴影走出来呢,就听到了这种传言,如何能忍?
立即地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传播谣言之人被一股子神秘势力精准地抓走了。
尽管老秦人这些年开始兼容并蓄,不过这并不包括他们会容忍别国奸细,好伐?
大名鼎鼎的黑冰台,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黑冰台无比神秘,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创建,又有哪些人组成的,只有吕不韦大致地知道一些,晓得这些人便是当初随着秦庄襄王一起去赵国的那些人有关系。
除此之外,即便是吕不韦自诩和先王亲密无二,了解的也有限。
这种明晃晃的不信任,他还能说什么?
有了这股子势力的震慑,朝中的老臣,宗室的长辈,面对如今略微显得有些稚嫩的秦王,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这位凶残程度自然是比先王更上一层楼的,面不改色地杀了几十个所谓的探子之后,挂在城头上曝尸。
尽管秦王并没有亲政,不过朝中大事,三公谁也不敢独断,都是交由他过目之后,才会做出决定。
这基本上和亲政没啥差别了,不过就是没有名正言顺罢了。
宗室对于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如今的秦王年幼,可时能和他对着干的人还真没有。
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
秦王十六岁,举行了冠礼之后,他便在三公和宗室的主持下,亲政了。
吕不韦一直找机会找机会往上爬,不过上面的三个老家伙死死地占着位置不动,久而久之,尽管秦王对他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也没那些心劲了。
丧气的吕不韦告别了朝堂,招募了门客,去修书去了。弄了一本什么《吕氏春秋》。
秦王笑的很欢喜,父亲曾经告诉过自己,要提防吕不韦,所以他一直都压着吕不韦无法升职,直到他自己主动离开朝堂。
这样便好,至于其他人,他还真不担心。
统一了六国之后,秦王终于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皇帝,第一件事,颁布了秦律,而且还招募读书人,在全国各地为普通百姓讲解秦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呃,提一句,这是先王的遗愿,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始皇仍旧还是遵守了父亲的遗愿,每逢秦律又有什么变化,便由书吏在全国讲解秦律。
王俊生只是觉得由着两个法盲鼓动了一群法盲造反什么,简直莫名其妙,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他便留下了这种奇葩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