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之初,其实是封出去一大堆爵位的。就拿今天来参加李信婚礼的这帮长辈来说,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有爵位,动不动开国什么什么公的。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毕竟是打天下嘛,这可是玩不好就会掉脑袋的勾当,倘若不事先给出足够的筹码,谁会愿意跟随你打天下呢?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或许在打天下的时候,大方地许出这么多爵位,是有利于大唐建立的事情,可一旦到了治天下的时候,爵位太多却是十分不利的。
首当其冲的是赋税问题。要知道,这些封出去的地盘本来是可以收上来不少税的,可一旦封给某位贵族之后,这些税就跟国家没关系了,全都是地主的私有。这对于国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而且,封地嘛,你总不能封个荒山野岭给人家吧?也不怕让人寒了心。所以说,封地一般都是紧着好地分,功劳越大,分的地盘越大,越好。这样一来,国库的损失也就越大。
除了封地的赋税以外,养着这些贵族的俸禄也不便宜。堂堂国公,俸禄能低到哪里去?你总不能太穷酸吧?
最后就是法治问题。虽然说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么一说,但实际上,这话出自法家,并不是华夏一直以来所推崇的儒家。儒家最常见的说法是:法不加于尊,演变到宋朝甚至成了“刑不上大夫”这种极端的现状。
这些被封赏的贵族以及贵族的后代们,毫无疑问就是超脱于律法之外的一群人——李信当年还是个纨绔的时候,动不动闹市纵马等等,要是真的严格依法查办,那不死也得脱层皮。
所以说,贵族就是特权阶级。不仅在国家财政上有着相当大的负作用,哪怕是在国家的治理上,也很难产生什么正向的作用。因此,每一代王朝都遵循着相同的轨迹行进:开国之初大肆封赏,随着国家治理的稳定,逐渐将那些封出去的爵位和地收回来。
如今的大唐正是出于这样收缩的阶段当中。李世民已经很久没有封过什么爵位了。事实上,假如他真的想要封个什么爵位的话,房玄龄、陈尹、杜如晦、魏征这些思虑周详的重臣也会拼了命地阻止他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此刻房玄龄、萧瑀这些大佬就坐在李信的婚宴上,却丝毫没有反对李世民这看似大方的封赏,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不封地、不食邑”的限制上。
爵位最大的问题在于封地与食邑对国家财政造成损害。抛开这一点来说,其他的倒是有点无伤大雅了。
如果今天李世民不加“不封地、不食邑”这个限制,单单说李信每多生一个儿子,就多给他一个爵位的话,不等别人反对,李信第一个就要跪在地上恳求皇帝收回成命。
原因也很简单,八个字而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