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信正色道,“我们对他们再好,也不能保证他们也会同样地回馈我们。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那么......你的意思是?”李世民看着李信问道。
李信轻咳一声,道:“限制这些外国使节的活动,对他们加强管理。包括长安城里这么多来自外国的商人和游学者,全部都要进行登记,限制他们的活动,等到他们离开长安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检查,不允许他们带走违禁品等等......”
李世民皱起眉头道:“至于吗?你未免也太小心了。”
李信心中一沉,看了李世民一眼,终于还是无奈道:“......或许吧。”
李世民自然是一代雄才大略的英主,但人无完人,他毕竟还是免不了会有一些毛病,比如说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也未必算是什么特别大的毛病。
试想,到了皇帝这个位置上,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自不知道多少人的千百条意见。如果没有出色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如果不够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朝令夕改,自然什么也干不成。所以,历史上但凡有点功绩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十分自信,并且非常忠于自己判断的人。
那么,结果就很自然了——当他们做出正确决定的时候,他们就是“英明神武”,当他们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他们就是“刚愎自用”。
上帝视角的判定标准就是如此单一且绝对。
深谙帝王秉性的李信立即就从李世民皱起的眉头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李世民没有完全接受自己的说法。至少伟大的李二陛下完全不觉得有必要对这些外国使节或者说外来人口采取这么严肃的管理措施——那会显得大唐很心虚。
大唐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心虚。
在李世民看来,大唐应该有一份王者的气度,傲视天下英雄的那种。如果对所有外国使节都加以管制,岂不是相当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大唐将他们都当成对手来看待?
试问,他们配吗?
但是,李世民也的确承认,李信说的话是有点道理的。不管怎么说,资敌都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哪怕这件事的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大。
所以......
李世民鼓励地笑了笑,道:“你也不过太过担心了。朕已经知道你的意思,之后会将这些东西严加管控,不许流出的。”
李信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好歹李世民还是听进去一些了,总比左耳进右耳出的好。他勉强挤出笑容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又打开了奏章,道:“行了行了,去立政殿看看观音婢吧。她这几日也念叨着你呢。”
长孙皇后?倒是很久不曾去见过了。
李信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道:“是。”
出了两仪殿,李信跟着一位内侍前往立政殿。没想到,却碰上了一位许久不见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