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宋时烈对于国王李棩答应和谈的态度和动机表示怀疑,但是此时也找不出什么必须反对的理由。毕竟,正如李逸澜所讲,即使李棩有什么阴谋诡计,但是只要破虏军继续把守好济州海峡,那么济州岛终究不会面临太大的问题。
至少,这次被李棩派来和谈的人选是山党的闵维重,再加上一心想要促成和谈的许积,他们两个人会保证这次和谈万无一失。
宋时烈提出来的疑惑也得到了解决,在场的其他人对于明天的和谈大方向都已经没有了异议,大家一致认同,这次的和谈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对破虏军有利的。
至于长期之后呢?用曾胜的话说,“以现在朝鲜国内的局势,加上福昌君等人的计划,或许用不了多久朝鲜王廷便自顾不暇了。”
这也是李逸澜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应开启双方贸易的原因之一,虽然从理论上说开启贸易会帮助恢复朝鲜国内的势力,从而可能导致朝鲜王廷在休养生息结束之后,重新开启对于破虏军的进攻,但如果从目前朝鲜国内如此不稳定的形势来看,以后让朝鲜国王李棩烦心的事情可多了,想要腾出手来教训破虏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确定了明天和谈将会签约的大方向后,接下来李逸澜和其他破虏军高层便开始商定明天签约的一些具体细节。
最终代表破虏军参加和谈总协定签署的,将会是曾胜和宋时烈。
威武镇统领曾胜是目前破虏军中军方职位二把手,从级别上基本对标最近一段时间在朝鲜王廷上声望迅速上升的都承旨闵维重。
而宋时烈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身,但是在破虏军乃至济州岛的威望也是颇高,基本上可以对标目前同样没能获得朝鲜王廷正式官职的许积。
同时,曾胜和宋时烈一文一武,也可以代表破虏军势力的一致支持,这样的安排看上去更加完备,也体现了破虏军对于此次和谈的“重视”。
............
万事俱备之后,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很漫长,尤其是对于许积来说更是如此。
在客栈里不断踱步的许积,或许是稍微有些紧张,竟然破天荒地主动找张炯拉起家常来:“不知道张奉事家里的孩子表现如何?”
只不过,许积只是随口而言,听在张炯的耳中却如同一声惊雷。
这几天是张炯最近一段时间里难得的幸福时光,既没有了张炫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又能和家人待在一起,这样的生活对于张炯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好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张炯每天前往李逸澜给他们家人安排住宿的地方时,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开其他从朝鲜国内同行的官员的目光,尤其是许积,更是张炯的重点盯防对象。
张炯将家人安排在济州的事情,目前知道的人只有张炫等寥寥数人,保密性做得还是很不错。一旦因为不小心被许积发现了,势必会引起许积对于张炯忠诚度的怀疑,虽然不会影响和谈的大局,但是等到和谈结束后张炯个人的命运肯定不会很好。
正因为如此,张炯这几天神经都保持高度紧张,甚至每次见家人都有一种见情人的感觉,现在被许积这么随口一问,张炯立刻有些慌了手脚,回答起来也吞吞吐吐的,很不正常。
好在许积的注意力其实根本不在张炯的身上,方才也只是随口这么一问,因此张炯最初的哪一点慌乱并没有引起许积的注意力。
利用许积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机会,张炯强行使自己镇定下来:“家里的孩子不听话,从小顽劣,因此现在表现也很一般。”
张炯原本想顺口拿许积的儿子许坚作为比较对象夸一夸的,但刚准备说出口又连忙住了嘴,毕竟这对父子的关系并不算很好,可以看得出来许积对于自己儿子的情况其实也十分不满意,要是张炯这个时候表扬许坚的话,说不定适得其反。
不得不说,张炯对于形势的判断还是十分准确的。
张炯还没来得及继续说话,许积便开始说起自己的儿子来了:“我儿子也是一样啊,不成器,实在是令人苦恼。”
听到这里,张炯心中的担忧也是放下了大半。原来许积并不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想要旁敲侧击地试探,而是纯粹想借询问张炯家里孩子的情况,进而最终将话题引回到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许坚身上。
张炯心中大定,回应起许积来也不再心惊胆战,只是这是别人父子之间的事情,许积可以批评自己的儿子许坚,而张炯恐怕还没有这个资格,此时也只能是唯唯诺诺地附和了两句。
没有得到张炯太热烈的回应,许积自己骂了一会,逐渐也感觉无趣,总算是将这个话题给掀了过去。
听到许积没有在这个父子话题上喋喋不休,张炯彻底放下心来。
看着许积离去的背影,张炯心中暗暗吐槽,其实许坚哪里是不成器酒囊饭桶呢,他现在所谋求的可是谋权篡位的事情,这一点野心可比他的父亲许积要大多了。
.........
庆尚道。
福善君和福平军秘密从汉城出发,来到了庆尚道。为了迎接两位王室子弟的到来,许坚特意在城中一个相对幽静的巷子里包下了一个院子,供福善君和福平君居住。
没有了父亲许积的约束,许坚这几天的活动明显要比之前活跃了许多,多次在城中串联,与之前应允参加计划的人们都进行了沟通,安排好了具体的一些细节。
只不过,在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上,计划中的几个核心人物之间却有分歧。
“不行,现在就举事,实在太过危险了。”三福兄弟中最小的弟弟福平军,平日里沉默寡言,不喜欢发表意见,但是今天也忍不住出来反驳了。
原来,他们正在最终沟通举事的时间。由于目前的计划中,汉城是事变的主要行动地点,因此主要是在汉城的福昌君和张炫先行商讨确定,而交给在庆尚道的福善君、福平军以及许积、金太应进行最后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