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一直在武昌附近肃清李自成的残余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清剿,这一带现在基本握在大清的手里。
武昌之战剩下的大顺军很多都投降或者逃去了湖广南部一带的山区,估摸着也不能再掀起多大的浪花。
但部下送来了另一个消息,却让吴三桂颇感惊讶:一支打着大西旗帜的小股部队远远地向通山附近去了。
要知道在那里,可是有阿济格的大军存在的,这些人去,不是找死么?
吴三桂觉得有些蹊跷,便命令多方打探,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一打听,可就不得了了。
偷偷摸摸的前进是非常消耗时间的一件事,新军差不多耗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到了九江附近。
而此时的左梦庚由于袁继咸的防守策略,便将大军转移驻扎池州一带,并遣兵将取道彭泽攻下建德,试图从九江转向安庆附近。
在这一带,他刚好碰上了奉命来征讨的黄得功部队。
而在他身后,李定国带领的前锋也到了。
说道李定国,朱启明并不陌生。他字鸿远,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崇祯三年,当时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在陕西发动起义的部队。
那时候的李定国已经是相貌不凡的帅哥坯子,很有些大将风范。张献忠一眼看中,就收了他做养子。
你不得不说,在没有HR的时代,如何甄别一个人可是一件运气加眼光结合的技术活。
从此,李定国就一直追随张献忠,直到现在。
早在崇祯十年的时候,十七岁的李定国就能够亲自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
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从这一切就足以看得出来李定国的名将苗头。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
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到了后来,张献忠死于西充凤凰山。也是他一直坚持张献忠的遗愿,联明抗清。并且在顺治九年三月,奉大西军共推的首领孙可望之命,与冯双礼率兵八万,出师湖广。
至五月,李定国连下湖南沅州、靖州、武冈、宝庆。
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当时正欲出师贵州,闻讯急由柳州返回桂林。
李定国当机立断,派遣西胜营张胜、铁骑右营郭有名,率精兵由便道直取严关,扼桂林入湘之路。
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下全州,撤桂林之屏障。
攻下全州后,李定国未及进城,便急趋桂林。六月二十九日,孔有德命其部将孔龙、李养性夺严关,被包抄击败。次日,孔有德亲率精兵于桂林城外大榕江,迎战大西军,被李定国用象阵冲乱阵脚,大败而回,导致身负重伤。因严关、全州皆陷,清军只得退守桂林。
七月初二日,李定国开始攻桂林。
战斗延续至初四日,大西军由云梯攻上桂林西北环山城,破武胜门。
城破,孔有德自焚而死。
李定国乘胜进攻,除梧州外广西全省皆复。大军入湖南,进江西。
出兵七个月,辟地三千里,军威大振,永历朝廷敕封李定国为西宁王。
清朝得讯,以敬谨亲王尼堪为统帅,率八旗兵十多万南下增援。在和尼堪的对战中,这位满清新晋亲王足足带了十五万精兵前来,但是在和李定国作战过中被李定国诱敌深入,至衡州,尼堪与李定国战于城北。
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追击,伏兵起,李定国将他们包围,最后李定国亲手将尼堪斩杀,清军败退。
“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此战过后,天下无人不知李定国。
朱启明穿越而来,也是想着说借助李定国传说中的才干,在乱世中某得一方天地,匡扶天下。
为此,该做的几乎都已经做了。眼下,就是要接收果实的时候了。
……
弘光元年四月初。
朱由崧相继接到长江上游各督、抚、镇臣关于左良玉叛变并率师东下的报告。在南京城内大为恐慌之余,马士英力劝皇帝决定由兵部尚书阮大铖会同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以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人组织堵剿。
黄得功的军队被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军部署于对岸江北。
而此时,多铎的清军也已经自归德南下。
在这种情况下,那马士英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朝中的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左良玉稍缓,北尤急,乞无江北兵马,固守淮、扬,控扼颖、寿。”
朱由崧最开始也觉得也认为北兵马不宜调离当前驻地太远,对此马士英回答道:“刘良佐兵还江北防守。”并气急败坏地指着姚思孝等人一?大骂:“尔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若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臣已调良佐兵至江南矣。宁可死在鞑子手里,也不能死在自己人搞出来的反叛之中。”
并且他还却怂恿朱由崧亲手诏命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抽调兵马过江拱卫南京。
朱由崧一想之下,的确是这个理,便同意了。
同时,他也要求马士英多多和四川联络,以便早点解决这些事情。
马士英自然也知道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帮助,同汪兆麟商议之后,他就知道大西军早已经秘密东进了。
当即,他立刻进了宫,把这件事情生生的说成是他自己的神机妙算,未雨绸缪。朱由崧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真以为这人是国之英才。
同时,朱由崧也对当前的局势放心了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