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巡抚衙门。。
周馥举着一封公函兴冲冲的走进书房,向正在与李鸿章王凯泰商议军机的曾纪泽说道:“大人,湖北传来了好消息,徐商总已经和英商谈好了开办冶炼厂之事,他说大约两个月之内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曾纪泽甚喜,接过公函来细看一遍,便又递给了李鸿章等人传阅,“徐润这个人还真是个经商的人才,这次的谈判给咱们省了不少的银子。”
王凯泰却有看法,道:“大人,这合资的冶炼厂既然是开在湖北,由他们湖北衙门筹资便是了,咱们又何必出钱呢。”
李鸿章替曾纪泽解释道:“开办军工厂是将来必然的趋势,到时各省都建了厂子,必然抢着要冶炼厂的铜铁,介时铜铁价格一定会跟着被炒高。要是咱们能先成了厂子的股东,那情况就自然不一样了。巡抚大人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如此。”曾纪泽同意李鸿章的解释。
王凯泰恍惚,竖起大拇指赞道:“还是曾大人想的长远。”
话未罢,凌焕也匆匆而来,手里也拿着一封函件,曾纪泽笑道:“怎么,今天似乎很多好消息呀。”
凌焕把公函呈给了曾纪泽,他打开来闲然的看了看,蓦地,神色变得万分庄肃。众人还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李鸿章猜测道:“劼刚,是不是湘军方面进攻金陵不太顺利。”
曾纪泽摇了摇,沉默片刻,道:“陈玉成死了。”
众人皆不语,目光中显露着复杂的神色。李鸿章感慨道:“这个人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将才,当年三河一役时,险些把湘军逼上绝路。只可惜啊,他错投了反贼的旗下,不然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王凯泰也跟着感叹:“是啊,比如那个已死的杨秀清,还有尚在四处游窜的石达开,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若能为国家效力,或许也能搏个流芳百世,怎像现在这般落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古人就是古人,无论他们有多么的有才学,总也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成王败寇”四个字。
曾纪泽冷笑着说:“若是没有陈玉成这等反贼,你我这些没有门路的汉家子弟,又岂会坐到今天的高位。依我看,咱们多少还得感谢他们才是。”
曾纪泽说的是大实话,李鸿章等人心下岂又不知,当下几人也不多言,只是笑着看着曾纪泽。
进下7月中旬,上海失地已全被淮军收复。曾纪泽正积极扩张淮军,加强训练,大量进口并储备弹药,准备不日向苏杭一带太平军发起反攻。
是日原太平军降将钱寿仁前来求见曾纪泽。曾纪泽为了更大程度的瓜解太平军军心,故在对待投降太平军将士方面格外优厚,更何况他的淮军急需扩张,这些经历过战火磨练的太平军降卒正是很不错的兵源。
钱寿仁献太仓归降之后,曾纪泽即任命他为游击,隶属于新编的上海城防军,这是曾纪泽计划兴建的未来警察部队的前身,主要负责维持上海一带的地方治安,虽不属于淮军系统,但也归巡抚衙门直接指挥。
而那一千多太平军降兵,曾纪泽择其精壮者编入了新建淮军,接受思想再教育。其余则全部分配到了各支正在组建的城防军中。
曾纪泽并没有重用钱寿仁,这是因为他虽然欢迎太平军投降,但却对他们这些降将怀有不信任。但他也没有轻视钱寿仁,给予他的饷银相当的丰厚。当天见到钱寿仁后,曾纪泽便用关怀的语气问道:“新的职位还满意吧,不要太过辛苦,要注意保重身体。”
钱寿仁有感于曾纪泽的亲切关心,激动的就差抱腿痛哭了,他当即表示工作很顺利,生活很温馨,非常感谢领导的关怀与器重。
曾纪泽原以为他只是无事来讨好奉承一个自己,准备再安慰几句就打发他走,但接着钱寿仁的话却引起了他的重视。
“末将今天来是有极重要的事要向大人奏报,末将已经和发匪的常熟守将钱桂仁取得了联系,他说愿意弃暗投明,归降于大人。末将不敢擅做主张,故特来请示大人。”
常熟位于苏州的北面,对于苏州的而言,其战略意义与太仓相仿,若能控制该县,则可对苏州形面三面夹击之势。淮军的下一步进攻既定目标既为常熟,钱寿仁的这个消息对于曾纪泽来说,算是又是一个意外惊喜。
“这个钱桂仁跟你是什么关系?”曾纪泽注意到他二人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
“他是末将的堂兄。自从末将归降大人之后,发匪对他就倍加疑心,处处提防,堂兄的日子极不好过,故他才不得不和末将取得联系,希望投归大人。末将可以人头担保他的诚意。”钱寿仁如实回答。
曾纪泽心想你们这两兄弟还真是适合当兄弟,连投降都有遗传上的共同之处。
“钱桂仁能弃暗投明是再好不过,待事成之后,我绝不会亏待于他。你为淮军立下此一功,待常熟到手之后,我一定当提拔你。”曾纪泽以利激励,同时提醒道:“目前李秀成虽然不在苏州,但谭绍光那斯也不是泛泛之辈,此事还需周密商议,在此之胶,你一定嘱咐钱桂仁千万不可透露风声。
“这个末将明白。”
随后曾纪泽便将此事与李鸿章等商议,由于常熟县城的太平军并非只有钱桂杜一支部队,一旦东窗事先,城中会发生激战,与此同时,苏州方面一定会迅速的派兵镇压。所以他们计划派刘铭传团从海路前往常熟支援钱桂仁,同时命驻守太仓的潘鼎新部一个营北上,阻击苏州方面的太平军人马。
与此同时,曾纪泽又让钱寿仁与钱桂仁取得联系,约定15日晚,看到海上清军的信号之后,立即发动夺城兵变。
刘铭传团接到命令之后,连夜赶到吴淞码头,三千人马及武器装备登上了向英军租借到的炮舰,由长江水路前往常熟。
这一次的租船,共花费了曾纪泽将近三万两的白银,再加上先前多次的租借费用,数额共计约二十五万两之巨,这相当于淮军数月的军费支出。
曾纪泽意识到,总是这样租借洋人的炮舰不是长久的办法,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尽快的组建一支属于淮军自己的火轮炮舰编队。无论从节约开支,还是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讲,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