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
信众很快就从围城和屠杀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寺中依旧人声鼎沸,讲经者、解经人、香客、比丘,和谐而安详。
人们相遇时,或点头微笑,或双手合十,虔诚、友好。
初新不由感叹宋云会挑地方,长住在此地,远离纷扰,或许是所有江湖人的愿望。
不过他此行并不是来找宋云的,而是来找披着猩红色长袍的人。
在永宁寺里,有资格披上红袍而被认可的,只有一人。
达摩。
初新依然记得自己初来洛阳时,在永宁寺的高塔前见到的那道身影,笔直而神秘,拥有海潮般的凝聚力。
宝公沙门有知过去未来之能,达摩虽从未得到这般吹捧,却仿佛总能以三言两语勘破世人的心结与谜团。
如今宝公沙门音讯全无,想要解惑,便只有来问达摩。
说来奇怪,在洛阳城待了半个春天,初新竟然从未进过永宁寺,从未好好驻足观赏那座高耸入云的宝塔。
他听说很久很久以前,各地的人说着同样的语言,交流无碍。人们为了更接近天空,合力建造了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塔,据说高塔顶端能够够到天空。
可不知因什么变故,高塔毁了,四海寰宇的人们说起了不同的语言,再无能力冒犯天威。
北魏的帝王为了彰显实力建造的宝塔,是否也会是分裂和衰亡的象征?
宽敞的庭院内,僧众如潮如浪,达摩一身红袍,孤独地立于海的另一端。
在那一刻,初新感觉到,阶下的信徒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他,因为他们绝不是同一类人。
人怎能接近神?怎能用高塔去冒犯天威?
他和“神”之间还隔了一片海,他又该如何开口发问?
初新迈开了步子。
盘坐着的信众占据着地面,他们的身体和衣袍让足尖沾地这个动作变得困难,可初新却全然不在意。
他的脚步很轻,步伐并不快,路线却准确无误,分割开了人海。
古老西方的传说里,曾有一位先知在带领族人逃难时,用诚心感动了上天,大海为之开路。
初新路经时,许多人都停下了诵经声,盯着他,无人阻拦。
他走到了达摩跟前。
这段路本就不长,本就不难走,只看你有没有决心去走。
达摩的脸隐没在帽兜之下,不得见。
有个比丘凑过来,挡在初新身前,道:“师父正在传法,请施主不要打搅。”
“他并没有打搅我。”比丘身后传来沙哑的低语。
比丘朝身后瞧了瞧,又诧异地上下打量着初新,悻悻地退到一边。
“不过是一个人在走路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呢,”达摩说,“可惜,你们之中许多人还未得我皮毛。”
他的语气温和,不像在苛责。他的面容依然笼罩着阴影,暂时成谜。
初新仍旧站在他跟前,无悲无喜。
达摩打了个手势,刚刚的比丘便宣布道:“诸位先行离场吧。”
偌大的永宁寺转眼已空,信徒、僧众尽皆退散,阶前只余初新和达摩二人。
达摩慢慢抬起了头,初新却露出了一丝惊愕的表情。他发现眼前的人是曾经帮助自己摆脱虎贲军搜捕的中年僧人。
“很惊讶?”达摩问。
“有一点,我本以为你应该是另一个人。”初新说。
在他潜意识中,他一直觉得达摩应该是那个在夜晚买面的秃顶老头,这也符合与天子会面时达摩的形象。
达摩只是笑了笑,没有追问那个人是谁,也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说:“同在我院中看花时相比,你的武功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
“是吗?”
初新并未察觉到自己的变化。人要认识自己总是比认识别人难得多。
“方才从寺门处走到我面前,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不轻不重,自然写意,可见你的轻功已到了不滞于物的境界,”达摩夸赞道,“换句话讲,已到了不来之境。”
“不来之境?”初新不懂这四个字。
“无所谓烦恼,无所谓菩提,是谓不来之境。”达摩解释道。
初新虽听得出这句是夸奖,可并不能听懂“无所谓烦恼,无所谓菩提”是什么意思。他的烦恼多着呢,也不曾见过菩提树,不曾开悟。
跟僧人打交道总是不太容易的,尤其和大德高僧讲话,每一句话中都藏着机锋,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他不愿再听达摩讲这方面的事,直奔主题道:“我到这里来,是求大师为我解惑的。”
“十二只老鼠?”
初新惊道:“您知道?”
达摩又只是笑了笑,他的笑容古老而苍凉,像来自百年前的荒漠和丛林。
“是灾祸吗,那十二只老鼠?”初新问。
“是,也不是。”
初新叹息道:“您说的不少话我确实听不明白。”
达摩依旧很有耐心地解释着:“对于天地自然而言,那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可若是于人类来讲,这样的十二只老鼠定是灾祸。”
“为什么它们的尾巴会缠在一起?”
“谁知道呢。也许它们生活在一个拥挤的角落,长年累月地争抢同一块腐肉,它们的尾巴不知不觉中就绑在了一块儿,它们的命运也就交错在了一起,生死与共。”达摩说得很慢,也很动人,就像是在讲一个关于老鼠的童话故事。
可初新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童话,倒更像是寓言。
千金会十二楼不正像那十二只老鼠吗?
他们为了权势这块腐肉,互相算计,明争暗抢,却是一损俱损。
“大师有没有听过这么样一种说法,”初新继续问道,“当绑着尾巴的老鼠出现时,那个地方的人会遭殃?”
达摩的笑容凝滞了。
那片刻的变化提醒着初新,敏的话绝非空穴来风。
“你随我来。”达摩起身时,只说了四个字。
当他完全直起身子,初新才发现这名精瘦的僧人身型远比自己记忆中高大。
永宁寺大殿之后,穿过一条狭长的、种满灌木的石路,就到了禅房。
禅房显然没有大殿气派,没有金银装饰。禅房门口无一例外都很干净,僧众一定经常清扫。
达摩想让初新看的东西在禅房之后。
四具焦黑腐烂的尸体,竟然就随随便便地陈放在地上,根本无人去掩埋。
尸体的面目不可辨,却都没有头发,不知是因剃度而发落,还是因某种怪异的毛病而秃。
初新再也忍不住,俯下身开始呕吐。
有人在尸身周围放置了熏香,却还是难以中和掉腐烂的作呕味道。
“为什么不埋了?”初新终于在肚子差不多吐空时问道。
“我想看看尸首的变化。”达摩淡淡答道,丝毫没有被眼前的景象和难熬的气味影响。
“许伯纯曾和我说起过,他近来照看过一些得怪病的人,眼睛发红,全身溃烂,就像他们这样。”初新不情愿地指了指其中一具睁着眼睛的尸体。
“河阴华佗能瞧好这种病吗?”达摩问。
“不能,他已经躲起来,不打算见人了。”初新道。
达摩沉默了一阵,缓缓道:“我们还是离开这里,不然也会有感染的危险。”
禅房花木茂盛,初夏的枝头总有虫鸣,万物在渐渐抵达生命的高潮。
初新贪婪地呼吸着小径深处的空气,放肆地拥抱墨绿色浸染的生机,这里和禅房后简直是两个世界。
天堂与地狱,仿佛因为那一排排低矮简朴的禅房而分隔。
“所以永宁寺里也有四个生怪病的人?”初新慢慢从呕吐中缓过劲来,深呼吸后问道。
“不是四个,是七个。”达摩的表情严肃,严肃得有些吓人。
“七个?”
初新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一间孤零零的禅房,禅房的门紧闭,无人出入,就算是这样,僧众路过时,也还是会下意识地避开那扇门。
初新已明白那间禅房中有些什么人了。
定然是三个等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