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休打开《欢喜笔记》,发现是一本私人撰写的书籍,或者说是账单、日记。他粗略的看看起来,看着看着,竟然看入了迷。
“县令小妾喜谷道,常食香油,以保清洁……”
“张家大妇喜绳艺,曾有东瀛僧路过,二哥学之,每每缚绳,精妙绝伦。”
“吴家新妇体态丰腴,善水……”
一字一句,让余休看着,竟然一时感觉口干舌燥。半晌之后,他已经粗略的看完一遍,立即将此书合上。
“黑脸和尚这厮,文笔竟然不错。”余休回想着被自己斩杀的和尚,心中颇为诧异。不过随即想到此人为了能偷得丹药,可以忍辱负重三四日,又能想出纵火烧寺的法子脱身,倒也是个面粗心细的主。
而且黑脸和尚在南仁寺中是三当家,其职位是首座。首座者,为全寺修行之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想来三个和尚中最有文化的人,并非白脸和尚,而是黑脸和尚。”余休看向手中的《欢喜笔记》,这本书就是证明。
这本笔记可以算作南仁寺奸淫掳掠的证据,上面除了记有苟合之事外,只言片语中也泄露出毒杀大户、霸占家财、侵吞田地等事。
特别是有关县令小妾的一事,上面大书特书,清楚的写着三个和尚一起上阵,帮县令老爷求得了一个大胖儿子。
余休眯着眼睛,若是他将这本书上的内容泄露出去,南仁寺或许就会大祸临头。不过此事不急,余休放下笔记,拿起另外一本书。
“武书”两个字写在书的封皮上,颇为方正,有一种阳刚之气。余休看着此书,心中有些激动。
但是他并没有立即翻开此书,而是先安生的放在桌面上,正襟危坐,调和心神,力求脑中别无杂念。
三十多个呼吸后,余休将脑中纷纷扰扰的念头剔除干净,只剩下求知若渴的心思,他翻开《武书》
《武书》开篇,先介绍了此书的来历,言大燕朝收罗天下武学,集齐上千奇人异事,编撰出一部武学盛典《武典》。
《武典》一书整理收集有多篇秘藏,记载写有世间的武学大道、练兵实纪、行军要略、十三州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实乃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奇书,凡武家、兵家、为将者,必读!
而《武书》则是《武典》的总纲,主要叙述着燕朝尽前人之所不能、得前人之所为得,将天下武学境界清楚分成了九品,以供天下武者参照。
这九品境界从低到高分别是:血气,皮肉,筋骨,真,凝煞,炼罡,炼髓,炼窍,换血蜕齿。
其中三品炼髓境界的武者号称“小宗师”,二品炼窍境界号称“宗师”,一品换血蜕齿境界又叫“大宗师”。
“这……”余休看到一半,目中惊愕,他对比着自己看过的《道书》,心道:“这不是抄袭么?”
《道书》是《道藏》的总纲,由前朝道士编撰而成,记载着仙道修行之法。而《武书》则是《武典》的总纲,由燕朝官府编撰而成,记载着武道修行之法。
就连两者划分的境界,都是仿照官职,成九品境界。
“当今朝廷可真是……”余休哑然无语,他所处的这个朝代正是燕朝,似乎还是末期。
虽然《武典》这部编撰集成的大作有抄袭之嫌,但并不妨碍其中记载的道理。余休又沉下心思,一一读着,他时而目光精彩,感觉长了见识,时而又皱紧眉头,思索着什么。
等余休通读完这本书籍,他呼出一口气,在心中默默梳理。
《武书》内容也和《道书》近似,给出了个个境界的介绍,甚至将每一境界有多大的力量,能敌多少人都写了出来。
其中下三品境界分别是:
九品血气:
又唤作“三流高手”,此境界的武者能够从食物中汲取精气炼出血气,以滋养肉身,已经凝聚出血气烟柱,能将全身力气集合整合在一拳一脚一刀一剑上,体魄强健,一步可迈出一丈(双腿交叉算一步)。
气力最多可有三狼之力,上阵可与持械十人同归于尽。
八品皮肉:
又唤作“二流高手”,武者炼有十年血气,血气烟柱高一丈多,其浑身肌肉精悍,少赘肉,体型内敛,身如豹体,流线型,半步即刻迈出一丈。
气力有三獒之力(此獒乃是军中特殊饲养的血獒,一獒敌三狼)。若是上阵,皮肉境界的武者可与三十个持械壮汉同归于尽。
七品筋骨:
此境界的武者可当七品校尉,乃是一流高手,拥有三十年血气,血气高三丈多。其浑身筋腱强韧,腰身有力,身形敏捷,可缩骨拔高,能原地直窜一丈多高。
气力为三牛之力,可与持械百人同归于尽。
……
余休看到书中对个个境界的记载,心中微惊。
这种叙述,远比《道书》中对仙道境界的叙述要详细得多。特别是对武者武力的评估,具体到了让人感觉可怕的地步。
余休此时发现,当道士和武士同处于下三品境界时,武者远远占据上风。
“《道书》诚不欺我。”余休心中轻叹,他第一次看《道书》时,书中就记载下三品境界的道士想要施展手段,必须依靠外物实现。
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看了《武书》,对比起来,顿时感觉下三品境界的道士有些无用武之地。
甚至余休想着自己斩杀黑脸和尚的过程,心中庆幸:“幸好是从背后袭杀,还骑着马,还用了尸符,那黑厮还中了尸气……”
四个条件中只要缺少一个,根据《武书》中对武者的叙述,恐怕死在寺中的就会是他余某人。
一时间,余休感觉自己谨慎行事的方针颇为不错。
他又低头看《武书》,心道:“不愧是可以横行世间的道路,武道。若是学之,以武护道,恰好能弥补仙道弊端。”
仙道修行阴神,武道修行肉身,两者若是结合,正正好!不过余休能想到,其他人也能想到。
适才余休发现《武书》中也涉及了修道和修文,和《道书》中称呼为仙道、武道、文道不同,而是叫作武学、文学,以及仙学。
并且字里行间中,《武书》还对仙学颇为鄙夷,斥之为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同时简单记载了对付道士的方法和手段。
“仙武不可同流么?”余休眉头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