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太平天国的眼界
春节平平安安地过去了,蒙辛博和王玫吊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蒙辛博给每位省委领导都发了祝福信息,周怀翎破天荒地给他回了两个字“同喜”。他给阮维梁打了越洋电话,阮维梁再三叮嘱他要稳住,不仅自己要稳,还要维护班子的稳定。柳景平出事后,班子里不能再出问题。否则,省委也许会调整思路。
春节虽然过得平稳,蒙辛博还是多次往返巴戎与省城。他是政法委书记,所有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他都亲自到场参与安检,不眼见为实,他不放心。他还参加了市委老干部座谈会,特意看望了文春秋,认真听取文老爷子的教诲。文春秋也送给他一个字:稳。说他的政绩和人品是不用说的,但能否稳住,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市委办送给蒙辛博一纸通知,让他参加全省厅局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轮训班,为期五天。对于平时难得一聚的各市州领导来说,轮训就是难得的交流、凝聚感情的机会。五天的轮训,也就是五天的饭局。
蒙辛博年轻,又处于关键的上升时期,他请的饭局也不少。但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周怀翎的秘书肖勤相约的宴请。肖勤是非常忙的,因为他的身体、他的时间不属于他自己,自主权全在于周怀翎的日程安排。但在轮训班的第二天,他就抽出时间,打电话给蒙辛博,说要宴请他一次,算是对元旦请客的回请。对于蒙辛博这一级干部,谁请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请了谁。所以,接到肖勤的电话,蒙辛博推掉了所有的饭局,专程安排与肖勤相聚。
要说肖勤的这次宴请,不能不先介绍一下这次轮训班开班典礼上周怀翎的讲话。
因为是首期,周怀翎破例参加了开班典礼,并讲了话(注:后来的各期,周书记都不再参加开班典礼,只是印发了他的讲话整理稿)。当时,周怀翎带人到省委党校慰问,恰逢开班典礼,因为是首期,很多市州是一把手带队,周怀翎便想与大家新年见个面,坐上了主席台。省委办公厅没有替周怀翎准备讲稿,周怀翎便自由发挥,他给大家讲了太平天国的起义与失败。
太平天国,在座的谁都知道,历史、演义、课本都看过,学过,耳熟能详。
从正统历史观来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是谋反,是叛逆;从新史学观来看,太平天国是革命,是起义。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类似太平天国这样的政治运动比皆是,几百年、几十年一次的改朝换代,大致上都遵循着太平天国这样的路径。只是许多朝代成功了,如汉朝,如明朝,更多的则失败了,沦为流寇。成则王侯败则贼,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历史从来不会嘲弄成功者。
但太平天国,又不同于前两千年帝制时代的各次起义。这时,五口通商,在广东、广西,中西之间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西方资本已经进入中国,进行投资。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兴起,并不是传统中国原来意义上的农民起义,这场运动的大背景是中国已经局部踏上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
周怀翎并没有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起义的历程,那些曲折复杂的故事,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只是说,最近,他看过一些博客评论,概括一下,有些新的想法,与大家在这里分享。他说,太平天国1850年金田起事后,势如破竹,风卷残云,很快拿下了半个中国,定都南京,掌控了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半壁。两百年的大清王朝面临从未有过的重大危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领导人如果适时调整方略,即便不能北伐成功,也有机会南北分治,形成以长江为界的政治格局。如此,此后的中国历史势必改写。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太平天国没有做到这一点呢?是眼界,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对世界的认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不到一个月,185年4月,在中国拥有相当战略利益的英国公使就冒着危险访问了南京。年底,法国公使也沿着这条路径与太平天国取得了联系,接着,美国公使麦莲冲破重重关隘尝试着与太平天国开始通信。英法美等国当然不是同情中国的农民起义,他们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太平天国领导人不要因为战争而影响西方诸国在长江流域的贸易和利益。
然而,太平天国说到底就是一个传统中国的造反派,他们的国际视野非常欠缺。他们不仅指责英法美等国朝觐太平天国领导人不合礼仪,不够礼貌,还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要求外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列强各国对太平天国的一点儿好感就被这样的无知吹得一干二净。
不与世界沟通,是太平天国的悲剧和历史局限,由此也注定了太平天国的结局。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宽,博采众家之长,就能补己之短,能以人之“鉴”长己之“智”。亦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眼界窄,闭门造车,不但学不到新东西,还易增长骄惰之气,失却良好的机遇,落后于他人。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宽广深远的眼界,使人更善于捕捉发现新的发展趋势,勇立时代的潮头。
周怀翎的讲话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与会人员都认为他的讲话是本届中央会议精神的深入阐述,是发展与继承的理论延伸。但对蒙辛博而言,这个讲话,又另有针对性,有着一层别具意味的意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