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三海盗(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纪朝臣贯之【1】担任土佐国守五年,任期终了,于当年十二月某日,前往京都述职。国人闻讯,纷纷扶老携幼来到码头,与纪贯之依依惜别,就像父母泣送儿子一般。大家对他恋恋不舍,都说:“从古至今,何曾见过如此贤明的父母官啊!”即使纪贯之已经登船荡波而去,仍有不少百姓携肴提酒赶来,更有人在岸上恳求纪贯之作歌相赠。

舟船逆风而进,航行甚为吃力,比起平时慢了许多。纪贯之在船上听到海盗正尾随追赶的消息,心绪难宁,便于每日早晚两次向海中挥撒币帛,祈求海神保佑一路平安。船长安慰说,等到了和泉国便安全了。阖船人众听了,纷纷在甲板上跪倒,面朝大海祈愿,希望尽快到达和泉国。纪贯之夫妇的幼子在土佐夭亡,心中不胜哀痛,更是无心观赏沿途的海岸风光,只想着早点到达京都。

过得数日,船长向大家宣布,已抵达和泉国。船上众人都长吁了一口气,个个欢呼雀跃,精神为之一振。

突然,一叶小舟从海面上如箭般飞速划来,离纪贯之搭乘的大船船头只有一小段距离时,舟苫下站起一条汉子,语气粗豪,高声喊道:“在下特来拜会前土佐国守大人。”大船上的人问道:“来者所为何事?”汉子道:“自国守乘船离岸以来,在下便一路追随,只因风急浪恶,小舟难以靠近大船,所以直到此刻方才追上大人。”大船上众人听了,无不惊慌失措,哗道:“不好啦,这人肯定是海盗!”

纪贯之闻声从船舱里走出来,问道:“阁下找我有何贵干?”

“是些私事想要请教。不过隔舟谈话不方便,等我过去再说吧!”说完,那个海盗似肋生双翼一般,纵身一跃,轻轻巧巧就跳到了大船上。纪贯之上下一打量,见他全身毛发浓密,腰插一柄宽刃剑,目露凶光,显得十分狠恶。

纪贯之却镇定如恒,淡然问道:“阁下长途尾追,究竟意欲何为?”海盗解下腰间佩剑,抛回自己的小舟上,说道:“在下虽身为海盗,却也知恩怨有主,既与国守大人无冤无仇,绝不会妄加伤害,请大人放心。大人任土佐国守五年,在下本欲登门造访,不料因筑紫九国与山阳道国守渎职枉法,便到那里盘桓了不少时日,直到最近才抽得出闲暇。其实我等海盗都是性情豪爽之人,大人廉政爱民,名声颇佳;土佐国又地瘠人贫,没多少油水,所以也懒得前去叨扰。在下曾想去大人在京都的府邸拜访,无奈京城地方狭窄,人口耳目众多,只好趁今日海上之便,斗胆恳请大人不吝赐教。您且听我道来:

“延喜五年【】,奉天皇敕命,开始编选和歌集,听说大人系编撰之长。此和歌集题名为《续万叶集》【】,仅就字面来看,自然是因袭前人的《万叶集》而定名,倒也可以理解。倘若穷究‘万叶集’三字的本意,‘万’字寓意和歌数目众多,尚能说得通,但‘叶’字,据后汉刘熙《释名》一书解释:‘人声曰歌,歌,柯也,所歌之言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也就是说,歌声依曲调高低变化,如风吹柯叶,使草木有声。人们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寄托在歌声中,所以听者也会产生同样的喜怒哀乐之感。因此歌声有长短缓急、曲调亦有抑扬顿挫之分。可是风动草木枝叶,簌簌有声,谁听了都不会牵动情感。故而在下认为以‘柯叶’比拟歌声,实是无法令人信服。古人受时代限制,当时以‘万叶’为名,可能仅参考了《释名》一书,因此流于草率。同在汉代,许慎的《说文》则解释道:‘歌,咏也’,这一解释系依据《尚书·舜典》中的‘诗言志,歌咏言’而来。如此解释,则《万叶集》当为《万咏集》,才有道理。由此看来,汉字的解释,可谓言人人殊,而做学问就更是百家争鸣了。

“国守大人在《续万叶集》的序中写道:‘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也,发其花于言之叶也。’这句话,初读之下,颇感流畅,但细品则有微瑕。例如‘言’、‘语’、‘词’、‘辞’,一向都读作‘こと’,而序中的‘言之叶’,却从未见过。难道是大人按照《释名》对‘叶’字的解释,自行想当然耳?此等做法违背了古语本意,于歌于文,皆有害无益。大臣参议等人,对此却不闻不问,故意长期闭目塞听。

“大人在序文中又提及:‘和歌有六义。’即使是诗有六义,在唐国都被认为是伪妄之说。若言诗有三义三体,还勉强可行。但和歌体也以数字归结,未免生拉硬扯,不够合情合理。须知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也只是大略分类,难以逐一细数,更何况是表达情感的和歌?浜成在《歌经标式》【4】中分和歌为十体,与大人的‘六义’一样肤浅。国守大人虽然是和歌圣手,但在古语的修为上尚嫌不足,所以进呈给陛下的和歌集,仍有疏漏之处。”

海盗侃侃而谈,话锋一转,又道:

“本朝《大宝令》【5】,系效仿唐律而定,其中规定:男女无媒苟合,则类同猫犬狎交,必乱人伦。因此立法禁止。然而大人在编撰和歌集时,竟满纸滥情,不加节制地编入大量诲淫之歌。或鼓吹情侣幽会私奔、或煽惑与有夫之妇偷情、或同情男女洒泪分别,简直是败坏世道人心,干犯国家律令。可是编选者不但未予问罪,书中的‘恋歌部’竟多达五卷,实在是近于荒唐了。

“所谓淫秽之事,在上古神话时代,即使兄妹相恋也只被看作平常事,不以其有罪。后来人皇治世,儒教勃兴,遂有‘夫妇有别’、‘娶妻不娶同姓’云云。本朝承袭了唐国儒家的伦理观,于是大内也分建清凉殿、后凉殿,以厚纲常之别。其实唐国在上古之世,男女反而是只能在同姓间交往,后来国势日张,为开疆拓土、繁殖人口,才鼓励男女与他姓交往。渐渐地,将‘娶妻不娶同姓’定为律法。(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快穿攻略之女配上位记冷清依怦然心动:宝贝儿,别闹星光下的那些事九州覆楚南雄的青春物语嬉春物语春物之鬼才作家灵飞经零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