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蒋介石或许是性格过于刻板固执,也或许是与行伍出身有关,积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据他的最亲信的侍卫回忆说,他每日清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就穿着睡衣轻轻地离开温馨的双人床,为了不惊醒喜爱晨睡的夫人宋美龄,小心地穿好拖鞋,踮着脚,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尚未开启的窗幔陷入沉思。他可能是回忆昨天工作的情况,也可能是在暗自部署今天党政军诸方面的工作。

今天是十月十日。每一个国民党员都知道,这不仅是辛亥革命胜利的纪念日,更重要的是又被孙中山先生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所以,每到这一天,举国上下是要热烈庆祝的。蒋介石今晨醒来,照例像教徒做祈祷那样,独自驻步窗前,默默地望着尚未开启的窗幔陷入沉思。此刻他想到的可能是:今天是中华民国第十九个国庆日了,今年国庆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

蒋介石是一位非常实际的政治家,他绝不干那种画饼充饥或望梅止渴的蠢事。为此,他经常在属下面前笑话汪精卫:他的空话、大话讲得实在是太多了!说来也十分好笑,蒋介石早年入保定军校,后东渡日本学习军事,自从加入同盟会后,经常跟在孙中山的身边,聆听先生教诲。可是,他的很多思想却不是承继先哲圣人的,而是从他儿时听来的一些事情感悟出来的。这有点儿像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不是从教科书上学历史,而是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洋洋洒洒,都能说出一套自我感觉良好的故事来。至于对和错,这倒是无关紧要的。举例说吧,当他一想到今年国庆的主题之后,他的脑海中就很自然地想到,俗话说得好嘛,纪念死人是为了活人。所以嘛,历朝历代的主宰者都在遵循这样的规矩:纪念先人立国的艰难,是为了当代的皇帝更好地坐天下。那么,我蒋某人今天纪念第十九个国庆日,也自然不应破此贤哲所留下的规矩了。然而当他一想到巩固今日政权这个话题,遂又禁不住想起了就要以他全胜而收场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来了。

蒋介石击溃阎锡山部署在津浦线上的晋军之后,遂挥师西指,集中全部兵力攻打冯玉祥部署在陇海线上的西北军。蒋介石深知西北军一向待遇低,生活苦。丘八盟兄冯玉祥的封建家长式的治军方式,表面看来军纪森严,人人尊敬,绝对服从,实际上西北军内部早已为军阀征战搞得不耐其苦,都渴望有改善现状的机会。蒋介石看准了西北军这一致命的弱点,认为如要尽快打垮西北军不应用炮弹,而应该采用“银弹”加“肉弹”的攻势。遂命令陇海线六个守备区都在前沿办起阵地俱乐部,他“特命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负责办理此事,用火车车厢或者汽车,布置成流动酒店,备有中西大餐、烟具、赌场,雇用上海舞女、妓女充当招待。凡是西北军官兵前来,均请入内,任其受用,分文不取。玩乐之间,蒋介石的特务从中拉拢,临别时还根据官阶的高低及对蒋军作用的大小,赠送数额不等的现金”。蒋介石这一招甚是奏效,不少西北军官兵改换门庭,有的还充当了蒋军的坐探。因此,当蒋介石发动总攻之后,遭到“银肉两弹”打击的西北军锐气大减,未经几个回合的较量,遂沿着陇海线向西退却。

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很早就知道中原大战胜负的砝码,操在握有二十余万东北军的张学良的手中,诚如当年的楚汉相争,谁拥有韩信,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样。同时,蒋介石又清楚聪明的张学良面临日本的严重威胁,父丧未久,内部未固,实不愿参加这场内战引起内部分裂,给觊觎东北的日本人以可乘之机。为此,他在中原大战前两个阶段——即在南线打败桂系、在北部东线击垮阎锡山的同时,采取封官许愿等策略稳住张学良,使之不倒向冯玉祥与阎锡山。待到晋军失去济南之后,张学良认为再不出兵相助蒋介石,一俟中原大战结束,他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了。为此,他借口到葫芦岛主持海军典礼,顺便到了北戴河,向冯阎联军做出了出关的表示。接着,他于九月十七日对《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在目前形势下,他“已不能不被迫而出面干涉,唯余之意,干涉非用武力耳”。翌日——九月十八日,他一边“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一边倾二十万东北军浩荡出关。这就为蒋介石提前结束中原大战提供了军事条件。但是,由于张学良亲率二十万东北军入关,使得东北三省兵力空虚,等到来年的九月十八日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乃后话。

蒋介石历来反对“穷寇勿追”的军事思想。他一向主张“当让人处不让人,该下手时必下手”。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号令三军,绝不给阎锡山、冯玉祥等留有喘息的时间。十月三日,为迅速瓦解冯阎联军,他发布大赦通电,但明令指出:阎锡山、冯玉祥不在赦免之列。可是,他清楚地知道,历经两年的裁军会议所没有完成的任务——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基本上实现了,接下来,他就剩下一个心腹之患共产党了。因此,他驻步窗前,终于想出了纪念中华民国第十九个国庆日的主题:在举行盛大的庆祝大典上发布告国民通电,宣称目前最切要的五项工作:“肃清匪共”、“整理财政”、“澄清吏治”、“开发经济”、“厉行地方自治”。

也就是从一九三○年十月十日起,蒋介石把“肃清匪共”当作他的第一项所谓治国大事了。

诚如前文所述,蒋介石为了与政敌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国元老争抢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继而登上中山先生留下来的权力宝座,其中修建中山陵,是他走的若干步棋中很重要的一招。自从他完成奉安大典之后,在重要节日带头谒陵,遂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仪式。自然,他的用意还是那句老话:纪念死人为了活人。把话说白了,他有意利用中山先生这块近似神位的牌子,达到建立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今天是所谓国庆十九周年纪念日,他岂能不带头登中山陵、谒先总理像呢!

宋美龄是一位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她不仅不屈服于权力的压力,甘当蒋介石思想的俘虏,相反她还想用西方的思想改变蒋介石。因此,她在与蒋介石相处的日子里,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去揣摩这位独裁者的思想构成的。今天,她学着西方总统夫人的样子,身着高档旗袍,亲昵地挎着蒋介石,沿着那不知登过多少次的石级,十分和谐地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然而,当他们一道登上了中山陵之后,微喘的宋美龄蓦然抬起头,看见了那钟形的建筑。也就是这一刹那之间,她不由得想到了她所敬仰的美国自由女神,又由自由女神想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待她想到就要结束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之后,就又禁不住暗自喟叹:

“中国何时才能实现美国式的自由呢?”

少顷,宋美龄从她的理想王国回到了现实,她微微地摇了摇头,又有意转身俯瞰那些拾级而上的军政官员,她没有发出这样的自问:“有几个是真心来拜中山先生的呢?”而是淡然一笑。接着,她又侧目一看,只见蒋介石驻步原地一动不动,向着南天眺望,似在凝思些什么。或许她为了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款步走到蒋介石的身旁,小声地问道:

“达令,你还是在想北方的战事吗?”

蒋介石闻声依然远眺南天,仅仅冷然一笑,操着不无蔑视的口吻说道:

“区区小事,何足道哉!北方的战事,我早已胜算在握,用不着我再费心劳神了。”

“那……你在此时此地想些什么呢?”

“一个是抽象的,也就是汪精卫这些书生们说的理论问题;一个是冯、阎二人缴械后,摆在我面前的、也是很实在的安邦定国的大事。”

宋美龄一听愕然,似乎觉得这些话不是从蒋介石的嘴里说出来的。她沉吟有顷,好奇地问道:

“你所指的抽象的理论问题……”

“说来也不复杂。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今天嘛……”

“你就站在中山陵前说说自己的感想吧!”

“行!”蒋介石沉吟有顷,感慨万千地说,“我承继了中山先生留下的全部遗产,自然也要为这些遗产付出必要的代价。”

“你的意思是……”

“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的宗旨,想包容天下所有的主义、政党,甚至还想包容那些包藏祸心的新老军阀。可是,他一旦仙逝之后呢?”

“苏俄、共产党,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一个接着一个地向你发难,对吧?”

“对,完全正确。”

“所以,你就不得不为这些遗产付出必要的代价?”

“是的,是的。”

“你为什么不可以像中山先生那样,更高地举起他所倡行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旗帜呢?”

“他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是神,就像是观音菩萨那样,理论能当饭吃,能当水喝;我呢,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不过是跟着他打天下的一员武将,说空道理,谁也不听。”

“你怎么不学学中山先生,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变成神呢?”

蒋介石侧目看了看宋美龄那认真聆听赐教的表情,不无蔑视地哼了一声,差点儿说出“可笑”二字来。当他再一看拾级而上的属下,低声地说道:

“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是神吗?释迦牟尼生前有谁称他是佛祖?就说你劝我洗礼皈依的基督吧,他活着的时候不也是受苦受难吗?”

宋美龄听后感到是那样的不顺耳,可当她再一想蒋介石讲的这些圣贤哲人生前的经历,也的的确确就是这样的。这时,似乎也只有这时,宋美龄觉得蒋介石在宗教问题上的见解远远超过了自己,尽管她自己永远也不承认这一事实。另外,宋美龄自有她聪明的地方,那就是善于掩饰自己的短处,随即又把话题转到现实中来,小声地问道:

“那你总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吧?”

“当然有了,不然今天来参拜中山先生的就不是你我了。”蒋介石说到此时有些得意地笑了,“我从中山先生活着的时候,他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或者说从中国几千年的改朝换代中,也或者说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的较量中,醒悟到这句世人皆知的俗话:有枪便是草头王是真理!”

“所以,你一直抓住军队不放。”

“放了军队,你我的脑壳就搬家了。”蒋介石不无得意地又笑了笑,“当然,光靠军队还不行。在同汪精卫、胡汉民这些元老派的斗法中,我还醒悟到了一句文话叫纵横之策。”

“那你对付共产党的办法呢?”

“以后再议。”蒋介石转身看了看远远列队等候祭陵朝拜的文武百官,“夫人,谒陵仪式应该开始了。”

蒋介石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就认定未来与他争天下的不是国民党内的所谓左派、右派,以及诸地方实力派,而是共产党。但是,由于他当时自身的地位和实力,使他不能在孙中山先生倡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时候有丝毫的表露。相反,他要借助孙中山先生的旗帜、共产党人的力量,把他一步一步地捧上军事统帅的地位。孙中山先生仙逝之后,他又借助手中的军权,以及苏俄顾问与共产党人的支持,击垮了以胡汉民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元老集团。接着,他又因势利导,与失意的右派元老胡汉民等结盟,把国民党中的假左派汪精卫逼下台。当长江两岸欢庆北伐胜利的时候,他认为机会到了,遂又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段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妄图把他内心的政敌共产党一举歼灭。

出乎他所料的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他斩尽杀绝,作为对他屠杀政策的回答,共产党人又愤然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虽说这些革命的义举,在蒋介石军事集团的压迫下相继失败了,可是所显示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却令蒋介石不寒而栗!

蒋介石由此看到了共产党人潜在的实力,同时他又错误地认为,经过“四一二”后的共产党人已成强弩之末,只要组建庞大的特务组织,与潜伏在上海租界中的中共领袖人物斗法,根除所谓赤祸是易如反掌之事。这就是他让陈氏兄弟组建中统特务组织的主要原因之一。

蒋介石在这种轻共思想的指导下,倾全部国力完成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所谓大事。这就是他相继演出蒋桂、蒋冯、蒋冯阎等新军阀混战的原因。然而出乎他所料的是,共产党人又借着他消灭诸地方实力派之机星火燎原,不仅上海租界中的共产党人公然发动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市运动,而且各地的红军犹如雨后的春笋,在大江南北的山村水乡建立起来。其中在湘赣一带活动的朱毛红军,竟然强大到可以乘虚攻下长沙的地步,这不能不令他暗暗吃惊!也就是在他庆祝完中华民国第十九个国庆日之后,他的战略重点已经悄然转向集中力量消灭共产党。

如果说蒋介石在与地方实力派进行军事角逐的时候,他对付共产党的主要策略是,以军警宪特消灭地下共产党的组织,那么时下他对共产党即将采取的措施就成了这样两句话:一是运用手中握有的军权,坚决消灭各地的红军部队;二是采用恩威并举的策略,分化瓦解中共设在上海的中枢机关,逮捕和法办那些在他看来冥顽不化的所谓祸首。前者,他交给何应钦等人去筹谋军事围剿;后者,他又找来陈立夫等人去上海承办。也就是在这次召见中,陈立夫双手呈交了一封信,蒋介石看后沉吟片时,提笔在信上批道:

交杨登瀛亲办。

中正

周恩来作为一代战略大家,他非常清楚蒋介石下一步要走什么棋。他为了应付蒋介石对苏区即将发动的军事“围剿”,亲自起草了《中央通告第九十二号——为发动全国的反抗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进攻红军苏维埃区域运动,以纪念十月革命和广州暴动》。他向全党,尤其是各地红军指出,国民党军阀最近在湘、鄂、赣三省调动了将近二十个师的兵力,准备实行他们的“围剿计划”。“然无论如何,反动统治之进攻红军苏维埃区域,总是目前主要的危险”。当前最中心的任务,是调动全国劳动群众和红军,打破敌人的进攻。同时,他清楚蒋介石兴兵进剿的重点是朱毛红军,遂又于十月二十九日代中央起草致红一、红三军团前委的指示信。对此,《周恩来年谱》作了如下记述:

信中说:听说你们为攻长沙或南昌而争论以致发生分兵行动,“问题的中心并不在攻南昌还是攻长沙。照今天的形势来说,攻长沙或是攻南昌,并不是第一步工作”,目前党之最中心的策略是如何组织革命战争来击破敌人“围剿”与进攻。必须根据巩固地向外发展的原则来计划行动方针,坚持进攻以击溃敌人的策略,集中一切武装力量并统一指挥,利用敌人的弱点,尽力的给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打击。各苏区要进行适当的配合,使各地的行动都能牵制敌人的调动和援助,而收到我们自己和互相策应之效。信中指出苏区中央局在项英未到前,可先行成立,暂以毛泽东代理书记,朱德为红一、红三军团总司令。目前一切政治军事指导统集中到中央局。

周恩来一向关注党中央的安全。为此,他回到上海之后,在筹备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的同时,就已经着手了解并加强中央特委会的工作。为了获取国民党中央的核心机密,他又特别关心打入敌人心脏中的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的工作。为此,陈赓向他作了专门的报告:

周恩来离国之后,徐恩曾在钱壮飞的帮助下,迅速地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特务首脑机关。地址在南京中山东路五号。为了掩人耳目,在钱壮飞的建议下,门口挂了一个“正元实业社”的招牌。知情人都清楚,南京中山东路五号是徐恩曾的特务机关大本营。凡是送给徐恩曾的文件、电报,都由国民党中央党部转送到这里,再由首先看到这些密件的钱壮飞分档保存;设在汉口、九江、安庆、长沙、青岛等地的特务组织发来的电报、情报,也是经由钱壮飞提出意见,由徐恩曾签字后再交由钱壮飞处理。因此,钱壮飞很容易获取这些重要的情报。当时,担负李克农与钱壮飞之间传递情报的是钱壮飞的女婿刘杞夫,可谓是万无一失。

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前后,钱壮飞以搜集诸地方实力派的情报为由,征得徐恩曾的同意,遂在南京、上海、天津创办了以新闻通讯社和新闻广播为掩护的公开情报机关。其中心指挥机关为“长江通讯社”,社址设在南京的中央饭店四楼,也就是“正元实业社”的隔壁,负责人是钱壮飞。另外,在南京还设立了“民智通讯社”,社长是钱壮飞,主要编辑是胡底。为扩大业务,经徐恩曾同意,于一九三○年冬天在天津设立“长城通讯社”,由胡底任社长。在上海则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为招牌,李克农以采编广播新闻为掩护,开展上海方面的情报工作。

与此同时,钱壮飞为了取得徐恩曾的宠信,打着获取张学良在中原大战期间态度的幌子,主动提出由他与胡底潜往东北,搜集有关的军事情报。为了慎重起见,中央特委会决定派陈赓同行。他们拿了国民党的钱,三人一同出关,在沿途党组织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其他任务。他们回到上海以后,又把一些军事情报和当地报纸上的材料剪剪贴贴,写了一份四万多字的报告。徐恩曾阅后大加赞赏:“真了不起,哪来的这么多材料!”从此,他对钱壮飞、胡底信任有加。

也就是在双十日国庆典礼不久,陈立夫获悉蒋介石一俟结束中原大战,即可对朱毛红军发起进剿,并把有关兵力调动的电报拿给徐恩曾看。自然,钱壮飞也就得到了有关进剿朱毛红军的绝密战略情报。接着,这绝密的情报交由李克农转陈赓,再由陈赓转分管军委的周恩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恩来代表中央向红一、红三军团发出上述指示信,也有钱壮飞等同志的功劳。

正当周恩来密切关注蒋介石即将对白区展开全面“围剿”,进而完善和加强中央特委保卫党中央安全工作的时候,突然关向应同志被敌人逮捕了。周恩来当即命令顾顺章、陈赓等同志,全面了解关向应被捕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营救方案。

关向应,辽宁省金县人,一九○二年生于一个满族家庭。早年,他在东北宣传革命思想,并于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翌年回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之后,先后在河南省、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党的六大召开之后,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团中央书记。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参加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一天,他因受到英籍巡捕怀疑而被捕。同时,还被抄去一大箱子文件。通过内线还获悉:当时巡捕房的英国人看见那么多的文件和材料,可因华语水平太差,挑不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天天围绕着这个箱子转,想不出办法来。

周恩来听了陈赓等人的上述报告之后,认为当务之急是先把这一箱子文件从巡捕房搞出来,然后再营救尚未暴露身份的关向应同志。为此,他问道:

“我走后杨登瀛的情况怎样?可否由他出面和英国人交涉这件事?”

杨登瀛精通国民党官场中的一切情况,他为了取得陈立夫的信任,利用和工部局的特殊关系,免税为上海国民党公安局长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各搞了一部进口车,并亲自押车送到南京。同时,他也采用同样的办法,为徐恩曾搞一些英国或美国进口的高档物品。这样一来,陈立夫交由徐恩曾酌办的案子就很自然地落到杨登瀛的手里。在这个时期,徐恩曾还秉承陈立夫的意图,亲自登门拜访杨登瀛,还将南京中山东路五号大本营的地址告诉杨,欢迎杨到南京时来做客。如此交往的结果,徐恩曾对杨登瀛从不怀芥蒂之心。为此,徐经常打电话或写信对杨指示工作,但从不检查杨做得怎样。为表示亲密无间,徐还对杨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央(指陈立夫)在用钱上总是依从你的,你知道吗?”同时,徐又学着蒋介石的样子,送了一套《曾国藩家书》给杨,用以拉拢。

这样一来,英国人越发看中了杨登瀛的价值。那位自称是杨登瀛好友的兰普逊就主动地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确有急办的案子,不必办理拘捕手续,作为现行犯随时叫我兰普逊去逮捕就好了。”

对于杨登瀛上述的情况,陈赓是了如指掌的。因此,他对周恩来大包大揽地说道:

“没问题,他时下既是徐恩曾派在上海的红人,又是英国巡捕房信得过的要人。”

“好!”周恩来点了点头,“一定转告杨登瀛:第一步,把那一箱文件搞出来;第二步,想办法再把关向应同志保释出狱。”

陈赓当即约见杨登瀛,二人共同商讨了落实周恩来上述两步意见的方案。有关杨登瀛在陈赓指导下营救关向应同志的经过,《陈赓大将》一书是这样记述的:

中央要陈赓设法营救关向应,而首先要抢救被敌人搜走的这批文件。因为关向应被捕时化名丰世珍,只要我们把其中的重要文件搞走,敌人就无法判断他的身份,党的机密也不至于受到大的损害。赶巧这时英国巡捕房酷刑拷打关向应,没有得到任何一点口实,也正在为这一批文件发愁。英国人看见这么多的文件和材料,挑过来拣过去硬是找不到哪一份是重要的,天天围着文件箱子转,也无济于事。陈赓为了摸准情况,先叫杨登瀛到巡捕房探听消息。杨登瀛回来说国民党想要把文件弄走,英巡捕房不同意,强调这个案子是租界破的,不愿意把文件交给国民党。陈赓便同杨登瀛商量,要他直接去找兰普逊,就说愿意帮助巡捕房来鉴别这些文件。兰普逊正求之不得,就对杨登瀛说,那就交给你来鉴别吧!杨登瀛见兰普逊已经应承,忙又改口说自己事忙,不过可以另想办法。杨登瀛和巡捕房谈好之后,陈赓就根据中央指示,派刘鼎去鉴别,告诉他说,要把所有手抄的和复写的文件都拿回来,其他的可以不管。陈赓还特别嘱咐刘鼎:不要将被捕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告诉杨登瀛,怕他知道了胆怯,不好营救。于是,杨登瀛就把刘鼎作为他的“专家”介绍给英巡捕房,并把他带到存放文件的房间,把门带上。刘鼎在这里仔细地检查了全部文件,把里面的手抄和复写文件抽出来藏在身上,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故意拿着几张油印文件,对巡捕房的人说:“我带回去看看!”后来陈赓叫杨登瀛告诉兰普逊:被捕者是一位学者,抄出来的文件,都是一些学术研究资料,以此把敌人敷衍过去了。

另外,该书也明确写道:“敌人认为关向应不是‘要犯’,押了不到一年即行释放。关向应出狱不久,被任命为红二军团政委,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贺龙共同率领红二军团同敌人周旋去了。”

《陈赓大将》一书所记上面的史料基本是准确的。笔者为此还查过《刘鼎传》等史料。只是有一点是记错了,说关向应是在这年春天被捕的。

查《关向应传略》是这样记述的:“一九三二年春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分会主席、中央分局委员和红三军政治委员。”这样算来,证明关向应被捕的时间是一九三○年冬天,而不是这年的春天。

正当周恩来与中央特委的有关同志研究营救关向应的问题时,陈赓有些紧张地走进来,严肃地说道:

“黄第洪叛变了。”

周恩来听后怔住了,暗暗自问:“这可能吗?”接着又郑重地问道:

“有什么证据吗?”

“杨登瀛听陈立夫和徐恩曾说的,黄第洪给蒋介石写了亲笔信,还说能帮着他们抓到你。”

周恩来遂陷入凝思之中。(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大清第一福晋长忆相思长相思,在长安斗罗之宇智波斑爷高岭之花生死柱创生之柱异次元英雄王者荣耀之巅峰高手
同作者其他书
谍海奸雄:土肥原贤二秘录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开国领袖毛泽东 周恩来在重庆 囚徒的长征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