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头冒单于遇上嬴政与父子相残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这个时候赵国有一个名叫叫李牧,李牧最擅长的就是向对手示弱。有无数次匈奴人都率领兵马攻打赵国边境,李牧都装出一副实力弱小的样子,李牧身边有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埋怨李牧为什么不出兵迎击。李牧根本不理睬这些人的质疑,他一门心思的修筑长城巩固防御体系,然后寻找机会准备攻打匈奴。
匈奴人经过屡次试探以后,都认为赵国很虚弱,他们的将领李牧很懦弱。所以就肆无忌惮,匈奴集结了10万骑兵,这些骑兵已经耗尽了匈奴全国之力。匈奴人企图一举攻灭赵国,于是在公元前244年,匈奴人越过长城攻打赵国。
刚开始李牧继续向匈奴人示弱,他已经在显要处设下伏兵。然后诱敌深入,等匈奴人进了伏击圈以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杀奔出来。这一仗把李牧和赵军心中的愤怒全部倾泻出来,大批的匈奴人倒下,10万匈奴骑兵有一大半都被杀死。其余的乱作一团,赵军继续冲击。最后单于率领残部杀出重围,逃回了大漠躲起来了。
这场战争以后,匈奴人有十几年没有再敢进犯赵国。李牧趁这个机会,继续向外扩大赵国边境,降服了赵国周边一些小部落。把赵国的边境一直推到匈奴的发源地阴山下面。
十几年后,匈奴人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单于,这就是头曼单于。头曼单于虽然是在匈奴惨败几年之后才即位的,但是匈奴人与赵国当年那场大战,他也是知道的。当年的惨况仍然历历在目,头曼单于虽然有心一雪前耻,但是又害怕重蹈覆辙。于是他把单于庭设置在了离阴山几百里的地方。他的计划是先休养生息,等力量慢慢恢复以后,再寻找机会侵略中原。
这个时候秦王嬴政已经登上了秦国的历史舞台,赵国方面遭遇了长平之战和邯郸被围,实力大大衰减。但是又经过了20多年的惨淡经营,国力才又慢慢有所恢复。秦国要想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赵国无疑是秦国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不把赵国灭掉,这个计划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秦国和赵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攻守上面,所以给匈奴人留出了充足的发展壮大时间。头曼单于趁着这个机会一步步蚕食阴山地区以及河套地区的许多地方。
终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现在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匈奴了。头曼单于没有过度关注中原局势,他仍然率领部落兵马掠夺中国北部边境。这可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向北攻打匈奴。匈奴人在这场战斗中遭遇惨败,匈奴人撤退700余里。
阵营这一战无疑让匈奴人领教了秦朝的国威,秦军收复了河套地区。同时匈奴在漠南的生存环境也相当恶劣,西边有强大的月氏,东边有刚刚崛起的东胡,南边有强大的秦朝,这三面的敌人匈奴哪个也不敢惹。为了匈奴人的安危考虑,头曼单于不得不做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那就是远离阴山,率领部落到漠北草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漠北草原是个苦寒之地,而且这里原本就有很多部落在这里生存,匈奴人突然来到这里,首先就引起了当地部落的反抗。匈奴人被迫又卷入战争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匈奴人终于在漠北草原站稳了脚跟。
十几年过去了,秦国大将蒙恬被杀,中原大乱,天下纷纷起兵反秦,秦国为了平定各地叛乱,不得不抽调了很多漠北地区的将士。剩下的少部分人也逃走了,这样一来,匈奴人的复国梦又开始强烈起来,头曼单于带领部落人马决定回漠南。
匈奴人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非常谨慎,他们只是进入了河套地区,但是不敢深入,虽然这样,匈奴人总算又回到了故地,在这里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
过了没多久,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去世。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一位千古一单于的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成为匈奴的统治者之后,匈奴才真正成为让人望而生畏的血性民族。他们很快就称霸了草原,在这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军事大国——匈奴。
冒顿单于的继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头曼单于非常喜欢他的小儿子,所以就有意想剥夺冒顿的太子地位,改立小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
但是匈奴人虽然是野蛮民族,但是经过这么多年跟中原民族的交往,也已经学会了长幼有序的习惯。所以无缘无故的废掉太子,肯定会招致各部落首领的反对。
头曼单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设计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方案。当时匈奴刚刚被秦军打败,漠南草原上又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国家,分别是月氏和东胡。头曼单于为了自身考虑,就主动与月氏联盟,共同对付东胡。
跟别人结盟就要派出人质,这个时候头曼单于刚好想到他的大儿子,他想借这个机会除掉自己的大儿子。就这样冒顿单于被派到月氏当了人质,问题是他刚刚到了月氏不久,头曼单于就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月氏,很明显头曼单于的目的就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单于。
刚刚结盟,头曼单于就派兵攻打自己的盟友。月氏王非常愤怒,就想先杀死头曼,单于派来的人质冒顿单于。冒顿单于接到消息后,马上跑到月氏王面前认罪。月氏王被冒顿单于稳住了,冒顿单于偷了一匹千里马连夜逃跑。
月氏王派出的追均没有追上冒顿,冒顿侥幸逃回了匈奴,月氏被匈奴打败,被迫向西逃走。
冒顿回到国内以后,头曼单于认为他大难不死,所以就打消了废立的念头。还给了他1万骑兵,又给了他一块地盘儿,让他出去了。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头曼单于这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差劲。他这无疑是为日后的父子相残埋下了伏笔,他既然萌生了废立太子的念头,而且又付诸实施了。就应该坚定不移的把这个方案推行下去,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杀掉冒顿,但是头曼单于看到冒顿死里逃生以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如果头曼单于之前没有想好继承人的问题,就不应该早早定下太子,既然定下了就不应该轻易废立,而且现在还给了冒顿人马和地盘儿让他出去单干,这早晚会出乱子。
冒顿已经看出了父亲借刀杀人的想法和目的,所以他拿到人和地盘儿之后并没有开心,反倒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他带领这些兵马,日夜苦苦操练。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了一只马首是瞻行动高度一致的铁军,他发誓要取代头曼单于当上匈奴的领导人。
冒顿单于训练这支军队的目的,是想打造一支只听自己命令的军队。冒顿单于为了训练军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一种叫“鸣镝”的响箭,这个响箭射出去以后,射中的目标就是手下将士们射击的目标,也就是训练手下将士指哪儿打哪儿的军队执行力。
这个方法用了好长时间,冒顿开始训练将士们射击实物。有一次冒顿率领部下出去打猎,他把鸣镝射向了野兽。手下的将士们纷纷向那只野兽射过去,有几个士兵没有来得及射,冒顿毫不犹豫的杀了他们。
又过了一段时间,冒顿又把鸣镝射向了他心爱的战马。有一些人因为畏惧没敢射,又被冒顿斩首了。
这样训练了两次之后,冒顿还不放心,他又想拿人来做实验。又有一天他把鸣镝射向了他的爱妻,手下的将士们大多跟随射击,只有一小部分人没敢射击,又被冒顿斩首了。
如此循环往复,手下的将士们已经被训练成了一只指哪儿打哪儿的铁军。
有了这支听从指挥的军队,冒顿就开始寻找机会报仇。有一天头曼单于率领部下出去打猎,冒顿也带领着他的将士们一同前往。在打猎的过程中,冒顿趁父亲不备,将鸣镝射向了他,将士们看见谁也不敢迟疑,一时间箭如雨发,头曼单于被射成了刺猬。
头曼单于死了,冒顿立刻高声呼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又有几个人表示不服想逃跑,冒顿又把鸣镝射向了他,他们两个身中数箭,其他人看到这种局面纷纷下跪,表示愿意听从调遣。
冒顿返回单于庭后,诛杀了所有不服的人,然后自立为单于。这年是公元前209年,也是秦二世继位的那年,冒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都是21岁。
这两个年轻的帝王,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的帝国又将走向何方。
小故事: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不易断”,个人的知识经验是不够全面的,只有通过学习,借助更多的力量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拿来主义”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工作中遇到新事物或新的困难时,不妨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可能少走很多弯路,比自己闭门造车效果好得多。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在给朋友的-封信中却写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正是因为借鉴了很多前人的经验,才能够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取得伟大的成功,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省却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快地接近成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前人为我们创造了灿若星河的奇迹,留下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囊括了诸多美好的德行,无论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要取得成功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别人的教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检验。这样,我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拨开巨星的光芒,牛顿也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小孩子。但是由于他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俗话说:活到到学到老。学习是一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取得成功必备的素质之-”。学习就是要学会和掌握前人创造的经验和知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谓“前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如果把“前事”的创造者誉为“巨人”的话,那我们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当然,“前事”不仅仅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成败各有得失,本来就在一-线之间。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古人为人处世的正确的道理,还要认真领会他们的经验教训。
换个角度考虑,“站在巨人肩上”,于我们来说也是对.asxs.的选择。当然每个人现实的.asxs.并不一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具有长远的目光,要选择高.asxs.,因为站在巨大肩上,我们会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你只靠自己去摸索和积累,那么成功地等到什么时候呢?每一个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只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成功的系数就会大大地提高。
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家喻户晓,然而造纸术到底是谁发明的已经无证可靠了。蔡伦就是因为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借鉴前人在造纸方面创造的成就,成就了一番事业,从而名垂青史。
成功其实就这么简单,只要有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借鉴前人的经验,总结前人的教训,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无论是牛顿还是蔡伦,他们的成功都是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成功也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