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雄争霸
北征谈笑缚姚公,静扫诸陵见洛嵩。
不用登高笑夷甫,正缘此辈使君雄。
亦恶人言如处仲,爱闻伎说似司空。
假饶眼耳浑相似,正恐肝肠自不同。
殷浩两次率军北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功效,桓温上表弹劾,殷浩被撸了官职,成为一介平民。这个时候朝廷想要加封桓温为太尉,桓温坚决辞掉没有接受,他的意思是等他北伐胜利归来以后,在接受也不迟。
东晋的现任领导者晋穆帝司马聃,才年仅十岁。东晋的皇帝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活的岁数短,晋明帝司马绍27岁死,晋成帝司马衍22岁死,晋康帝司马岳23岁死,如今的晋穆帝司马聃两岁就登基了,一直由太后褚蒜子抱着听政,实际上就是抱着在那里作为一个象征罢了。太后的岁数也不大才20岁,到现在为止已经听政十年了。
司马聃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他妈为了让他活的久一点,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寓意就是向道教始祖李耳一样长寿。但是他最终还是只活了19岁。
桓温的妻子是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论辈分,桓温是司马聃的姑父。桓温非常敬重和害怕自己的老婆,一直没敢纳妾。但是桓温早就看中了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妹妹,由于惧怕妻子没有把他纳妾,南康公主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想杀死李氏,没想到他自己见了以后也非常喜欢她,还感叹说,连我都被你征服了,何况我们家那口子呢。
桓温跟东晋虽然是亲戚关系,但是褚蒜子太后还是不能对他放心,所以当年决定北伐的时候,宁愿启用名士殷浩,也没有用桓温。
秦国的统治也不稳定,这个时候关中豪杰纷纷起兵,丞相符雄只好一个一个的平定。
燕国刚刚进入中原,作为一个新兴政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乱子。
桓温把这些情况自己分析了一遍,然后他再次决定北伐,这次他不打算动用国库里的一丝一毫,全部由自己筹措。
公元354年,桓温率领4万大军并发江陵,攻下了武官。桓温用汉朝时候的计策,三路大军一齐出发,决定在长安会师扫灭秦国。
桓温早就看中了关中地区有的是成熟的小麦,根本不愁军粮。听说桓温率军北伐的事情,有很多人都很着急。姚襄便是其中之一,他虽然早就投降了东晋,但是自己作为一个胡人,还是一直心惊胆战,所以这次他干脆投降了慕容俊。
燕国的慕容俊也很害怕,他担心桓温这次北伐的目标是他,所以就提前做好了一系列的防备措施。秦国君主苻犍知道桓温的目标明显是他,于是他让自己的子弟全部上阵,决定拼死一搏。
晋朝大军一路破关斩将,形势一片大好。终于在四月份,晋军和秦军双方在蓝田会战。桓温打败了秦军,然后又趁此机会,另外派出一路大军去攻打长安,秦国丞相府雄急忙率军回去援救长安,在半路上又遭受了晋朝军队的伏击,损失惨重。
秦国君主苻犍眼看形势不妙,立刻又重新做了部署。桓温率领大军顺利进入关中,关中百姓纷纷犒劳晋军,这种景象自从公元316年长安陷落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老百姓看到都说,没想到这辈子在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晋军。由于秦国重新做好了战略部署,东晋大军会师长安的计划行不通了,只好暂时屯住在霸上。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消息传来。说江西流民1000多人逮捕了劲朝陈留内使投降了姚襄,然后朝廷让周闵担任中军将军,又让谢尚帅军回来,保卫京城。这样一来就等于东晋放弃了淮河以北的土地,而且最让桓温感到失望的是,他惦记了很久的中军将军,竟然让周闵拿去了。
这个时候还桓温也替建业担忧,对进军这件事情摇摆不定,幸好有王猛前来投奔,给桓温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利弊局势,而且秦国守军趁机出兵,打败了晋军。所以桓温下令撤军撤并过程中,后面一直有追兵。公元354年,桓温终于回到襄阳,晋穆帝特别派了使臣前来问候。
桓温虽然率军撤退了,但是关中的形势急剧恶化。首先是天灾不断,物价飞涨,然后又有周边晋朝将领的威胁,终于,秦国的丞相苻雄快撑不住了,日夜操劳生了重病。
但是他也没办法,因为在这个时候晋朝将领司马勋帅军前来攻打,符雄只好抱病出征,敌人被打退了,符雄也累死了。苻犍听说后,非常悲伤,史书上记载哭出了血。晋朝又有大军前来攻打,苻犍又派太子苻苌迎战,结果太子也战死了。
苻健一连失去了丞相和太子,悲痛欲绝自不必说。但是他得挺下去,于是他又立自己的儿子苻生为太子。苻生力气很大,听说能够空手格斗猛兽。
苻犍的另一个儿子苻菁不服,带着一帮人杀进了宫中,要杀死自己的哥哥,幸好苻生躲过一劫,苻犍下令杀掉了苻菁。
没过多久,苻犍就病死了。临死之前,他给儿子安排了八位辅政大臣。苻生又表现出了败家子的特征,即位以后,就开始杀辅政大臣。他刚刚继位没多久,不仅杀光了辅政大臣,就连自己的皇后和叔祖都不放过,总之他的想法就是杀杀杀。
为了杀人,他还发明了很多新的杀人方法。光杀人不好玩儿,他又想修筑宫殿等等,一下子就挣掉了10万民夫,这些人夜以继日的干活。突然有一天,天降灾异天降灾异。就有很多大臣纷纷劝谏,让皇帝收敛一点。没想到他不但不听,反而将这些人残忍的伤害了。苻生成功的气死了自己的母亲。
苻生的思维很奇怪,有一年关中虎狼横行,吃了不少人。就有很多官吏上奏,请求朝廷管理一下,谁成想皇帝竟然说,猛兽不吃人吃什么,这些虎狼帮助我杀了那么多罪人,我还应该感谢他呢。
苻生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比如他抛出一个问题,无论大臣们怎么回答,他都能从反面反驳他,然后把大臣们杀掉。
自从他上任以来,包括他的亲戚也好,前朝旧臣也好,几乎都被诛杀完了。这些人都被杀死了怎么办,苻生又提拔了一批小人,这些人正是不会干,无恶不作,但有一点好处,皇帝喜欢他们,就这样,整个前秦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355年,也就是苻生继位的这年。凉王被手下杀死了,五岁的小孩儿张玄亮称凉州牧,仍然用建兴年号。
这个时候,我们在追踪一下姚襄。桓温北伐的时候,姚襄因为害怕,所以就投降了燕国。但是,慕容俊并没有把他当回事儿。他愿意投降就让他投降,仍然让他待在原地。原地?原地是哪儿,还是人家东晋的地盘,这就尴尬了。
姚襄的战斗力一般,他竟然反叛了东晋。东京政府怎么会容忍他继续留在自己的地盘上呢,于是命令谢尚都督并州,冀州,幽州三州,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驱逐姚襄。
这次又没有让桓温上阵,桓温很生气。就不停地上奏章,但是太后还是不答应。桓温并不放弃,大造舆论攻势。最终朝廷顶不住了,在公元356年,让桓温出征讨伐姚襄。
姚襄听说以后,就很害怕。他赶紧拿出地图,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自己逃命。他选中了并州,但是从许昌到并州的中间路上,还有好几个军阀。一个是洛阳的周成,一个是平阳的尹赤,还有就是并州的张平。他们都是后赵的将军,后来又投靠了冉闵,现在的处境就是要么投降了东晋,要么投降了前秦。虽然这些人和姚襄的处境差不多,但是姚襄看不上他们。
姚襄首先经过洛阳,但是攻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打下来,身边有人建议他放弃洛阳,绕道直接到达并州,但是姚襄没听。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桓温率领大军赶来了。这下姚襄傻眼了,他跑又跑不掉,自知不是桓温的对手,就派人去向桓温请降。桓温不吃他这一套,严辞拒绝了。
双方撕破了脸皮,就只能硬着头皮干了。结果就是姚襄大败,趁夜逃走了,还有传言说姚襄已经死了。
洛阳的周成听说桓温帅军来了,立刻投降。洛阳这座千年古城,又重新回到了东晋手里。东晋朝廷知道后,也很激动,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在建邺服孝。
其实姚襄并没有死,他一路逃到了并州,请求并州守将张平收留他。原本姚襄的计划是攻打并州,现在被别人打败了,反倒来找自己的仇人收留自己,可见她也实在是无路可走了。不过,最终张平收留了他,让他在襄令居住。一住就是半年,张平派人来催促姚襄归还城池。姚襄就开始招兵买马,当时秦国的君主苻生残暴,关中的老百姓一听说姚襄招人,就纷纷前来投奔,史书记载一下子姚襄就得到了5万多户百姓。
秦国知道了也很生气,就派兵前来攻打。姚襄刚刚得到了这么多人,但是还是掩盖不住他怂的本性,姚襄决定闭门不出。秦国的将领们没有办法,只好夜以继日的在城下骂战。最终姚襄没有抗住,就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了。秦国军队被打败,姚襄率领军队一路追击。却没想到这是人家下好的套,在半路上遭到了秦国的伏击。
姚襄的下场很惨,被秦国士兵五马分尸,有卸胳膊的有卸腿的,都拿回去邀功请赏了。姚襄的弟弟姚苌被秦军生擒,带回了长安。苻生这个人很奇怪,他对自己的手下非但没有奖赏,反而还辱骂他们。不仅这样,这位皇帝还把他们杀死了。原因就是那些将领被骂以后不服,想杀掉他,结果被他先下手为强。这件事情完了以后,苻生就开始追查同党,一时间死了很多人,而且还牵连到了苻坚兄弟。
苻坚是符雄的儿子,符雄一共有四个儿子。苻坚是嫡长子,其实他早就对苻生不满,有了杀掉他的想法。现在苻生又萌生了杀掉苻坚兄弟的想法,所以一场宫廷政变开始了。
苻坚率领手下壮士数百人打到宫中,宫中的禁卫军早就受不了苻生了,于是他们直接投降了苻坚,这个时候苻生还在睡觉,苻坚把他杀死了。
苻坚没有称帝,而是去除皇帝尊号,自称大秦天王。立儿子苻宏为太子,哥哥苻法为丞相,等等。
很久没有聊聊段末波首领段辽的侄子段龛了,他早就自称齐王,驻扎在广固。
本来他老老实实的在这里,也许其他人还没有兼并他的想法。有一天他不知道突然怎么想的,给慕容俊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了燕国,这封信里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大骂慕容俊。
慕容俊非常生气,又派出燕国大将慕容恪率领大军攻打段龛。段龛还没有把燕国放在眼里,如果他坚守城池的话,燕国是不会在这儿跟他长期相持不下的,因为燕国还有很多其他敌人,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段龛而坏了自己的布局。但是段龛不这么想,他偏要跟人家斗一斗。
段龛率军迎战,结果肯定是段龛失败。他又逃回了城中拒守,这下他彻底把慕容恪惹毛了,本来不打算围攻他了,这样一来慕容恪直接围攻了他十个多月。段龛实在受不了了,城中没有了粮食,士气涣散。段龛没有办法,派人向东晋求救。东晋派徐州刺史旬羡领兵前来救援。旬羡也采取观望态度,没有直接领兵到广固城下跟燕军交战。
慕容恪也不管援军,专心围住广固。最终,段龛忍不住了,只好出城投降。没过多久,慕容俊就把段龛杀死了,还下令活埋了他的3000子弟。
个人生活感悟:转行的想法80%以上的人都有过,光是想当然没什么关系,如果真的要转,那么一定要考虑几个因素:
一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没有多大发展,有没有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没有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一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或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吗?对未来所要转换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而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式自我欺骗?
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准备?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