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107、第三节 杀胡令出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杀胡令出台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石闵,他的父亲曾是乞活军的勇士。史书记载,石闵身长八尺,勇力过人,天下将领没有不害怕他的。石闵杀了石遵立了石鉴之后,就组建了一支以自己为首的汉人内阁,这个内阁掌握了后赵大权。

石闵这个时候也就20多岁,为了稳定邺城的局势,他下达了一条命令,也就是传说中的杀胡令。这个命令,说的是如果胡人在有敢兴兵起事的,一律杀死。

那些胡人自知曾经为非作歹杀了不少汉人,所以他们现在都很害怕以石闵为首的汉官朝廷,他们担心会遭到杀戮,于是一时间,有很多胡人分分夺关斩将,逃跑啦!

这些人不但逃出去了,而且还一路散布石闵要杀尽胡人的传言。这个传言越传越广,没多长时间,所有的蛮族人就都知道了。于是,所有少数民族部落的人都争相出逃。石闵和李农看到这种情况,命令大开城门,所有跟朝廷同心同力的人,都可以留下,想逃走的人,朝廷也不会挽留。

这道命令也被胡人认为是杀胡令,他们理解为这是在驱逐他们。邺城周边的汉人非常高兴,他们看到城内的少数民族不断涌出,这些汉人纷纷往城内聚集。

石闵看到这些胡人都不愿意听自己的,于是他又发布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才是真正的杀胡令。说如果有人能够斩一个胡人的头,就加官三等,武官直接就能升为牙门。

这个命令一下,在后赵就开始大开杀戒,一天之内,就杀死了数万胡人。

石闵又亲自率领兵马诛杀胡人,无论贵贱还是男女老幼一律杀死,短短几天内,就杀死了20多万胡人。尸体内外都是,都被那些野狗和豺狼吃掉了,胡人几乎被杀尽了。

甚至开始了滥杀无辜,有些长相像胡人的人,也被错杀。这样带来的坏处就是,后赵彻底乱了。无论是胡人还是汉人,都开始逃命。数百万人在路上逃跑,后赵士兵在马路上见人就杀,最终能逃走的也不过十之二三。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瘟疫横行,中原大乱。

本来杀胡令是个好事,被这么一弄,反倒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在石虎的统治下,原本后赵内部就已经暗流涌动。现在被石闵这么一搞,直接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所有的矛盾一下子激发了。

他这个举动,本来是想团结起来对付那些闹事的胡人,结果这么一搞把那些中间力量也得罪了。

石琨听说石闵控制了邺城,就率领7万将士前来攻打。石闵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只带了1000多骑兵出战,石闵果然勇猛,他一出场一下子就杀了3000多人。石琨吓得心惊胆战,一路逃亡,最后不得不退到冀州安营扎寨。

这时候在邺城内的皇帝石鉴也打起了主意,他想趁石闵出征的机会,召集外面的援军来邺城救驾。但是他派出去的太监把这道命令直接交给了石闵,他回到邺城后,就杀死了仅仅在位103天的石鉴,还一并诛杀了石虎的孙子38人,把石虎留在邺城的后裔几乎杀的片甲不留。这就是石虎被石闵霍霍的下场。

石虎一共13个儿子,全部都死了。当然了,像石虎那样的人,遭受这样的待遇也是活该。

公元350年,石闵杀了石鉴,大臣们纷纷劝进。这个时候,石闵突然对大臣们提议,把晋朝天子迎到洛阳怎么样。

其实他这么说是想试探一下大臣们,下面的人并不傻。他们纷纷称赞石闵,劝他登基当皇帝。这正中石闵下怀,他选了个好日子,就登基称帝了。当了皇帝以后,大赦天下,改元永兴,国号大魏。还恢复了他原来的姓氏,追尊父祖,立自己的儿子冉智为皇太子,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加官三等。

石闵并不想安生,派出使臣到周围各个部落和晋朝,想得到大家的承认,但是所有人都不搭理他,他终于陷入了孤军奋战中。

后赵乱了,有很多人都很高兴,想趁火打劫。

其中,石祗在襄国,有很多后赵官吏百姓都来投奔了他。石琨占据冀州,他的视力不容小觑。他们两个是亲兄弟,本来他们两个互相也不对付,但是现在看到国家马上要被外人搞坏了,于是他们决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姚弋仲占据混桥,符洪占据现在的河南浚县。这两个将领都来自陇上,虽然他们是老乡,但是彼此都心怀称霸的野心,打一开始就有嫌隙。

段勤是段末波的儿子,他占据黎阳。段龛是段辽的儿子,他占据陈留。这两个人虽然都是段氏的后代,但是他们父辈有仇,所以他们两个人也不能团结在一起。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很多后赵的大将,都趁乱割据一方。

后赵之外,北边有燕国,南边有东晋。他们都在寻找机会。

慕容部在慕容皇死了以后,慕容俊即位。现在眼看后赵大乱,就计划着兼并后赵。于是,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慕容霸等人带领精兵20多万整装待发。公元350年,慕容俊亲自率军南伐,打下了蓟城,然后就把慕容部的首都迁到了这里,在这里他们更容易监事中原。

东晋大将桓温在公元346年灭掉了数中的成汉政权,现在后赵大乱,他也想趁机北伐,所以多次上书晋穆帝。晋穆帝害怕桓温的权势不断增大,没有让他率军北伐,而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殷浩。

这些人都对后赵虎视耽耽,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邺城经过石虎的建设,在当时的地位不亚于建业,长安和洛阳。直到后来杨坚掌握了北周大权,当时镇守邺城的尉迟迥不服,杨坚就派军队灭了他,杨坚非常痛恨邺城,就派人把这座城市毁了,从此以后邺城才消失了。

石祗知道石鉴已经被杀,于是他就在襄国自称皇帝。其他人因为痛恨石闵,也都纷纷响应石祗,支持他建立的政权。石祗派石琨率领10万大军攻打邺城。

石闵亲自率领大军迎战,石琨哪里是石闵的对手,他以前就曾经是石闵的手下败将,这次也不例外,被石闵打得大败。

后赵大将苻洪料定后赵必亡,于是他主动向东进请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其实苻洪本来不姓苻,他是后来听说草付应王,才改了姓,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东晋封了他官职,他嫌不够,于是他自称大将军、三秦王。又接受了石祗封给他的官职,可见,他是想谁都不得罪。

姚弋仲派儿子姚襄攻打苻洪,结果被苻洪打败了。苻洪还立下了豪言壮语,大有一番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

苻洪在半路上截击了石闵的将领,他们就投降了苻洪。苻洪设宴招待他们,结果被他们毒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对自己的儿子说,他原本以为以自己的力量,能够称霸天下。但是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我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就更不可能了,你们赶紧收拾行囊,带领兵马到关中自保。

可以说苻洪这句话算是点到了点子上,而且还为自己的子孙谋划了一条康庄大道。后来他的孙子苻坚一统北方,如果当年没有苻洪的提醒,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那个时候关中空虚,所有的势力都不能到达这里。苻洪的儿子苻犍,听了他的话,率领部队进了关中,占据了长安,还在这里建立了前秦。

后照的几个大将段勤等人商量一起攻打邺城,石闵派老将刘群率军迎战,他们的起义失败了。这场战役,基本上把邺城附近的原本的亲赵势力全部扫荡干净了,而且还大大加强了大魏的势力。

这个时候,石闵还想建立不世之功,他想征用当时的海内名士辛谧,这个人很有个性,曾经有很多豪强都想用它,结果他都没有答应。现在石闵来找他,他送给了石闵一句话。如今,你已经成就了功业,不如趁这个机会向晋朝称臣,然后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如果你答应我这个条件,我就愿意为你效劳。

不用说,石闵当然理解不了他这番话的意思,所以他很生气。幸好旁边有人劝解,他就没有把这当回事。然后又率领军队攻打段龛,段龛自知不是对手,于是就抛弃陈留,投降了晋朝。

石闵又要率领大军讨伐石祗,他包围了襄国。石祗非常害怕,派出了好几波人去向石琨、姚弋仲、慕容俊等人求救,慕容俊派来了3万大军援助。

其它人派来的军队也陆续赶到,他们和石闵的军队在襄国城下展开了一场对峙。石闵身边有高人劝谏,让他暂避锋芒。但石闵不听,非要出战。

这场战役,各方的伤亡都非常巨大。石闵尤其损失惨重,他手下有很多名将都在这场战争中死去。邺城内也流言四起,有人就趁机作乱,还劫持了冉闵的儿子冉胤和一些大臣送给了石祗,石祗把他们全杀了。

冉闵带着十几个骑兵逃回了邺城,邺城的局势才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石祗和其他来救援的国家又发生了矛盾。慕容部向石祗索要玉玺,石祗手里根本就没有传国玉玺,实际上慕容俊前来援救襄国,为的就是玉玺。

石祗又派出7万大军攻打邺城,冉闵虽然刚刚经历了失败,但是他仍然是不可战胜的,他又率领军队打败了石祗派来的大军。而且石祗的大将刘显还主动请求回去之后杀死石祗,冉闵就把它放回去了。回去之后他果然杀了石祗,把他的头颅献给了冉闵,到现在为止后赵正式灭亡。

经过几次大战,魏国元气大伤。而且有很多后赵的大将,原本暂时恢复了冉闵,但是见他逐渐失势,就纷纷投降了东晋。但是那些人也很讲义气,虽然投降了晋朝,但是都不愿意跟冉闵为敌,冉闵也没有追究他们的过错。

姚弋仲没过多久也死了,他的儿子姚襄率领部众打算进关中。可是他来晚了,姚襄被苻氏打败,还差点丧命。姚襄无路可去,只能投降了东晋。

那个帮冉闵杀了石祗的刘显,可能天生反骨,现在他又反叛了,而且还自称皇帝。冉闵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些,亲自率领8000骑兵打败了刘显,后来石琨也被打败了,他逃到了东晋,但是他没落到好下场,被东晋斩杀了。

到此为止,冉闵杀晋羯人,又驱逐了所有的胡人,成就了不世之功。外面的威胁扫出以后,他就开始治理内政。那几年正好天灾不断,缺少粮食,冉闵留了几个心腹守卫邺城,然后自己率领军队到外面寻找粮食。

冉敏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和能打结束了一个时代,这个时候她只不过才20多岁而已。

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到318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改国号为赵,到328年被石勒攻灭。

石勒319年自称赵王,史称后赵,350年被冉闵攻灭。

个人生活感悟: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例如,因为自己平凡的背景,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的不足,而不敢立下宏伟大志,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愿打开心扉,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如果你不主动打破生命的格局,你就无法改变你的人生。

不论是幸运或不幸的事,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有一位名人说:“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者则常享盛馔。”这段话的意义是告诫世人设法培养愉快之心,并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那么生活将成为一连串的欢宴。

不要太羡慕那些生活过于富足和奢侈的人们,面上他们看似很幸福,实际他们也很苦。就如同狐狸吃到了葡萄,可它的有一个角是六天的过程,这六天可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的。说到底是吃到了与没吃到都是那只狐狸。人也是如此,享受到与没享受到都是你自己。记住,在索取面前要懂得节制,在诱惑面前要懂得拒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开挂花钱玩转世界蛮族战皇蛮族之崛起物理学家的春天[武侠+历史]轮回地球攻略战都市之空间戒指都市神算子李二狗的幸福生活惹遍诸天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