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东北三省地区有后金攻伐,朝鲜部要入倭寇的同时,天下灾情四起,鼠疫瘟疫横行......
加上群臣祖上世代为官,积累财富无尽,此刻各自包养美姬无数,各自攀比豪宅之奢华,良田美宅之富庶的同时,没有几个有心的士大夫,那些权臣会花时间去梳理朝政......
后宫加上端茶女事实涉政,后宫阉党聚众上朝的这一个时候.....
朱由校就此即位。
为了摒除弊政,振兴朝纲,每个皇帝都是想当一个明君正主的。
所以即使是朱由校,亦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
东林党势力由此较大,众正盈朝,试图力挽狂澜与多事之时。
当时在朝的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许多正直之士,也在大明朝中担任重要的系列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新帝认清楚其人后逐渐的排挤出去,吏制可谓是稍显清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此刻迅速提拔袁崇焕。
袁崇焕此人(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此后镇守宁远。
在抗击后金(满清)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最终系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手中无可用之才,于是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一系列他们事实捏造和杜撰的罪名来弹劾袁崇焕,期间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
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事实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所以忠臣最终都是死在自己家门口,这也是一种历史潜规则使然。
必然也是一群无德无能之人,喜欢去看宫斗,走为人黑厚之学的道路,事实不去看科技技能书,不具备真正做人能力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去要求每个人,去走人生正确的道路,最终能规则到人,如何去做一个好人。
天启元年(16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沈阳,明总兵尤世功、贺世贤都战死。
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前去援助辽东战事,和后金军在浑河大战,但全军覆没。
之后,努尔哈赤攻取了明朝辽东重镇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努尔哈赤攻取辽阳之后,明熹宗再次启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
八月,升任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命他排派兵守镇江。
天启二年(16年)正月,后金军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在平阳桥与后金军大战,但是最终都战死。
王化贞与熊廷弼被迫撤兵撤入关内。
四月,以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赞理军务。
八月,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检为信王。
同时朱由校还下诏为蒙冤的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
只是此刻处在天启三年(16年),是魏忠贤在执掌东厂,皇帝是看到一方势大,意图用阉党的势力,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
朱由校在国家政务堆积如山时,四方群雄在虎视眈眈之时,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毕竟终年不倦。也是做人的一方闲情雅致,到了一种境界了。
然而,每每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魏忠贤就奏事。
于是天启帝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
因此魏忠贤借机多次矫诏擅权,就此开始打压排挤东林党人,东厂番子如此横行不法,致使奸佞就此当道。
其实在明熹宗驾崩后,明思宗朱由检即位,一上位的皇帝就设计将魏忠贤**强势除去,并把之前冒领军功的人全部削职。
在当时来说,没有彻底被掩盖的事实真相,只有纷乱不堪的事实政局。
尽管一群人自欺欺人的,当时穷凶极恶的在搞自己一群朋党之事,最终孰是孰非,人人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对错。
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
给事中许誉卿当时事后问袁崇焕复辽的具体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
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正式的上奏表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朱由检于是让四部的重臣按照当时袁崇焕的话办。
事实上在安抚辽东战局的这一件大事上,皇帝是给足了信任的。
当时为什么袁崇焕出战之前,一再的需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都得从大宦官魏忠贤哪里来说一说了。
魏忠贤(1568年-167年),系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滦南)人。
此人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好赌成性,曾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
在被外债所迫,净身入宫后认魏朝作为“干父”,而改名换姓魏忠贤。看来“干爹”一词是打他这里来的。
据《明清宫廷秘史》说魏忠贤后为赌债所逼,系自阉入宫做太监的,他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
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的奶妈客氏(西李),与之对食(太监宫女之间的婚配)。
魏忠贤对皇长孙朱由校,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
泰昌元年(公元161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世人皆知的“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他曾亲自在庭院中用木头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自为之”。
魏忠贤由此才逐渐专擅朝政。
这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
16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等人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
天启五年(16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
而负责防守边疆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因为此前关系接近东林,相继遭罢官。
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只要有一丝一毫牵扯东林党的,魏忠贤都要实施严酷镇压和杀戮。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本身生活中就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因为皇帝喜欢他才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
魏忠贤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等。
在其党羽颇多,羽翼丰满的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连著名的辽东巡抚袁崇焕竟也积极参与其中。
其实袁崇焕不假意的参与,很容易被人一脚踩死。
这样也叫审时度势之举,委曲求全之路。
16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决定整治朝廷,扫除以魏忠贤和客氏为首的阉党。
魏忠贤被迫辞官,遭流放凤阳,在途中自知死罪,自缢而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