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120章 惩恶扬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和一群元朝的数千官吏,在大都的万官朝会上,我就论述了吏治清明,能给帝国带来长治久安的道理。

不安民,不可以坐天下。

那些酷吏朝代,它的最终灭亡,都是因为它们的所谓强势举措,被人民的心声所远离。

所以在律法上删除了很多酷刑律条,这些放在这里不仅仅不好看,还不适用。

增加了保护民财的几条律法,保证技术工匠的劳动所得。

酷刑不过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恐吓和威胁民众的工具,它们动不动就搞株连,搞灭族,搞连坐......

能够大事划小,它搞得满城风雨鸡飞狗跳来彰显他的冷酷。

法律是保护民众的盾,是处罚恶人的剑。

但是过去的三千六百多年文字体现的黑暗历史,它亦彰显的是个什么腥臭内涵?

它背离了人间大道,体现的是“八字衙门”。

这种不科学的制度,不仁道的举措,还被历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屡屡作为来钱和压榨的手段。

那种有理无钱不进来的官办民事作风,它祸害民众数千年,余毒之深,迄今为止还有留存......

官刑如何体现法制的清明?

这本身就是有知和无识之间的明显差距。

那种民事案件,并非形式案宗。

不管是不是良民,敲了震堂鼓的,进堂都要打屁股的作为,这明显的体现就是不科学,不仁义,事实很混账。

于是元代规定,不定罪的,不施刑。

并且公堂上要听不到犯人受刑的哭嚎叫喊声。

刑具都是放在公堂列班者身后,靠墙一边的刑具架子上。

两排衙役手中的仅仅是黑色齐眉棍,是维护公堂审理秩序的法器。

监狱管区不得设立私刑,更不可虐待囚徒。该给饭食的定时你得给。

所以对审理案宗和规范监区管理,铁木真我给出了具体规范。

各级案卷的审理需要经过郡县到州府衙门,最终进入京畿衙门备案和批示。

一半决杖刑0以上的处刑,都得有京畿衙门的印戳为凭据,在地区官府,要对判刑的囚犯事实刑罚时,需要传地方里正和村正到现场观摩。

还得有群众一边围观,这样保证处刑的公开公正。

也是起到惊醒世人的目的。

涉及到重刑和死刑的,案卷报到京畿衙门,要会同三司府衙来共同审核案件的事实,确定无疑点和疏漏,犯人无复告,才明正典刑,秋后问斩。

有时候秋后需要处决的犯人过多,还要报皇帝审查,给予减免和宽赦。

但凡女子科以死刑的,皇帝都要亲自阅卷,给皇后来亲自批示。

酷刑,它不应该加在辛苦的劳动人们身上,而是应该呈现在好逸恶劳,祸害民生的恶人身上。

因此,有三种人,我铁木真给予减免刑罚、一半和全免。

一个是体弱年老的农夫、相关人等。

再就是民间著名学者和工匠。再就是一贯在乡邻之间有好品德的儒生和民妇。

对再三作奸犯科,不断入狱的偷、奸、草寇、流匪,拐带人口的罪犯,还有增加杖责数量的律条。

并且规定,一加七,二加壹拾伍,三次加倍的处罚。

每个官府大门外右边(鼓架)对面,设立一个民声牌。

上面百姓可以把官府的作为,民众的看法写文贴在上面。

谁要是在执政和审理案宗时,收授贿赂,不按照规定定案,这里都可以提出质疑。

会有检察官来这里搜罗证据。

官方、衙役不得靠近这个民声牌,更不得驱赶民众离开。

这就是一种监督制度和一种官吏的管理。

于是蒙元建国上百年,无有民诉有冤屈。

这才会是一种德政彰显,否则,一切都是虚假的,民众会依靠这种政权来维系民生?

在京畿处前面的一个民声牌上面,十年接不到一个冤案投诉,这三家府衙官吏奖励两年俸禄。官升一级。

二十年接不到一个冤案投诉,这三家府衙官吏奖励五年俸禄。官升二级。

所以每个朝官府衙门前,民声牌不贴冤情血书的,就是好官......

就是清官。

这就是一种地方管理的收益,一种地方民生和谐的真像。

但是此前亦有谁敢去做?

遑论还有把民声牌,派地痞流氓砸烂,来掩盖自己恶劣行径的狗官。

历代的清官寥寥无几,贪官则是满布朝堂。

历史一直在回避,不可能去书写这些,不敢涉及的低俗与涉政。

它腥臭和事实被掩盖,其实它不得人心,最终朝局破败......

管理国家需要一种制度,制度的推行需要治安治理一群官吏,官吏不公正,行事不遵法,这国家还不完蛋?

它的繁荣和富强如何展现?

明代的朱元璋,就是在年轻时看到了元代贵族官僚的穷凶极欲。

它酷刑以治理官僚的贪污腐化,不过最终明代自己也是走向同样的道路。

毕竟不按照法律来约束人,来实现公平公正和公开。

法条形同虚设,监督等于没有,管理自然一片稀烂,这国家迟早出乱子。

元朝初期减免酷刑,并且废黜了很多前朝历代的诸多刑罚。

在宋朝和唐朝的基础上,适当的减轻刑具的重量,减少笞杖的数量。

历史上的元朝后期是加刑为七。

这里改为减免去三。

前朝罪犯应该受责打0大板的,只是处刑7下。

刑罚体现一种仁义厚道,给民生多一点回旋之地。

并且能不体罚的,都以罚金作为断罪的首要条件,除非是再次犯罪的。刑杖则不可免。

元朝设立地方保民官。

这是很多朝代所没有的一种官职。

它不拿朝廷俸禄,这是为了不受百官治下。

它自己身为学子,在县里有一方授田,作为养生之道。它为乡民保举,平时可以接受民众的米粮蔬菜等物来维生。但是不得收授钱物。

平时有民生受到官府打压的,他可以出面上堂,保证民众不被官府酷刑责打逼供,更是有权越级上报州衙,给予胡乱作为的官吏停止审查的处理。

有了保民官,地方的民族矛盾,被蒙古贵族欺压的事件都能得到公平的决断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十三爷的嫡福晋逃跑娇妻:首席买定不离手侧福晋不悠闲福妻天降:捡个相公宠上天开挂花钱玩转世界蛮族之崛起物理学家的春天[武侠+历史]轮回蛮族简史那些事儿地球攻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