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的从金人的战鼓声中惊醒......
我似乎在蒙古大帐中做了一个五十年的梦。
这个梦从我生下来,成为乞颜部落头领也速该的儿子开始,......到我从多瑙河带领0多万蒙古大军,回到东部草原的路途为止......
不是梦到我从马背上突然的滚落悬崖,我估计还在做这样一个漫长而毫无边际的梦......
毕竟它的故事是这样的完整,它的脉络是如此的清晰......
我醒过来才发现,我全身是汗,盖着的毡毯被我掀在一边。
一边盘腿坐在那里的木华黎,腿上横着一把金柄的蒙古弯刀。
他睁开眼说:“可汗醒了,此前你一直在喃喃自语,我知道可汗又梦见丘道长了。”
“是啊,我再问,这一次攻打金朝,我军能否得胜。他说没有金石之利,此后遇到南边的坚壁高墙,即使我有蒙古金刀骑士也不可破。”
此刻的突袭战野狐岭之战,我军打了一个很大的胜仗。
其实我此刻带着的蒙古大军,不过区区三万多弓骑兵。
虽然一路号称十万蒙古精兵,除了骑着一匹战马外,每个蒙古勇士还后面拴着一匹替换的战马。
后面的四万蒙古军人,步行,押着大军的粮草辎重在缓缓跟进。
在我蒙古大军两个小时接敌,事实集中兵力冲击突破乌沙堡城墙防线后,
完颜承裕大军在前进抵达抚州附近时,也立刻得到前军沦陷,被迫仓皇向后撤退。
他一天接到六道蒙古大军突击进兵的最新消息,事实此刻被蒙古军队的机动灵活战法所震慑。
成吉思汗此前突然分兵三万,给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去打西京,牵制胡沙虎。
他自己集中七八万的精锐兵力,重点突破乌沙堡,发挥机动作战的优势,绕开强大的防御敌军,此后汇集大军为一体,继续迅猛推进,又夺下金朝的乌月营,
他其实担心成吉思汗,可能绕过进军主力径直袭击空虚的中都,所以主动放弃桓、昌、抚三州的坚固城墙,径直退往野狐岭一线,打算凭借山势来阻挡蒙古军。
此刻我就是在对面的山坳命令部下短时间的休整,等候后军的抵达。
这时候分兵出击的各路人马,带来桓、昌、抚三州城市被攻占的好消息。
这意味着我成吉思汗的第一步棋,得到了最令人满意的答案。
成吉思汗大军的骑兵,携带麻包,倒土跑马上城,也就是这时候在兵力空虚人心惶惶的桓、昌、抚三州实行的。
其实这法子如今看来其笨无比,充分说明了当时刚出草原的蒙古军队缺乏器械的攻坚能力之弱,也米有完整的军事工程装备的概念。
但同时也更能凸现出蒙古将士一往无前的锐气和坚忍不拔的斗志。
完颜承裕没有以大的兵力跟蒙古人正面决战,也不敢困守城市让出通向中都道路的做法是有他当时道理的。
但他若是能一面以相对优势的兵力,譬如十五万左右来防御野狐岭,同时在三州留下数万兵力作为该地城池的防御战,不难给蒙古人造成后期攻势中的重大伤亡。
那样蒙古大军的前进仍有敌军主力横路,同时三州不克后路堪忧,有可能就退兵或者改道。
而完颜承裕率退守野狐岭的做法,实际上是把三个富裕殷实满是粮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了蒙古人的嘴里。
这导致蒙古大军下一步的进攻再无后顾之忧。
且桓州是金国牧监之地,完颜承裕不战而退,使成吉思汗轻易拿下桓州,取牧监的军马数百万分给诸军,从此蒙古军势大振,而金人骑兵自此几乎枯竭。
毕竟一个腐败堕落的金国王朝,用的都是没有战斗能力,更没有领导军队经验的一群很无知的贵族成员。
毕竟从战时的事实来论,这完颜承裕也事实就是不会打仗,也不懂得利用和保护地理资源的一个蠢人,他屡屡的犯下不可饶恕的战争策略上的过错直接断送了大金帝国的一切利益。
避实击虚,攻城夺寨,攻打主要部落所在地,避免和敌军近身肉搏,利用弓骑兵的优势兵力,把蒙古的敌人,彻底的击溃拖垮。
这就是游击战术的应用。
否则,就我成吉思汗这10万人和金朝的5万人正面厮杀后。
即使侥幸在当时胜利了,其实此后也是被接踵而来的金朝大军给包围。
所以避实就虚,攻城夺寨,就是我攻打金国纵深腹地的宗旨。
而且要速战速决,不可拖延战争进程。
完颜承裕立刻向野狐岭退兵。
此时金朝的机动兵团大约四十五万。完颜承裕让他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
这个主意貌似不错,山地作战,小兵力凭借地形就能抵挡大军,同时也让蒙古骑兵陷入无用武之地的困顿境地。
但完颜承裕其实是犯了跟独吉思忠修00公里界壕同样愚昧的错误。
山势地形虽然能加强军队防御能力,但同时也是在分散自己的兵力,将领指挥传达的速度,还有军队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
敌人只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它险要的己方兵力相当于全部闲置,事实也毫无卵用。
因此这个地方亦不是大兵力决战的好地方。
完颜承裕在野狐岭一线分据险要的做法,其实是自己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再次的自掘坟墓。
所以对战情的各种推演,也是一个战地指挥官的基本常识。
其实会不会打仗,就是在考验一个人,有没有实战经验的头脑和应变能力。
乌沙堡之战金军失利。
八月,金军以胡沙虎主军、完颜兀奴为监军、定薛为前锋、完颜承裕继后,合军0万,外加15万机动部队,一共45万精锐部队,至野狐岭(今万全西北)防御。
契丹军师建策,说此刻当乘蒙古军方新破抚州,正纵兵大掠之时,战马牧于野之机,以轻骑攻其不备,定能获胜。
胡沙虎主军,他不以为然,认为只有步骑并进,才是万全之策。万一有个闪失,军队就没有了战骑了。
次日,挥军北进。石抹明安临阵降于蒙古。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