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随笔:诸葛亮之前早有人草船借箭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下一本准备写古典题材,所以写文化随笔。)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作为历史而闻名于世的,全书表现了三国时代波澜壮阔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书中也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诸葛亮就是这其中最有代表xìng的人物,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称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虽然语意含贬,但亦不否认他的成功之处。在此书描写诸葛孔明jīng彩智慧的诸多章回之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堪称经典,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类似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早就出现了。

下面我先为大家回顾一下诸葛亮版本的“草船借箭”。这个桥段是大家在原著、电视剧、电影中所熟知的,在此我只做简单勾勒。

周瑜作为孙刘联军的总指挥,责令诸葛亮在十rì内赶造出十万支箭,孔明踌躇满志地保证只需三rì便能办好,气量狭窄的周瑜早有除掉孔明的决心,于是借此让孔明立下了军令状,一旦他不能如期赶出这批军火,便要杀他祭江。

这么重大的军事任务如果是交给其他人来办理,多半是心急如焚如坐针毡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此后两天多的时间内,孔明没有做出任何造箭的动作,直到最后一天晚上,他才指挥二十条草船开上了江心,驶向曹军的水营……

在大雾弥漫中,孔明命令擂鼓作势,多疑的曹cāo并未出兵迎敌,只是传令长江前线的弓弩手轮番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shè向江面……很快,孔明的草船上就插满了货真价实的军用竹箭。

天sè朦胧中,草船驶回江东,检箭数,竟然超过了十万支!周瑜口瞪目呆,孔明则在一旁颔首微笑、羽扇轻摇……

此番“借箭”充满了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智慧,但是就像是罗贯中笔下多次写到“火攻”一样(以火烧赤壁为高cháo),这个“借箭”的故事也并非作者第一次用到。

为什么这么?各位别着急,看我摆出资料来。

在“毛本”(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的《三国演义》洁本)中,第七回“袁绍磬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这一回讲到孙坚带长子孙策率部队攻击荆州太守刘表,首先攻击的是驻扎在樊城的黄祖(刘表部下)。

“坚……与策登舟,杀奔樊城。”

当然,他们遭到了顽强阻击。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

看来,敌军的阻力还不,这时大家要看仔细了——孙坚想出了一个对策,以下的做法便堪称简洁版的草船借箭。为了不损害原意,我按照原文摘录下来:

“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rì,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

怎么样?你是否也觉得这一段记录有“草船借箭”的影子?只要我们在这其中再添加一些戏剧冲突的细节,比如大雾弥漫、人形草垛、军令如山、不慌不忙等等,便能让这个故事更加动人和充满传奇xìng。

书中曾写到诸葛孔明“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或许上文的战役已经被孔明牢牢记下,所以才能在赤壁鏖战中灵活运用上。

当然,也可能是孙坚的形象不够突出(孙坚在借箭之后不多久就遭到埋伏被乱箭shè死),因此并未在他的身上多费笔墨,草船借箭的桥段被安放在了诸葛亮的头上,而且辅之以详尽的细节,包括周瑜、鲁肃这两个人物的侧面烘托,这才成就了中国古典史上的经典故事。而实际上,即使是在同一部书中,这一桥段早就被用过了。

相类似的是,《三国演义》中同样写到了无数次的“火攻”,即便只在诸葛亮身上,便有“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等等。一方面,这些火攻各不相同,反映了作者笔法的多样xìng,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作者笔力的局限xìng,就像《西游记》中循环往复的“遇难——获救——继续西行——再次遇难”一样,这是创作者的构思和生存之道,也是古典章回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五胡之血时代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我和情敌的白月光恋爱了校园皇级高手极品乐坛王牌大记者痞子特工美食记者传头条记者编辑手札编辑长我想画漫画重生之红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