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起进来的赵和赵,杨淑妃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那两个鬼祟的小子。可所有的一切毕竟已经不同了,不仅是官家,就是淘气的赵现在都已经长大。
苍天还是开眼了,她在那段令人崩溃的日子里,尤其是对于女人,所忍受的一切煎熬,今天都有了回报。这已经足以让她告慰赵氏的先人们在天之灵。
“母后。”
还是像从前一样,就好像回到了过去。但杨淑妃的心情真的是与那时大不相同。她用手在旁边的桌面上轻轻拍了拍:“儿,坐到这边来。”
已经直起身的赵又对许皇后行了一礼:“见过嫂子。”
许皇后赶紧也回了一礼。
然后赵就来到了杨淑妃边上,随着他一起坐下的,是他的王妃张氏。
赵的王妃是张世杰的幼女。当然,以这个时代的特点,无论男女,普遍“入城”都很早,赵肯定也不会例外。
当初赵择妃,这件事主要是太后操办的,东并没有过问。因为对他来说,什么婚姻、恋爱的自由,已经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观念,他自然对这样的事不愿去操心,甚至内心里还相当排斥。没有多话,已经算是他对这个时代在让步。
而杨太后要选妃,现在也完全不需要再像过去找其他人打听。朝廷里几乎所有待嫁、出色的女孩子都在她的女子学院里,有谁能比她这个当院长的更清楚?所以,只要太后不说,东连问都懒得问。
由于赵从军,这是这个皇家近来少有的一次进膳时聚齐。而赵刚一坐下,就见他开始甜言蜜语地和杨淑妃说道:
“母后近来可安好?孩儿此次回来匆忙,又是在军中,也没带什么像样的礼物,只带了一点小玩意孝敬您。回头给您送来,也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
杨淑妃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你有这份心就好,东西不东西的,又有什么关系。”
那赵紧接着又转向了许皇后:
“听说嫂子生了个皇子,小弟同样带了一份礼物,恭喜嫂子了。”
许皇后也笑着回应:“三郎费心了。”
“哪里,小弟在外,家里还指望着大哥和嫂嫂多加费心关照。”
仍是许皇后接得口:“这是应该的,哪里有什么费心。”
眼见赵和别的人都搭了话,杨淑妃怕冷落了卫王妃,于是她问道:“既然回来了,何不先到家看看,有什么大事不能回头再说?”
说完她憋了一眼官家。哪里面的意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
东顿时内牛满面。这事可真怪不到兄弟咱头上啊,咱可没逼着赵一回来就立刻来见咱。依咱看,是赵这小子太会做人,您没见已经人人都被他讨好了一番?嗯,也是,这小子从小就是个贼会讨好的马屁精。
眼见官家面露尴尬之色,还是赵童鞋出来解了围。
“母后,这怨不得大哥。是孩儿有事要和大哥商议。”
“什么事情那么急?”杨太后仍然不依不饶。
此时的杨淑妃自然不是在故意落官家的面子。这是帝国的皇室,可也是一个已经在扩大的家族。而作为一家之主,就不能不考虑到方方面面,如此才能维系所有的家族成员。
她当然还清楚,不仅赵从军的根源在某人身上,而且某人实还对此事采取了鼓励和放纵的态度。
以当初赵的年龄,根本没到服兵役的时候,可某人却无视自己亲自定下来的规矩,对一心准备充当贼配军的赵说道:“只要母后同意,朕自然不会有异议。”结果,当自己经不住赵的软磨硬泡、放了他走之后,就好像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自己身上一样。
有些人的小心思实在是太坏了。
不仅如此,他竟然还要求赵从什么军士做起,毫不顾及兄弟的情分和皇家的脸面。其后更让赵随军去了砍砍杀杀的前线,这怎能不让人担心?
咱们的杨太后对某人不满真的并非无因。
见到她脸上不渝的神情,赵已经赔笑着说道:“母后,大哥真的是和孩儿商议关于军邮的正事。”
“军邮?”
“是啊,母后。孩儿也是到军中待了这一年,方才知晓,常年出门在外,军中的将士们平日里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想家的。只是他们不要说书信了,就是向家里捎个口信都难,而且下面将士识字的也很少,再加上还要打仗,怪不得先人会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唔,先人所说的确是实情。”杨淑妃的脸上已经有了关注。
就是屋子里的其他人,包括侍候的宫女、太监,听了之后也全寂然。因为这些同样是在经历战争的人们,基本上都有过和家人分离的经历,自然知道赵说的实话。
“我大宋虽然有驿传,像孩儿此次从军中回来送信,就是一路沿着驿站下来,但它主要用于军情的送递,无法顾及将士。所以大哥和孩儿商议,如何将过去的驿传重新梳理一下,然后使之扩大,惠及军中的将士。”
宋代用于军情传送的“驿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它一般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三个等级。急脚递已经日行四百里,至于最高等级的金牌急脚递,则可以达到日行五百里。
“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你们准备怎么做?”说完,杨淑妃再度撇了一眼某人。“官家,这不会是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军国大事吧?”
东已经欲哭无泪。从小的时候开始,只要赵这小子开口,杨太后总是能听得进去,反之,对咱说的话,总有点将信将疑。这人和人怎么就相差那么大呢?
就是边上正在侍奉的吉安,也禁不住暗中露出了一丝笑容。
可东这时候也只能摸着鼻子回话:“母后戏言了,这确实不是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赵立时接着说道:“大哥和孩儿的打算就是,将朝廷过去的驿传略微整理一下,划分为军用、民事两个部分。”
“其中的军用,就分为两个等级:军中加急,军中急件。母后您是知道的,但凡军事,都属于朝廷中的大事,只能归于急件。所以它们的传送,以后均以马递为基础,只是快慢有所不同而已。这样,朝廷现有的一些规制,如已经定下来的驿站等等,都可以不变。”
“至于民事这部分,朝廷可以先设立战时的军邮来试行。这个军邮,主要就是用于在战时方便将士们传递家书。现在禁军中的将士来自各地,所以这个军邮系统,至少要设到郡、县两级,也就是在朝廷属下的每个郡、每个县,均设立一个军邮所。”
“这样,将士们给家里的家书,就可以从军中,先传递到各个郡;然后由各郡,分发到每一个县;再由县里的军邮所派人,将这些家书分送到每个人的家里。而家中的回信呢,既可以在送信之人到来时,当场交给他,也可以直接到县里交给军邮所;随后由军邮所送到郡里,郡里再送到军中。这样,将士们的家书,也就能够做到定期往来了。”
“啊,这个事情真的不小。”杨淑妃的脸上已经有了惊讶的表情。
“母后,现在军中经过几次扩军,并不缺人,完全可以抽调一部分军士来做此事。如今军中已有一些淘汰的军马,正好可以把它们分派给各军邮所作载具,而且家书的送递,并不需要很快。即使这些马匹不足,也可以让老师文相他在西南之地购买一些普通的马匹来补充,让每个县的军邮所至少有一匹马。”
“一旦这个军邮所试行有效,母后,它以后就可以转交给民部,使之成为民事的一部分,惠及天下百姓。”
随着赵的解说,杨淑妃脸上惊讶的表情已经愈来愈盛。
“此举听起来固然很好,可是就怕将来朝廷耗费的钱粮也不少。”
得,咱们的太后灵台的确还是清明的。
赵的面上却已经露出了笑容:“朝廷在战时期间,帮将士们传递家书,自然是免费。但以后用之于天下人,则可以向他们收费。希望朝廷帮助传递书信的人,只要在当地买一个凭证,朝廷就可以帮他做这件事。大哥说了,这个凭证可以叫做邮票,由朝廷来印制,我大宋的百姓买一枚邮票只需要八文钱,每一封信,用一枚邮票。”
听完了赵的解说,不但是杨淑妃,就是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
在看了官家一眼之后,杨淑妃禁不住喃喃语道:“这会不会很麻烦?”
边上的吉安已经忍不住在心里暗叹:哪就是个喜欢来事的主,只要他觉得能做到的,哪里会顾忌什么麻烦不麻烦,太后您还是对他不够了解啊。
赵则立即将宽慰奉上:“母后,这也就是一开始要花点朝廷的钱粮,真正用起来了,就用不着朝廷再花钱,并不麻烦。不仅如此,此举在将来,还会使天下之人又多了一种营生。”
杨淑妃沉默了下来。
她当然知道,过去的大宋,无论是在官府、还是民间,下人跑腿也好,指使差役也罢,甚至是专门雇人,都有在各地传递书信的方法。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经常采用的。而今日赵所说的,则完全不同,因为仅仅是凭想像,她也可以预见到,将来这所惠及的,真正是所有的百姓。
抬眼看了看赵,又看了一眼官家,杨淑妃忽然又露出了一个笑容:“儿,从今往后,你每月至少要给宫中来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