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武在东梁河(太子河)支流边为自己不能参与围歼耶律贤及契丹朝廷众臣而心生遗憾,百里之外的辽阳城内,耶律和里、韩德枢及其他东京道官员却在为无法突破周军包围而愁眉不展。实际上,从阴历六月初二午后到阴历六月初三的傍晚,耶律和里、韩德枢等人的心情可谓是几起几落,五味杂陈。
六月初二午后,才将耶律隆先所部送出城没多久,侥幸逃脱周军侦骑斥侯剿杀的契丹探马便将周军右路军前军近一万五千水陆大军已经逼近辽阳城的消息送到了耶律和里和韩德枢等官员面前。
惊闻周军已至,原本就对与周军抗衡没有多少信心的东京道官员不由暗自后悔。早知如此,就不派那么多的精锐兵马去支援和接应天子了。一来,派出去的契丹精骑和渤海、女真悍卒两部加起来虽然只有四千人,可对仅有一万五千精锐的辽阳城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二来,周军既已进抵辽阳城,再把天子和群臣迎来不但毫无意义,反而令后者处境更加危险。毕竟,面对一万多周军前军以及可能很快就会赶来的近三万周军右路军主力,耶律和里和韩德枢等人并不认为自己和天子有能力内外夹攻,将四万周军歼灭于辽阳城下。与其为了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里应外合行动冒险,还不如让天子和群臣避入女真人的地盘,利用那里的深山老林来和周军周旋,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哪怕女真人、特别是那些个生女真人很可能已经不会像之前那般恭顺臣服。
于是,得到消息后耶律和里立即做出反应。他一面派人即刻出城,去追回刚刚离城没多久的耶律隆先所部,并设法与正向辽阳城而来的天子取得联系,阻止其继续南下;一面下令全城戒备,并加紧构筑街垒,以求将城内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变成周军的坟墓。此前祖州和凤州两城战斗的相关消息已经为契丹绝大多数官员守将所知,大家都明白这种战法是唯一能够与周军特别是“飞龙军”周旋的方式。除非周军像当初对付句容城那般无差别的炮击全城,否则就得一间房、一条街的去和守军争夺,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毕竟炮击全城这种失民心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周军是不会去做的。
耶律和里的动作快,城外周军的动作更快。不等城内信使出城,周军的斥侯侦骑已经遍布城外,将北上的道路完全截断,以至耶律和里派出的数批信使不是被杀,就是被迫返回城内,根本没机会将消息送给耶律隆先,更不要提通知天子改道了。与此同时,周军前军水陆两路兵马迅速部署到位,将辽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得耶律和里在信使无力冲破封锁后,试图派大队人马出城,依靠人数优势,强行将消息送走的打算也彻底落空。
眼见派人出城送信已无可能,耶律和里等人只得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守卫城池上,希望尽可能拖延周军破城的时间,以期激烈的城池攻防战能够引起天子所部探马的注意,及早改变行军路线,躲过这一劫。
耶律和里在城内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准备与周军决一死战。可出乎其意料的是,气势汹汹而来的周军并没有急于攻城。他们在阻截住所有出城报信的信使,将城池团团包围,并击退了城内守军趁其立足不稳进行的几次小规模反击后,不但没有随即攻城,反而偃旗息鼓、紧守营垒。而更令耶律和里及城内一众官员守将没有想到的是,在扎下大营之后不久,便有超过城外周军半数的骑兵突然离开其营垒,分成两股往北面疾驰而去,只留下不过五、六千兵马包围偌大的辽阳城。
没想到归没想到,耶律和里却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在确认那两路周军确实已经离开大营,并非是诱使守军出城的计策后,耶律和里立即做出安排。他将包括五千精锐在内的约两万人马分成四路,均以汉军乡丁为前队、渤海、女真悍卒为中队、契丹精骑为后队,准备自辽阳城四个方向蜂拥而出,杀向周军大营——考虑到汉军乡丁越来越强烈的畏战、厌战情绪,耶律和里此番队形安排实际上是以渤海、女真悍卒驱赶汉军乡丁为炮灰冲击周军营垒、吸引周军注意力,从而为后队的契丹精骑突袭创造条件。
对于城内守军可能趁己方兵力空虚进行反击的情况,右路军前军总指挥邹振远早有准备;对于耶律和里等契丹守将把汉军乡丁放在前面当诱饵和炮灰,在消耗周军弹药、吸引周军注意力的同时,增加本地汉人对周军的仇恨,乃至驱赶城内平民百姓走在前面给守军当肉盾,等等摆不上台面的伎俩,邹振远也早有预案。是以,两路北上支援的骑兵部队还没离开大营,负责阻击城内契丹守军可能的反击的计划已然在邹振远的脑海之中成形。
当一万五千汉军乡丁和五千契丹及渤海、女真精锐还在集结整队的时候,城外的周军已经在邹振远的指挥下部署到位。三个北伐之前临时加强到“飞龙军”团属炮兵营的8mm无后座炮连,在“飞龙军”骑兵和海军陆战队步兵各三个连的掩护下迅速进入位于辽阳城东面的迎阳门、西面的大顺门及北面的怀远门外的射击位置,开始架设火炮、调整射击诸元。与此同时,北伐右路军前军所属其他留守辽阳城下的炮兵部队则集中火力,对上述三座城门的城楼及左近城墙进行火力急袭,以防这些城门的守军对正在城下布置射击阵地的周军进行干扰。
周军的突然炮击不但将三座城门附近的守军轰得死伤枕籍、狼奔豕突,也打乱了耶律和里的逆袭计划。尽管城外的周军只剩下不过五、六千人,用这么少的兵力进攻已经被自己改造成一座巨大堡垒,且有四万余人马守卫的辽阳坚城并非明智之举。可慑于周军、特别是“飞龙军”的威名,耶律和里还是不得不暂停实施逆袭计划,将已经整好队的一万乡丁及三千契丹、渤海、女真兵将派往遭到火炮轰击的三座城门附近,准备抵抗周军后续的进攻。
然而,令耶律和里不解的是,当周军炮击暂停、自己麾下的兵将冲上残破的城头后,迎来的却不是预想当中周军步兵的进攻,而是另一波的火炮轰击。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周军这次将炮击的目标从城楼、城楼两侧的城墙转移到了城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城门外那早已被高高扯起的吊桥上。而且,与之前根本不知道周军炮弹来自何处不同的是,城头上视力较好的兵士可以清晰看到三组距离三座城门不过两百步的周军小股兵马是如何操作那十八具样式奇特的火器,将一枚枚弹丸射向吊桥的方向。虽说受到风向、风速、瞄准误差等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发炮弹都能准确命中吊桥,但三轮射击过后,三座城门外的木质吊桥还是无一例外的被诸个轰成了碎片、用来牵拽吊桥的粗大铁索也被炸成数段,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物。直到这时,耶律和里才猛然醒悟过来——周军这是要将自己困死在城内。
作为东京道首府,同时也是除南京道外最大的汉人聚集地,辽阳城可以称得上是契丹人仅次于上京临潢城的第二大城。该城周长三十里,城高三丈(9米),共设有迎阳(东门),韶阳(东南门),龙原(南门),显德(西南门),大顺(西门),大辽(西北门),怀远(北门),安远(东北门)八座城门。而且,由于紧临辽河,所以辽阳城的护城河也挖掘的得既宽又深,使得这道宽三丈、深两丈的人造沟渠成为该城的一道有效防御屏障。
通常来说,对于这种护城河宽度并未超过自己装备的制式过壕钢制便桥的城池,周军通常的战术都是在火力掩护下,由工兵将就地组装好的制式过壕钢桥用专门的输送托架,一点一点的伸到护城河对岸架稳,然后再轰塌城墙或者炸开城门,由步兵通过一座座钢桥冲入城内。这样的战术用过不是一次两次,所以辽阳城内的契丹官员、守将通过各种消息渠道也都听说过,他们所安排的防御策略也正是以这一经验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杨克复的支援请求,邹振远原本也是打算以这种方式来攻取辽阳城。可随着麾下兵将中的半数被自己派去支援杨克复围歼契丹君臣,想要依靠手里剩下的这不过六千余兵马攻克似辽阳这般坚城,对于邹振远来说就有些难度了。一来,由于兵力不足,在进攻的同时就不可能维持对辽阳城的包围,城内守军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下,势必会四散奔逃,从而将一场围歼战变成击溃战,令自己无法完成围歼东京道守军于辽阳城内的既定作战任务;二来,就算没有城内守军布防的详细情况,邹振远也可以猜到辽阳城内现在肯定已经被耶律和里等守将打造成了一座处处陷阱的巨大堡垒。周军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亦会令进城之后的巷战变得困难,从而大大增加己方的伤亡,这是一心想用此战证明自己的邹振远所不愿看到的。
是以,在详细研究了此前“暗羽”辽阳分堂送来的城池结构图,再结合自己在辽阳城生活期间对此地地形的了解,邹振远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城墙及护城河等防御自己攻城的障碍物,反过来变为阻止城内守军突围而出的“天堑”,利用守军自己的城墙和护城河将其困于城内,直到自己派出去支援杨克复的两支兵马返回后再攻城。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便在八座城门外面的桥梁身上。
原本为了平时进出城方便、同时也为了减少对吊桥的磨损,辽阳城各城门外的吊桥只在日常军事操演和战时才会动用,城内外百姓平时都是通过各座城门吊桥旁边所修建的一座或者两座木桥进出。而随着周军步步逼近,为了增强城池防御能力,那几座木桥多日前便已经在耶律和里的命令下被拆除,如今想要进出辽阳城,只能通过那八座吊桥了。换句话说,只要城外的周军能够有效封锁住那八座吊桥,城内纵使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望护城河兴叹,既不能对周军构成任何威胁,也无法逃离,真正变成了笼中困兽。而且,为了防止契丹人以城内汉军乡丁或者汉人百姓为炮灰和肉盾来突破周军封锁,邹振远将这一战术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利用自己武器方面的优势,直接以炮火摧毁这八座吊桥,令耶律和里就算想用城内的汉军乡丁或者汉人百姓当炮灰和肉盾都没机会,除非他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好已经变成碎片的吊桥,或者重建被他自己拆掉的木桥——以城墙到护城河之间的狭小空间以及周军必然进行的干扰来看,邹振远不认为对方有能力在自己兵马回营之前乃至在右路军主力抵达之前完成这些工作。
巨大的木质吊桥虽然坚固,但在数门8mm无后座炮的持续轰击下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堆碎木块。而城内的耶律和里虽然判断出了周军的意图,却找不出任何看起来会行之有效的反制手段。想要派兵马出城突击周军炮兵阵地,且不说刚刚集结起来的那一万来兵马已经被他派到那三座被炮击的城门附近防守,想要把他们重新集结起来需要时间,很可能他这边还没集结完毕,那边周军已经摧毁所有吊桥,收兵回营了——在他意识到周军炮击的真正意图前,那三座城门外的吊桥便已经被炸烂,加强到三座城门处的这一万多兵马根本没机会出城反击;即便他能在周军毁掉所有吊桥之前将这些兵马集结起来,也没有任何把握能够干掉毁吊桥的周军炮兵,更不可能令周军丧失再次实施类似行动的能力。当然,没把握归没把握,就这样坐以待毙显然也不是耶律和里的风格。因此,尽管时间很可能不够用,耶律和里依然下令将之前派到三座城门协防的人马调回,准备重新编为一个大的集群,出城南的龙原门(南门)。一方面,对可能出现在城南的周军进行突击,阻止其对城南两门吊桥的破坏;另一方面,则在突击成功后,于城南两座城门(龙原门、显德门)外结营驻扎,护住这两座城门。
只是,耶律和里的反应虽然不算慢,可城外周军的动作更快。城内的那一万多守军刚刚重新集结到位,还没来得及杀出城去,城外周军的三个炮击集群就已经完成东、西、北三个方向六座吊桥的摧毁任务,重新分成两组,展开了对龙原门和显德门外吊桥的炮击。其中龙原门外的吊桥因为负责摧毁该桥的周军炮击集群到位速度快而先遭“毒手”,不等城内守军打开城门冲出来,就已经变成了一堆碎木头。相对来说,显德门外的吊桥则幸运一些。由于负责摧毁该门的周军炮击集群行动有些迟缓,虽然吊桥也挨了几炮,并被炸出了几个大窟窿,可好歹赶在被完全摧毁前放了下来,给了城内守军冲出城外的机会。尽管被布置在最前面的汉军乡丁不想当炮灰,可在身后凶神恶煞一般的渤海、女真悍卒以及契丹精骑的驱赶下,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踏上已经摇摇欲坠的吊桥,冒着周军的密集火力冲出了城。
眼见麾下兵马终于赶在最后一座吊桥被毁之前冲了出去,负责指挥此次突击行动的契丹将领不由心中大喜。他一面下令汉军乡丁加快出城速度,一面准备派人向留守大人报告这一难得的好消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越来越密集的人流虽然加大了冲破周军火力封锁的可能,却也加重了吊桥的负荷。对于已经在之前的炮击中千疮百孔的吊桥来说,突然增大的人流成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名契丹将领未经仔细考虑的命令替周军完成了对城内守军最后一条出城通道的致命一击。在显德门外的这场封锁与反封锁之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柱香的工夫,便随着显德门外的吊桥在一阵“喀喀啦啦”的巨响中断成数掉落入护城河中而告结束。
城内守军拼死出城突击虽然停止了,城外周军的炮击却没有就此结束。在赶过来支援的另外一个炮击集群的合作下,十八门8mm无后座炮又对着显德门和护城河里的断桥残骸进行了数轮炮击,直至拽拉吊桥的铁链被炸成数段、护城河里的断桥残骸被炸成碎片,这才收兵回营,留下那名刚刚经历了大喜到大悲的契丹将领站在城头之上望河兴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