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居铭丰已经试验了许多方法,但是都无法做到在不损伤或者给大脑造成负担的情况下精细地传达一些神经讯号。梁季闻和一些主要研究人员甚至开始看了大量相关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寻找灵感,其中大部分是科幻类型的,也有其他类型的。
人的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事实上,后来虚拟实境技术的诞生,有很大一部分汲取了流行文化之中可行的那一部分幻想。不过也总有一些部分是光靠幻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的就需要涉及到更多内容了。
为此,新白不但外聘了一位脑科医学博士,还聘请了两位资深的针灸师,希望在针灸技术的帮助下,更安全地传导相关的讯号。
因为涉及到了颅内实验,所以这部分的实验对象其实更加难以寻找。这可不是之前那种不痛不痒,危险性很有限的实验。梁季闻一开始还单独询问了几人的意愿,但是大家对于把金针插入颅内这种事情都比较畏惧,并没有主动表示愿意参与实验。
只有李荣表示希望有一点时间考虑考虑。
梁季闻也花了不少时间考虑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私下外招。因为涉及到颅内实验的关系,危险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个就超出一般观察性实验的范畴了,不出事无所谓,如果出了事,赔偿事小,但是拉锯之间肯定会影响研究的继续进行,甚至于有可能导致实验被叫停。
因为这方面的顾虑,他没有继续在公司进行实验,而是私下重新找了个大型仓库,并且另外找了两个受试者,来继续进入这方面的研究。
这两个人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其中那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是名血癌患者,家境普通且已经放弃治疗,他跟梁季闻签的合约是到他死亡或者无法配合实验为止,在那之前,他希望能用自己能做到的方法来获取一大笔金钱,至少能够支持父母的后半生或者让他们有资本重新生养教育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另一个是个四十五岁的中年男子,他是一位研究员认识的人介绍来的。男人早年迷上赌博,输了很多钱而且还有大笔负债。后来他老婆实在受不了,跟他离婚了,女儿也被带走。男人花了很长时间才终于成功戒赌,但是赌债不得不解决,他也想要挽回自家的家庭。为此他愿意参与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
梁季闻其实很讨厌那种没有自控能力的烂赌鬼,但是有人介绍,男人的态度看上去也还算诚恳,他又想要早一点开始实验,就同意了。
接下来的研究过程算是比较顺利。
特聘的博士先是配合研究员们做了一番实验规划,他通过分析人的脑部骨骼和神经结构,选定了一些最适合下针的部分。针灸师则根据他的判断来进一步考虑实际操作。
而他们使用的也不是传统金针,而是一种特殊定制的可降解微针。不至于像单原子针那么细,但是肉眼确实也几乎无法看清以微米作为直径单位的针体。这种特质的微针因为纤细和可降解的材质,最大程度降低了实验本身的危险性,是研究进行的保障之一。
之后遇到林舒来拿研究资料的时候,梁季闻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他想着林舒做事总是规规矩矩的,之前谈起到实验相关问题的时候,对方就曾经劝说过不要冒进,宁可进度缓慢一些,也要确保做法合情合理合法,否则总归是后患无穷。
梁季闻倒不觉得自己的作为有什么不合情不合理的,但是多少有点不合法却是真的。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暂且不跟林舒说这方面的事情了,否则林舒肯定又要啰嗦。还是等出一些成果了之后再说这件事,到时候对方就算反对,也不好再说什么。
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梁季闻就隐瞒了林舒这方面的安排。
事实上林舒也没心思顾忌这些。高考在即,林舒就算再怎么积累深厚,这个时候还是需要用心复习一段时间的。事实上他的复习时间已经比同学少了许多,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落后,只有更加注重方法和效率。
居铭丰这时候真的就一头埋进了研究人体奥秘的书堆,他最近除了学习和批文件,空余时间最多就是花到了看书上,看的全都是一些人体啊细胞啊基因啊相关的书籍,连黑暗料理都不怎么做了。
陈明雪一开始还满庆幸的,不过时间久了就有点不习惯起来,再次怀念起居铭丰的黑暗料理。
林舒:……
他们的书房里最近多了好多医学模型,居铭丰目前在研究人为什么会衰老和死亡,而且已经有了方向——分别是基因结构以及细胞活力和分裂极限。
虽然研究目的不靠谱,但是居铭丰的起步方向看上去还是挺靠谱的。
为了方便观察研究,居铭丰花了相当于一辆豪华跑车的钱买了一部专业台式电镜仪器,专门就只为了进行生物显微。他实验的开始拿的是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做观察实验,其中最大的实验对象是特意找来的七八种蜉蝣。
为了方便实验取样,居铭丰特意定制了一个原型的大玻璃缸,然后在鱼缸之中铺设泥土,水,小型植物等内容,然后制造出了一个微型的生态圈。
其实他这个生态圈制造得不太合理,一来是必须外部取卵和幼虫放养,二来缺乏天敌。后来为了能够合理地处理掉一部分多余的成虫和尸体,居铭丰在玻璃缸内养了少量鱼虾。
林舒观察了几天之后,吐槽居铭丰养蜉蝣的这个鱼缸根本就是修罗场——各种意义上都是。
但是不管如何,居铭丰取实验样本确实简单了许多。
周年祭活动落幕之后,星轨和星泽再次就智能伙伴项目进行了新的研究。这次的研究其实有点敏感和特殊。
是关于“真智能玩偶”的研究。
随着时间过去,新白的神经研究也已经有了一定进展。生物记忆结构相关的体系林舒是前世就已经知道的,只不过因为重生的关系,他脑子里只有大概的理论机制,而无法再找到更加具体的数据信息。
星泽的生物脑研究和新白的神经接驳实验慢慢重新完善了这方面的数据,让林舒开始慢慢可以重拾这方面的技术。而通过这种方式,林舒决定结合电子和生物系统,制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
这种“人工智能”会比电子智能拥有更强的记忆能力,更完善的逻辑。虽然他们依旧不会有主观意愿想法,还是需要一定的预先设定,但更大的数据量和记忆量会使他们的表现更加人性化,更贴近真正的人类。
这个项目建立之后,林舒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开始工作安排和拟定项目策划书,而是聚集了一大群人开始学习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记忆方式。
听上去是不是很荒唐?大家都是人,竟然还要学习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但是这就是事实。
人类的学术历史上,其实倒有一大半的功夫是花费在了研究人类的思维和想法上的,这种研究我们叫它哲学,心理学,人文学,兵法,社交学,政治学,历史学……或者别的什么学。
不过这些学科十分深奥,很多时候甚至深入到了潜意识之类的内容,林舒这里却没有这么复杂,他需要众人学习的只是很肤浅的,直接的,属于身体本能且不可控的思维内容。
“林总,你的意思我倒是听明白了。总之,新的智能程序记忆结构不再是一个语句一个条件,而直接变成我们让系统自动拥有一个常识字典,然后我们使用逻辑语句挑动这些常识,让智能系统形成反应,是这个意思吧?”
林舒说道:“大概是这个意思。”
谭愿说道:“意思我是听明白了,不过虽然听明白了,我也想不出来要怎么做到这个。”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文字的部分先不说,但是图形上要做到这一点,我连下手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打个比方来说吧,按照屏幕上的这个图形结构来说……”
此时的投影屏幕上正显示着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张茶壶拼图,被分成了九块,中间有明显的隔断。
如果进行正常的扫描,因为茶壶的纹路上有着明显的线条隔断,电脑是很难分辨出这是一样什么东西的。而林舒之前描述的智能系统,最终效果理论上应当是能够同时分辨出这是一幅拼图,以及这是一幅茶壶的拼图这两个概念的。
目前星泽的智能系统绝对做不到这点。事实上,他们目前的智能感知还只能靠热感应结合瞳孔,声线,指纹扫描来完成,连最基本的认人能力都没有。
林舒却突然说,他想要智能系统以后能够自主识别影像。不但如此,他要求的还不是普通的对比识别,而是真正的智能判断识别。
谭愿觉得异想天开。
“……我能想到就只有根据颜色变化修复线条,然后进行判断。但是这个非常麻烦,而且如果要进行图形对比,数据量会非常惊人,结果也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