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六号地,是国内商业地产版块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座金矿。这是不明所以的外界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也是陈氏父子当时力主开发这个项目的初衷。
但是等真正介入到这个项目当中,他们才幡然发现,自己眼前的金矿虽然亦如之前远望时金光灿灿,但却是一座开发难度最大的蜂巢型伴生矿。想真正从矿石中提炼出真金,除了需要十足的决心和充裕的资本外,最关键的,还得有个懂得点石成金的炼金师。
而在他们父子眼中,曾英华和唐雅雯就是这样的炼金师。
两天前苏醒和唐雅雯坐在一起密谋的时候,其实陈炳基也在和陈楷之定计。陈炳基从当年那桩事出发,以自己对唐雅雯的了解为基础,他最后定下的底线是让出这个项目一半的股权。
因为,不仅王府井6号地项目现在被拖的成本一直增加,就算是项目真的做起来,未来五年以内也不可能出现盈利。在众人退却,惟独唐雅雯认同陈炳基赔本赚吆喝的投资理念这种情况下,除了彪炳青史时的平分秋色,陈炳基想不出唐雅雯还想要什么。
当然,这是陈炳基父子一厢情愿的想法。
所以,当为了今晚的谈判做了充足思想准备的陈楷之听到苏醒的那三个要求时,他再次败在了苏醒不按套路出牌的套路下。
虽然苏醒念出自己的条件时用的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但他所提出的所有条件,却都远没有触碰到陈炳基的底线。加之他之前十足的诚意,不仅陈楷之不明所以,就连熟悉苏醒的蓝山,也有点儿不认识眼前这个曾经有仇必报的家伙。
可是大家又不能直接表示怀疑。
气氛沉闷了一阵子,一直假装思索的陈楷之才在众人灼灼的目光中下应付苏醒道“老三,你提的条件我没办法马上答复,我需要回去跟父亲商量。”
“嫌条件太苛责?老陈,我觉得我可是够诚意了。”
“不,不,我只是需要向父亲汇报一下,由他定夺。”
“不?那你就是因为觉得我诚意太足,怕我其实是忽悠你,想借着合作的话题宣传我们家公司的知名度,等名声赚够了,其实一份力气也没出?”
苏醒说出这句不该在此情此景下说出来的真话后,趁着大家错愕的机会,忽然跟下了多大决心似的叹了口气“老陈,其实你怀疑的对,我跟你说实话吧……”
“实话?”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愣在一起,脑子里几乎全是对自己猜中苏醒想法的欣慰。
“实话。”苏醒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只冲陈楷之一个人解释道“老陈,大家都知道王府井6号地开发出来之后不可能马上赚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妈其实是想要跟你们平起平坐。赔本儿赚吆喝的事儿,有先有后就没意思了,是吧?”
“这不可能……”
“我知道不可能,所以我说服我妈妈把她想要掌控的股权比例降到了40%!”苏醒像真听不出陈楷之说什么不可能似的,完全自说自话道“老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是因为之前咱们说的那个科技公司能弥补这部分失去的收益?”陈楷之理所当然的顺着苏醒的思路想了想,但当他看将来一旦科技公司成型之后有可能决定第一大股东人选的曾淡如时,却又想不通了。
最后,还是苏醒自己又叹了口气“老陈,你知道我不喜欢你什么吗?我就不喜欢你整天处处提防的胡思乱想。本来挺简单的事情,非让你想复杂。我跟你说实话吧,其实我是想跟你借人。”
“不是刚才说的那些工程师。”见陈炳基想要插嘴,苏醒这次没选择再用装傻去衬托他的聪明。
不过,苏醒又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德行忸怩道“老陈,其实工程师、合作公司什么的,那是我随便一划拉就有的事儿。我拿出这么大诚意来,其实就想跟你借一个人。本港中文台的‘柴郡主’你熟吧?”
“elaine?”陈楷之咧着大嘴念出这个名字,忽然一下子踏实了。
因为,这个叫elaine的女孩儿,的确值得苏醒付出如此的诚意。
elaine本命柴萦,今年刚刚年满二十岁的她,现在是本港中文台和庄瑾齐名的两朵“并蒂莲”之一。而且,若不是近乎于负担的年轻和漂亮这一劣势作祟,她甚至有可能超越庄瑾成为本港中文台名至实归的一姐。
如果说庄瑾在香港的奋斗经历是一部女性励志小说,那么,比她小了十多岁的柴萦的经历,则完全就是一幕对香港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的咏叹调。
1976年5月1日,柴萦出生于香港一所当时和她一样连名字都没有的私立小医院。像许多因为注定不平凡所以总要先从命运多辄开始自己生命历程的人一样,她一出生,就因为自己那个不负责任的母亲,沦为了香港教会圣玛丽孤儿院最小的一名孤儿。
那时候的孤儿院,远没有现在电视上演的那么奢侈,虽然柴萦不用像国内一些孩子似的每天因为没有铅笔和书本而发愁,但他们对面包的渴求,却几乎一摸一样。若不是她五岁的时候被一对来孤儿院领养孩子的夫妇从孩子堆儿中选中,一向自闭、腼腆的她,甚至有可能熬不过那年夏天。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从小被教育着要懂得感恩的柴萦,近乎偏执的在心里埋下了对养父母的爱与依恋。
而领养柴萦的这对夫妇,其实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靠着一间钟表修理铺子维持生计的他们,除了能给予柴萦温饱,唯一对柴萦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每天谆谆的教诲和希望她好好念书出人头地的希冀。
柴萦也很争气。
虽然当时因为廉政公署风头正盛,全港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都把念书当做了出人头地唯一的天路,但这,却并不妨碍或是影响柴萦从念书开始就始终唯一优秀着。
直至后来本港的太阳花基金会以奖励的方式将柴萦送至英国罗婷女校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选拔考试,本港各个中学的莘莘学子,才因为柴萦又一次的认真而终于躲过了头顶的这块阴霾。
而这,也成为了柴萦命运的分水岭。
在离开香港之前,柴萦对念书的理解,其实只存在于因为需要感恩而珍惜的概念上。直至来到罗婷女校,她才真正对为什么念书产生了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思考。也就是在这一年,柴萦近乎疯狂的迷恋上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
因此,尽管柴萦在罗婷女校生活的这段日子十分拮据,但毕业之后,她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回到香港继续过那种暂时温饱的日子,选择了剑桥大学理论新闻专业作为自己生命的下一个落脚点。
在剑桥三年,柴萦读到了理论新闻专业、数据工程专业两个学位,和六个国家的交换生拼居过一间阁楼,做过除了**模特之外任何一种的工作。同时,也积攒了许多人一辈子兴许都不可能全部听说的人生阅历。
1994年,当陈楷之因为购买英国传媒大亨伍德福德在香港的有线电视业务而见到柴萦时,第一眼,便被其对人生那种精致的态度折在了那里。此后,为了将柴萦作为陈氏的储备人才招致麾下,陈楷之在正常对香港有线电视进行并购的行动之外,为了防止柴萦离职,甚至专门让猎头公司为她也准备了一份收购合同。
后来事实证明,柴萦的确对得起陈楷之开出的那一年四百万的陈氏集团股票期权。
从柴萦离开伍德福德专门为出售有线电视而组织的谈判机构,到她成功转型为有线电视本港新闻台财经女主播,再到本港新闻台总编,再到偶然因为一篇关于网络科技的预测性文章进入和讯管理层直接参与、促成和讯在香港买壳上市。
两年时间,柴萦从资本市场上帮陈楷之卷回了近四亿美金,从无到有的打造了一个全港最能把握数码科技脉搏和动向的专业化团队,真正意义上让传统传媒与现代网络科技结合之后的新兴传媒产业,在香港这个之前只是自由港、金融港的地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数码泊位。
如果没有刚刚在央视焦点访谈跟“小水”面对面的那个来自印度的十三岁it神童,柴萦甚至将超越杨致远,成为现阶段全球计算机领域最年轻的一位风云女性。
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未知,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已知,有些人,则改变未来。
当苏醒想到要在江川做国内的硅谷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名字,就是柴萦。柴萦现在的角色是和讯科技运营总监、本港中文台正点财经新闻女主播以及陈楷之旗下香江有线电视集团副总经理,算得上是陈楷之在传媒科技这一块的中流砥柱。苏醒在这个时候明抢似的挖陈楷之的墙角,陈楷之虽然肉痛,但至少会相信苏醒之前的诚意的确是真的。
当然,陈楷之也不会因为一个高级打工仔换一件名传千古的地产工程而马上就窃喜。为了哄着苏醒高兴,他依旧是不断念叨着那句商量,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