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到底要干什么?!
这是全天下的诸侯都想要知道的事情。
虽然董卓到底想要做什么或许全天下的诸侯早都已经猜到。
那不正是他们曾经宣传了一遍又一遍的“谎言”么?
如今“谎言”千遍竟然真的成了事实,他们此时应该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恐怕最不可能的便是那淡淡的微笑吧……
这不是坑爹么!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坑爹的情况呢?
刘虞:“坚决反对非刘姓逆贼董卓称王!”
袁绍:“最强烈抗议非刘姓逆贼董卓称王!”
公孙瓒:“强烈抗议非刘姓逆贼董卓称王!”
刘表:“抗议非我刘姓之奸臣董卓称王!”
袁术:“对逆贼董卓称王的举动予以最强烈的抗议!”
曹操:“对逆贼董卓称王的举动予以强烈抗议!”
陶谦:“对逆贼董卓称王的举动予以严正抗议!”
刘焉:“对逆贼董卓称王的举动予以强烈谴责!”
李书实:“对董卓称王的举动予以严重关切并会密切关注未来事态的发展!”
边章&马腾:“对董卓称王的举动表示遗憾并会密切关注未来事态的发展!”
然后?
袁绍依然与公孙瓒在冀州东部掐来掐去,只不过这一次刘虞再也做不成幕后的那个黑手了,因为不但袁绍已经发现了刘虞的行动的蛛丝马迹并推导出了刘虞的行事风格。另一边的公孙瓒也因为乌丸校尉邢举的怪异表现而对刘虞彻底失望。
毕竟若不是公孙瓒的放行,就凭邢举的能力想要让超过七千人的部队在陌生的地方行进而不暴露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公孙瓒之所以会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根本原因便是认为自己此时还是与邢举背后的刘虞保持着较为默契的关系。
可谁知道就是这样一支就算没有被公孙瓒报以厚望,毕竟邢举的能力比起他的前任公綦稠差了太多,放到公孙瓒与袁绍对决的战场上顶多打个酱油摇旗呐喊一番还需要担心会被会被敌人当做突破口成为己方失败的罪魁祸首的军队,竟然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
以公孙瓒完全没有想到的立场。
虽然这是邢举下达的命令,但是以公孙瓒对那个无能的家伙的了解,谨小慎微的邢举如果不是背后有什么人在操控,给他一万两千个雄心豹子胆也是不敢捋公孙瓒的虎须。
所以能够让其如此强硬的原因显然不言而喻。
当然,这并不是最让公孙瓒窝火的地方。
最令公孙瓒感到悲哀的是。就算是这样。他依然无法那邢举开刀,因为在这样的战争结果下,如果失去了刘虞在政治上的支持,没占到多少便宜反而损失巨大的公孙瓒绝对不是远没有到伤筋动骨地步的袁绍一方的对手。
甚至若非在刘虞的策划下安平、清河和巨鹿等地多次出现地方豪强联合叛乱牵扯了袁绍的精力和兵力。公孙瓒根本不可能有舔舐伤口安定后方的时间。
毕竟哪怕幽州黄巾残部再怎么废。有袁方这样优秀的智者居中调度也会让人无比的挠头。
当然。或许不论是刘虞还是公孙瓒都不会想到,那些叛乱原本就在袁绍的意料之中,虽然袁绍一方无法准确预测出究竟那些豪强会参加叛乱。但是早有准备的袁绍一方正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清洗内部部分意志不坚定分子,从而提高己方势力内部的凝聚力。
至于作为眼前最大敌人的公孙瓒?
在袁绍谋划天下的这盘大棋局中,公孙瓒显然并不能占据太过重要的位置。
这样的结论,并非袁绍自大或者藐视对手,而是经过冷静地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袁绍相信,自己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会再犯之前曾经犯下过的错误。
而这样的袁绍,无疑是非常可怕的,远远超出公孙瓒想象的可怕。
不过,就像袁绍并没有将公孙瓒视作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阻碍一样,他最为忌惮的对手……不好意思,不是我们的李书实童鞋,而是从小到现在唯一时不时将他压制一头的那位同父异母的嫡亲兄弟袁术袁公路。
别看我们的袁术童鞋在与刘表的战争中折了孙坚后便一蹶不振,到现在为止已经连输数阵,眼瞅着作为南阳治所也是袁术统治核心的宛城在刘表的逼迫下已经摇摇欲坠,可是这厮竟然还有闲工夫去找他的那位庶出兄弟的麻烦,而且这一次找的麻烦还让袁绍再一次头疼起来。
“我你个oo的陶恭祖,你不在你那徐州的一亩三分地里窝着,干什么参和到了我们老袁家兄弟之间的战争,你是吃了熊心还是豹子胆啊!”
话虽这么说,不过袁绍很清楚,袁术这一次给他找的这个敌人可比公孙瓒棘手多了。
毕竟公孙瓒麾下的士兵虽然精锐,但是一来战略纵深有限;二来内政方面建树不多,无法承受持久战和拉锯战这种考验后勤能力的战争;三来其麾下各色人才有限,经过一场大战下来更是连军事方面的人才也凋零不少。可以说,除了公孙瓒个人的战争指挥能力在三国各路诸侯中能够排在中上水平让人忌惮外,剩下的基本处于被袁绍完爆状态。
只要袁绍掐住了公孙瓒的命脉,施展谋略,公孙瓒的覆灭对袁绍而言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陶谦却不一样。
徐州可以说是黄巾之乱中受到波及比较轻的地方,同时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尤其是海盐所带来的财富更是让人各种羡慕嫉妒恨。陶谦麾下虽然能战之士略逊公孙。不过丹阳兵的实力也绝对能够配得上他们的名声,尤其是袁绍军的那些精锐部队都是从西北归来将技能点点在如何对付骑兵上,对付丹阳兵这样的步战能力出众且擅长弓弩的部队……
这个还真是有点玄啊。
更别说陶谦在士林中的名声远远不是李书实和董卓能够比的,作为经历过党锢之祸的名士,陶谦的号召力和手腕以及岁月锤炼出的老辣让其可以从容调动任何一方势力——上到徐州的世家豪强,下到那些黄巾余孽泰山匪盗,无不是陶谦手上灵活应用的棋子。
可以说,若非陶谦的年纪让其处于随时都有可能升天的阶段,或许此时斗得你死我活的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一定会在讨董之后联起手来将之灭掉,而不是现在争相拉拢希望引为己用。
嗯。相信陶谦是老好人的人一定会死得很惨。就好像即将赶赴地府的某黑皮矮子的老爷子。
至于剩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或忙着与周边势力开战,或忙着种田种人,再不忙着搞着大大小小的清洗。天那么高。皇帝那么远。长安所发生的一切对他们而言不过是饭后的谈资罢了,他们看不到那么遥远的未来,理清楚眼前的利益纠葛已经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心力。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是李书实、曹操这样的家伙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某处山脚,旗帜飞扬,喝声如雷,观山脚下所聚集之军,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竟有数十万只多。人人头裹黄巾,远远望去让人产生了错入黄沙大漠的错觉。
“承大贤良师之遗志,某等必当推翻暴政,还天下以太平,扬天师之精神!”
喊出这句话的人叫做张白骑,是几个月前突然出现在青州黄巾军中的神秘人物,他自称自己为大贤良师张角的亲传弟子,自起义失败后一直潜伏至今。
虽说他的那些说辞听上去漏洞百出,甚至就连他所自称的姓名也有可能根本就查无此人,可是偏偏作为青州黄巾军高层的于毒、杨凤、眭固以及头脑不错的马操等人却偏偏仿佛齐齐被nc光环照耀过一般接受了他的说法并尊其为名义上的统帅,号为“平天将军”。
之后更是一番谋划联络,使得参与到这场“二次起义”中的各势力总人数已达数十万,其所影响到的地区更是遍及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
突然爆发于冀兖青豫徐荆扬等数州的变乱着实让所在地区的更加诸侯感到措手不及。
这些起义叛乱的黄巾军部队多则十余万,少则数千人,虽然其中多为老弱妇孺,但就算那些诸侯们能够扑灭当地的叛乱,损失如此之多的人口后,对当地经济的打击也是空前的,更别说战乱对于经济生产的打击同样不小。
两厢共同作用下,原本黄巾起义后刚刚恢复生机的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之内,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单凭自身的恢复造血能力,当地的地方经济和生产即使不能说是陷入到瘫痪但是却也绝对难以恢复。
而作为中原腹地的兖豫二州,因为李书实曾经推行的土改政策的缘故,参与到这次动乱的百姓尤为众多,这些因为李书实而获得了土地却又因为还乡团而失去土地的流民百姓与当地的地主有着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爆发出来,结局也是毁灭性的。
虽说李书实早已经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而且他还因势利导将这场动乱变成了有利于自己的筹码,可是就算如此他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控了这场变乱,因为这其中所蕴含的势力之复杂,变数之众多足以让所有人望而却步,故此李书实也不得不在利用这场变乱的同时,花费大量的精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不利于自己的变化。
而作为刚刚担任济阴郡太守,却不得不卷入到这场大风暴的曹操,更是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才能保住自己好容易得到的基业。
其他诸侯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故此对董卓称王的事情发表几声抗议已经算是极限。
事实上这件事所引起的波澜。基本上没有走出长安城这相对于整个大汉来说不过巴掌大小的地方——至多也不超过潼关、武关以西的三秦大地。
而反映最为激烈的,自然是那些自诩为“大汉忠臣”的朝臣与董卓麾下的西凉健儿们。
“文优,你说既然相国大人已经称王了,那他什么时候称帝啊。我可是早就看那个娃娃皇帝和那群无事生非的老家伙们不顺眼了,还是咱们老大更适合坐这皇帝的宝座。”
“是啊文优,当初离开洛阳的时候老大不是像咱们许诺要建立一个西凉人的国度么?这当秦王虽然听起来也不错,可是终究还是受制于人嘛,还是当皇帝自在,才没有人能骑在咱们西凉人的头上,而且这全天下也就董老大当皇帝我郭阿多愿意说个‘服’字。”
“老郭说的没错。为了那一天咱们可是出生入死数十载。凭什么还要听那群腐儒们唧唧歪歪。咱们拼刀子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除了喝花酒就是将我们本来就不多的粮饷和赏赐克扣大半,这样的朝廷,早就该没了。活着的和死去的兄弟早就等不及了啊。”
听到董卓称王的消息。原本因为安稳下来而有些泄气的西凉军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除了再一次疯狂的团结在了董卓的周围,同时也疯狂的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哪怕董卓从来也没有明确说过自己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行动。
但任谁也不会理解错他称王的举动背后所传递出的政治信号。
毕竟有汉以来异姓王也只有汉初的那几位开国功臣和诸吕亲属,而这些人当中除了政治路线一直正确无比而且主动分薄实力自废武功的长沙王吴芮一系活到了汉文帝时期。剩下的都可以说是不得好死,而让他们如此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谋反。
身为大汉相国,成为秦公,董卓已经算得上是位极人臣了,可是他竟然还不满足,将自己的爵位又向上抬了一格,虽然不是立刻取代刘协称帝,但是其中的味道已经表露无遗。
而那些之前还幻想着打算用同化的方式逐步取代董卓的朝中大臣们,则更是被这充满了讽刺意味的举动打得鼻青脸肿,这啪啪啪之声还真是响彻云霄。
不过谁叫他们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呢?
毕竟除了卢植之外,这些人手中可是几乎没有一点兵权的战五渣啊。
“看样子我们之前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董贼的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原本还想着利用他的手剪除那些心怀二心的叛逆之后再动手,不过现在看起来最应该消灭的便是董贼本人!”
“唉……我原以为董贼只不过是想成为李斯、跋扈将军那样的权臣。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子干无需自责,我们又何尝没有过如你一样的想法。更何况现在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没错,现在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刘君郎那边有什么说法。”
“刘君郎的长子刘范刘伯则已经向我保证了将全力配合我们的行动,而且我们所需的人员和装备都早已经秘密到位,只要一声令下,他们一定会让董贼大吃一惊。”
“并州李书实是什么反应,诸侯之间数他与董贼的关系最为不清不楚。”
“陛下为了此事已经拟好了一份讨伐董贼的密旨,李学虽然与董贼关系紧密,但总算还是没有辜负先帝对他的恩德,接到密旨后便密令上郡太守张燕屯于雕阴南部距离左冯翊不过数里之地,河东太守张绣屯于河东南部的大阴渡口,护匈奴校尉牵招屯于河东蒲坂津,数万兵马随时可以牵制或截断西凉军援军,或者支援长安可能发生的战斗。”
“听闻那河东太守张绣乃是董贼麾下大将张济的侄子,会不会有走漏风声的危险。”
“这大可不必担心,那张绣虽是逆贼张济的侄子,可也是童飞腾的亲传弟子,有童飞腾压阵,可保万无一失。而且我相信有陛下的密旨,就算是策反那张济也并非不可能之事。只不过因为不愿意多生是非,尤其是害怕陛下受到伤害,这才作罢。”
“还是小心为妙。虽说西凉军中不乏如傅南容这般深明大义之徒,可是大多数人还是视董贼如神明,我等还是小心为妙,不要轻举妄动,节外生枝啊。”
“那么西凉边张与马腾的密信我们该如何处理?此二人也算得上董贼麾下实力强悍的大将,若是真的能成为我们的助力,成事的把握也会多上几分。”
“此二逆贼反复无常,哪怕有书信为证却也不可轻信,小心有诈!”
“子师以为此乃董贼试探我等的手段?”
“虽不能肯定,但以董贼和与他狼狈为奸的李文优的狡诈,实在是不可不防啊。”
“只是若是直言拒绝又怕冷了两人之心,万一两人真的是真心为国呢?毕竟之前两人从贼也多有无奈之处,而且就算没了董贼,那些心怀叵测的诸侯也不得不防,否则难保不会出现董贼第二,第三……”
“士孙君荣所虑也不无道理,如此便好言安抚吧,不过切记不可露了消息。”
“没有问题。”
“那么最后两个问题!”
看到经过一番讨论后,已经颇为自信的众位朝中大臣,王允面色依旧凝重的伸出了两根手指。
“其一,董贼武艺高超,且身边常带有亲卫百余人,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干掉董贼从而稳定长安局势以应对西凉军疯狂的反扑。
其二,李文优乃智谋之士,对董贼帮助极大。董贼狡诈但终究不过一武夫尔,只要没了李文优,我们只针对董贼一人设计便要容易许多。那么,如何将李文优从董贼身边调走呢?”
一时之间,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大臣们,这一刻又变的愁云惨淡起来。
直到,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