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这菜都上齐了,酒也都斟满了,客人们就该入席准备开吃了。而且因为这场宴会并不是分席制而是据说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大圆桌,所以想要吃饱甚至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那么就要花费一些心思储备一些体能了,否则是绝对不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获得什么好的收成。
当然,某些注定会有一个好位子并且想要吃的菜已经摆在眼前的人倒是不用费什么心思。反而是某些人还希望能够吃到这种人剩下的残羹剩炙,至少如果不计较外表的话味道还是有保证的,尤其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大圆桌上进行厮杀的情况下。
有人愿意站着死,有人愿意蹲着生,个人有个人的活法,也许有些活法看着很不高尚,甚至让人忍不住唾弃,但是人家老庄说得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甘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这不,会盟准备会议刚刚开始,中间的盟主宝座象征性的空着,王匡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王匡的悲催就不再多说了,反正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袁绍能够发兵帮他收回河内,否则他就只能想一个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流浪,要么投靠一方诸侯讨一碗残羹剩炙。
所以,现在王匡可以说是在座所有诸侯中抱袁绍大腿抱得最坚定的一个人,哪怕曹操这只袁绍的好基友都比不上,毕竟曹操现在和张邈这个好基友也在眉来眼去,甚至济北相鲍信也对曹操非常的信服。袁绍毕竟还是离得远了,距离远了,美就没了,曹操也有些移情别恋了。
实际上也由不得王匡不抱袁绍的大腿,因为他很清楚,能够帮他实现梦想的诸侯之中,也只有袁绍最为合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军队的问题。
那些从西北撤回来的士兵中,王匡也是受益者之一,虽然没有如同袁绍和韩馥那样拿到最为精华的一部分,但是恰恰是这样才让他从侧面了解到了天下各诸侯的战斗力。
虽然自小在泰山群山中长大,对于泰山强弩的强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那群从西北回来的之前仅仅只是郡兵或者新招募士兵的正规军却比他在泰山所招募的据说是经验丰富的士卒的表现还要好,王匡这才知道精兵是什么样子。
是啊,泰山郡内主要的敌人是山贼匪盗,这些家伙非常狡猾,能不硬拼绝对不会干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在和豪强商旅们捉迷藏,而且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会立刻撤退,这也让大部分的战斗烈度偏低,只有少部分战斗会变成你死我活的绞杀战。
可是西北战场却不一样。虽然边章、韩遂等人都是喜欢动脑子的家伙,可是羌人千百年的历史所形成的脾性显然不是他们一朝一夕所能扭转的。
羌人最喜欢做什么?当然是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将敌人彻底压垮。即使羌人们也接受通过种种手段调动敌人的力量从而改变双方在局部的力量对比,但是决定胜负的依然还是正面打击。
最令韩遂、边章头疼的是,那些羌人打到兴起的时候经常不听命令,直到他们胸中的那股气泄了,他们才会根据命令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这让汉军在防守上压力巨大,但是一来这种高烈度的战斗很容易锻炼士兵,活下来的都能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兵,同时也给包围全歼对手创造了不少的机会。熟知对手的皇甫嵩经常能够包上一顿丰盛的饺子。…,
否则以韩遂的狡诈,边章的机敏以及马腾的勇猛,外加羌人的强悍,皇甫嵩怎么可能安安心心的守住整条防线同时还时不时打几个反击呢?
这样的区别造成的结果就是,王匡麾下的原西北战场返乡的士兵的能力冠绝诸军。
西北战场尚且如此,那么在并州和异族打了数年交道的李书实的部队呢?
所以以这个为标准的话,那么此次会盟的关东诸侯中能够与李书实麾下军队匹敌的诸侯在王匡的心目中只有三家——袁绍、韩馥和孙坚。
另外王匡觉得曹操麾下的部队似乎也有些不错的精锐,不过数量不多,所以并没放在心上。
孙坚的部队也是能征惯战,但是长沙距离河内实在太远。而且自从爆发了孙坚挂掉一太守一刺史的事件后,诸侯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地里却都暗自提防,天知道自己哪一句话,哪一个动作不注意惹到了那个杀神,别到时候没请到外援反而把自己赔进去可就太糟糕了。
至于韩馥?你不知道袁绍所在的渤海郡就属于冀州么,那么你认为袁绍这个志向远大的家伙会受制于韩馥这个冀州刺史么?与其到时候投降两遍,还不如直接倒向袁绍呢。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袁绍在身边的时候作为好基友的曹操自然不会三心二意,立刻站起高呼。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仪式也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罢了,真正的交易早就在之前私下里谈妥了。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即使最不甘心的袁术都不会再跳出来找事,因为那意味着他将会面对其余十六镇诸侯的不满,对于他今后可能的仕途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处。
当然,你让袁术欢天喜地的看着袁绍这个庶出的哥哥登上盟主的位子那也不现实,不过只要他不捣乱,表情什么的袁绍绝对不会强求,因为盟主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足够削袁术面子了,再落井下石那么损害的绝对不会是袁术的面子。过犹不及的道理袁绍一直把握的很好。
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非常和谐了,众人(包括袁术)一致推荐袁绍去做中间的那个盟主的位子,可是袁绍以各种理由百般推辞,众人则更加引经据典的证明那个位子非袁绍不能做,而袁绍也引经据典的证明自己确实不应该做那个位子。
好吧,如果李书实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非常头疼,因为这帮人在这个蛋疼的环节终于显露出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别的不说,那堆子曰诗云的砸下来李书实绝对直接歇菜。
当然,现场已经有人歇菜了,这个人别是我们可爱的江东萌虎酱。
孙坚不是没读过书,他也不是像李书实一样的笨蛋(你让一个理科生学小篆和隶属?这么多年能看懂就已经是天大的进步了,想和钟繇比书法?还是直接洗洗去搂苏小萝莉吧),但是他读书的热情估计也就和项羽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孙坚表示自己现在鸭梨山大。
嗯,就好像一只头一年无机化学还挂的一塌糊涂的可怜孩纸如今做到了物理化学的课堂之中一样,孙坚现在只想找一只苍蝇拍将那些恼人的苍蝇拍扁,然后他好美美地睡上一觉。
萌虎酱,幸亏你没完全陷入到幻觉之中,否则一地的西瓜皮和西瓜瓤绝对会很温暖。…,
一番吵闹(萌虎酱回忆录语)过后,袁绍终于“勉为其难”的坐上了那把代表着权力与义务但是看上去权力多于义务(或者应该说明明有义务却不履行)的盟主宝座。
次日。
众人共同来到位于连营东侧的祭天台。这座由臧洪监造的祭天台,台有三层高五丈,台下遍列五方旗帜。在祭天台的顶端摆放着一张紫檀木制成的香案,香案两侧摆放着白旄和黄钺。
仪式的主持依然是由臧洪来负责,只见他一身藏青色的鹤氅,头戴蓝色纶巾,左手执一柄闪着紫气一看就觉得不似凡品的铁制宝剑,右手则举着一个并不算起眼的小匣子。
当然,别看匣子不怎么起眼,可是臧洪身上那套行头加起来也比不上匣子里面的东西值钱,因为那个小匣子里装着的是代表关东诸侯盟主的兵符和将印。
“吉时已到,请盟主登台祭拜!”
随着日晷的指针来到了一个特定的位置,臧洪在所有人期待与注目的眼神下中气十足的高声宣告道。此时与袁术同样一身黄金甲胄的袁绍也整理好仪容和佩剑,从臧洪的手中接过兵符和将印,慨然登上祭天台的台阶,拾级而上。
袁绍的身后跟随着的是其余十六路诸侯,其中曹操、袁术和张邈作为第二排的人员紧跟袁绍。
他们三个人中一个人手捧着一座青铜小鼎,鼎中装着暗红色的液体。一个双手举着一卷丝帛,丝帛上面隐隐透着墨水的痕迹。一个手捧一个盖着红绸的托盘,不知作何用处。
众人登上祭坛,袁绍将兵符、将印以及那个盛装着暗红色浑浊液体的小鼎放在了香案上,随后焚香再拜。接着,从袁术那里接过那卷丝帛,展开念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将盟书焚烧,并将焚烧后的灰烬洒进了小鼎中,袁绍再一次拜了三拜。随后,他转身揭开了那盖在托盘上的红绸,众人才看到红绸下所掩盖的一堆铜钱。
“假使祖宗明灵认为绍等所为上安社稷,下抚百姓,就请铜钱正面朝上吧!”
说着,便将张邈手中的托盘掀翻。顿时,铜钱四散纷飞,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结果嘛……
“哈哈哈哈……诸位看到了么,先祖都在支持我们的行动啊,我军必胜!来人,将铜钱钉于此处,待到得胜班师之时,我等再到此地还愿!”
当然,看到一群狂热的家伙,曹操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听过李书实关于某种魔术铜钱的故事(注)。
于是,一次成功的、胜利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祭天活动圆满结束。
真是可喜可贺啊可喜可贺~
注:这个撒铜钱的故事最出名的应该是北宋最为优秀的名将狄青,一个战功比南宋岳飞还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比岳飞还多,死的比岳飞还冤屈但是名声却不及岳飞的智勇双全的名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