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尴尬地发现,他能够大量使用的材料,只有麻布、柳絮、纸板和羽毛。
穷则生变,李响回忆起原时空的羽绒服。
明月寨可以少量生产麻布,麻布本身也是大周最常见的布料。柳絮和麻絮,山里更是不缺。
蒙学和公中需要大量的纸。李响在明月寨站稳脚跟之前,明月寨所需纸张,只能耗费宝贵的铜钱从山外购进。
想要发挥更大价值的李响,想到了寨里过得凄惨的一个人群:工匠。
李响和曾木匠等人一起动手,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分析、记录和改进,期间承受了几百次的失败和数十次的心灰意冷,终于用木屑、竹板、烂树根等山区常见的下脚料,做出一种非常粗糙的黄纸。
控制变量法让曽木匠等人大开眼界,严格控制流程和时间的做法,为改进纸张的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再加上大胆假设、然后验证改进的实验精神……曽木匠等人拜服,俨然把李响当成了“在世鲁班”,不时虚心请教。李响的虚荣心,终于满足了一把。
明月寨自产的纸,取名“竹木纸”。
竹木纸很粗糙,无法使用毛笔在上面写字,不然会浑浊一片,这一点让李梦空等老童生很不满。
李响却不在意,他本就没打算用毛笔。不能用毛笔更好,省力省钱,李响委托泥瓦匠做的简易墨条,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曽木匠把竹木纸和柳絮相互交叠十几层,然后浸水、压制捶打、晾干,最后做成小片,还可以涂上桐油防水。
将制成的小片缝入麻衣内,像扎甲的甲叶一样相互覆盖,再用鸡鸭鹅毛、柳絮等材料糅合压制成的块状物填充内里,就可以得到一件“防寒服”。
防寒服的抗寒效果很一般,还不能水洗,缺点多多,只是李响无奈之下大开脑洞的产物。
李响在试制防寒服的时候发现,把数十张竹木纸和柳絮、麻絮等物交叠在一起,再经过捶打、压制、阴干等工序,会变得十分坚硬。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硬纸块”,单论挡箭效果,居然接近寨民耗费两年时间制成的竹甲。李响惊到了,难道自己搞出了所谓的纸甲?
李响决定在蒙学少年自用的防寒服上加上一层“纸甲”,进一步提高抗寒效果的同时,多少起到些盔甲的作用。
经过反复的权衡和修改,新成立的工匠坊定型了两款防寒服,在流水线分工完成后便会加紧生产。
简陋的防寒服当然满足不了李响,他为了自己和刘素素考虑,还和曽木匠一起做了几套真正的“羽绒服”,工艺和防寒服基本相同。
柳絮、麻絮和竹木纸板统统不要,李响的羽绒服采用了辛苦弹出的鹅绒和“金贵”的绢布。三层填充鹅绒的小方格状保暖层相互交叠,既温暖又舒服,只是还有些异味难以消除。
李响甫一稳定自己在明月寨的地位,就开始大力笼络匠人。逃难上山的工匠很多,日子也过得很惨,曽木匠就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笼络工匠?
李响在雇曽木匠等人盘地龙时,就发现了大周工匠的难得之处,一心要把工匠拉上自己的战车。工匠老实,服从纪律,有手艺在身,又没有倒向其他人,李响当然稀罕。
再说了,李响要赚取更多资源,只能搞些“奇技淫巧”。他不笼络工匠,还能依靠谁……
老黄的威胁越来越近,李响多次在自己房间发现老黄的刀痕。
李响很清楚,保证自己安全的最好方式,便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李响却不知道,他发现的那些“威胁”,其实大部分都是刘成栋使人搞出来的。刘成栋要好好考校李响的潜力,想看看他还有什么本事,又将如何自保。
蒙学已经消耗了公中很多米面盐布之类的物资,如今资源跟不上,李响没有伸手多要什么,而是想方设法为公中增加财源。
蒙学的少男少女越来越多,孩子的饭量也越来越大,不能节流,那便开源。
地处深山,挣钱谈何容易?
在明月寨,名贵木材、桐油和药材早被公中垄断,是公中的主要财源。防寒服还没有大规模生产,销路也没有打通,带来的收入聊胜于无。
急于减轻公中负担的李响只能向密林要食,选择围猎作为一时之计。
之所以选择围猎,获得猎物、增加肉食、减轻公中负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集体打猎和打仗有很多相通之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兵方式。
在山里,打猎与种地是两种生活方式。两千多人的明月寨当然不会选择打猎,于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发生了:明月寨大多数的青壮和妇女,整日忙于种地、采药和伐木等活计。李响带着乌泱泱的一群少年,一个个山头转过去,居然收获不错。
蒙学少年收获颇丰,倒不是李响有多厉害,而是只有蒙学这种特殊的地方,才能够每天出动几十人漫山遍野地跑。秦岭动物普遍具备的地盘意识,也给族群带来了灭顶之灾。
李响知道他是在竭泽而渔,但他哪顾得上保护环境,先把手下少年喂饱才是他的正经事。李响甚至罪恶到用美味的烧烤来激发少年们的斗志,效果很好。
在打猎过程中,一些强壮的少年终于见了血,开始摆脱青涩和稚嫩,李响朝自己的目的又进了一步。
少年们捕获的猎物不少,但架不住蒙学人多,还不够蒙学一半人吃的。李响不会蠢到独吞收获,总会交给公中一部分,换些纸张粮米。
蒙学获取物资的速度总赶不上少年饭量的增长。李响郁闷之余,发觉围猎不是长久之计,想要腾出手做其他事,就必须找一条持久发财的路子。
“只能搞些奇技淫巧了……”李响不时感叹。
一碗稀粥,几两咸鱼,一碗野菜汤,这是蒙学少年平时的早餐。
这一天,李响特地让可以上山的少年们吃了顿丰盛的早餐,或者说多吃了两块肉干,然后早早出发,打算在寒冬降临前多积累些肉食,好减轻过冬的压力。
明月寨附近的大型食肉动物,如虎狼等已基本绝迹,据说寨民见过的最后一条狼是被大当家杀死的……所以,李响倒不担心安全。
能够出寨围猎的少年,基本都跟父兄上过山,所以实际上是这些少年带着李响打猎,顺便进行战阵操练。
李响把三十多人分为三队,他和杨建川、熊成武各带一队。三队沿着山路稳步前进,保持不远的间距,用竹哨互相联系。
“吱吱吱~咻~”正行进间,李响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竹哨声,是熊成武那一队!
竹哨的节奏很急促,李响确定:熊成武那里遇到了危险。
此时,在李响右边山头的东面,熊成武正带着十个少年和几个凶徒对峙。
“兀那小子,别逼老子动手。”一个左眼到嘴边有一条长刀疤的汉子盯着眼前的这些少年。他的身边还有三个高大壮汉,其中两个手持弓箭,正瞄着熊成武。
熊成武虽十分慌张,但还是强打精神,按照夫子的训导让大家围成半圆。少年们按照平时的训练把竹盾放下,持枪戒备。
熊成武安心一些,大声道:“大家坚持一下,夫子马上就到。”
围猎而已,谁能想到会突然遇上清风寨的赵疤子?
熊成武虽然只见过一次战阵,但还是感受到赵疤子四人的剽悍。他手心满是汗水,全身发抖,嘴唇发干。
熊成武为自己怯懦的反应感到羞愧,却不知其它少年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对方只想活捉,熊成武他们还知道李响和杨建川两队就在附近的话,他们早就崩溃了。
悠长竹哨声响起,李响及时带着两队少年赶到了。
熊成武松了口气,呼吸渐渐恢复正常,握枪的手停止发抖。心想:三十个打四个,对方再凶又如何?没问题!
李响用竹哨和口令指挥两队少年。少年们用盾牌掩护自身,手持竹枪,缓缓前进。
见这边正在对峙,李响不禁大呼侥幸,还好没打起来。否则仅凭杀过几只兔子的少年郎,怎么抵抗对方那几个“悍匪”,更何况对方还有两个弓箭手。
“都不要紧张,就像狩猎一样,用大盾掩护自己前进。”李响有些慌张,但知道自己不能怂。自己这边可是有三十多人,对面只有四个!
李响见对方人不多,弓箭也只有两幅,心里有底,大声喊道:“对面四个人,只有两张弓。”
“记住了,待会没有受到弓箭攻击的那队上前齐刺,受到攻击就停下,换没有受到弓箭射击的那队前进。保持队形,狭路相逢……”
“不能怂!”众少年齐声高喊,士气飙升。紧接着,伴随“砰砰砰”的敲击盾牌声,三队少年以稳定的步伐逼近赵疤子四人。
赵疤子看到李响给手下打气,刚要嘲笑这些少年不自量力,就被这整齐的阵势惊到了。
和老黄说的不一样啊!
看对面这些少年紧张却坚定地逼过来,赵疤子心中大骂。自觉没把握对付三十人,赵疤子当机立断,决定撤走。
“李响是吧,我赵疤子记住你了!”赵疤子喊了一句套话,让弓箭手断后,他和二当家后退一段距离。然后赵疤子和他的二当家掩护其它二人后退,如此交替远去。
看到赵疤子一行人退去,又有弓箭交替掩护,李响庆幸之余也有点惋惜。
轻呼一口气,李响命令三队汇合,结成圆阵,缓缓后撤……
赵疤子返回清风寨时,李响已经带着三十多少年后退十里地。他们现在所处的地点离明月寨很近,不远处就有明月寨的岗哨,十分安全。
发生冲突的地方可是明月寨的控制范围,赵疤子怎么突然过来,李响不理解。
群山遍布、密林遮眼的地方,居然能一头撞上,太巧了吧?难道……
“都说说吧,刚才和那几人对上,有什么收获?”李响安排少年轮流歇息,问道。
“和打猎时很不一样,心里发虚,手心出汗,胸闷……”实诚的熊成武说出了很多少年郎的心声。
一群没杀过人的年轻人遇上悍匪,气闷出汗实属正常。
杨建川从他爹那里学过不少东西,说道:“俺觉得拿着大盾就没力气出枪,尤其是后排。大盾最好和单刀一起使,长枪还是双手握着才有劲。”
杨建川说完,见夫子频频点头,鼓起勇气继续道:“咱们要是有弓箭手就好了,要是有弓箭在手,今天肯定可以留下一两个。”
一个流着鼻涕的少年,羞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俺觉得以前的阵型不好用了,兔子跟人不大一样哦……” 看身边的兄弟没有嘲笑自己,他轻呼一口气,呵呵傻笑。
少年郎打开了话匣子,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是李响刻意培养的氛围。
李响自认没什么惊天才能,只了解一些先进知识,所以他用心培养明月寨的少年,还非常看重有特长的孩子。心想:我可能不是很优秀,但我可以让更多人变优秀。也许很多人比我聪明,比我有势力,比我有钱,但老子人多!
“俺觉得竹枪不好使……”
大家正讨论得激烈,突然有人乱入,“俺觉得这里的铁矿石很好,附近应该有小铁矿!”
少年郎纷纷皱眉,看向出声之人,名叫雷达的少年打个哆嗦。雷达是山寨中雷铁匠的孙子,为人比较木讷,或者说呆逼。
李响惊讶了几秒钟,大喜过望,让雷达仔细说说。
雷达摸摸头,“是刚才搜查的山洞啊。里面有很多铁矿石,这里应该有……”
正说得兴起,雷达忽然感觉不对,抬头一看才发现,夫子和一些兄弟正用饿狼似的眼光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