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渊的谈话很愉快,父子二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
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来李渊也已经彻底的放下了一切,算是悟透了人生的哲理。
人活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
权力?金钱?还是**?
都不是,为了是让自己可以开心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权力自己有过,金钱自己有过,**也得到了满足。
可结果呢?
嫡出的四个儿子,老三早年夭折,老大死于非命,老二囚禁自己,老四杀了老二,解救了自己。
李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虽然没有了权力,但只要不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问题,李渊只需要一句话,李元吉也不会不给自己面子,如今的自己也已经自由了,可以随意的去任何地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心也不用操,有用不完的钱,享不完的福。
就是时常会想起自己那几个已经去世的儿子,心里面总是有股子悔意。
可悔意归悔意,李渊却没打算再去做什么,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不需要再去改变了。
认清楚了现状的李渊,在与李元吉谈话的时候,自然不会像之前跟李世民谈话时那么冲,有些问题也只是点到为止,听与不听,李元吉有他自己的考虑。
跟李元吉闲聊了会儿,李渊有些欲言又止。
毕竟有过前车之鉴,李元吉虽然现在表现的不错,可谁又能保证永远都是这样?
李渊虽然不为自己考虑,但也还要为其他的儿子做一番考虑,仅剩的儿子当中,李元吉的年纪是最大的,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
而剩下的,五子夭折,六子李元景今年也才十四岁,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对李元吉产生任何的威胁,也没有自己的人脉。
至于余下的,则更小了,甚至还有几个尚在襁褓之中的。
李渊不敢保证自己百年之后,李元吉会不会对这些皇子下手,虽然这些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可能会知道,但还是忍不住的产生了一些担忧。
“元吉,元景过了年也就十六了,勉强也算是成年了,你打算如何处置?”许久之后,李渊还是忍不住的看了眼李元吉。
不求他能说到做到,只求自己有生之年,他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让自己将来走的时候可以无忧无虑。
不求封王,若能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到外面自谋出路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皇室这个身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危险了。
他们年纪是小,可大多数也比李元吉的儿子年纪大,等到李元吉老的时候,传位于太子的时候,他们这些皇叔们可就不是现在这样的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是儿臣的兄弟,就算将来有些什么,至少儿臣作为兄长,不能先对不起他们。”对此李元吉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那些个小屁孩,还不值得自己耗费太大的精力去提防,“封亲王吧,以后就定下个规矩,年满十六封王。”
李渊点了点头,嘴上却是没说什么。
但是心里却对这个答案很满意,至少李元吉已经表态了,如果自己连这个条件都不能满意的话,那么李渊实在想不到,自己还能要什么条件?
早在去年,李元吉就已经颁布了新的政令,凡太子以外,任何亲王,郡王等不得开府纳士,不得干涉政务,不得干涉军务。
也就是说,除了太子,其他的亲王、郡王全一个鸟样,谁也不比谁高贵到哪。
说白了李元吉就是打算当养宠物似的养着这些亲王、郡王,每月给你一笔钱,让你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若有不满足的,也可以自己经商去,但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
所以说,从去年开始,唐朝所有的王爷,全部都是没有任何权力的王爷,当然,李道宗除外。
但这只是个别的案例,而且李道宗本身也愿意接受皇帝的监管,他的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李元吉可以放心的用他。
不过为了公平公正,李元吉也还是公开表态了,就这一任,任期过后,要么李道宗自请降爵,要么就像其他王爷那样享受待遇而不干预政治。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挺好的。
除了太子以外,其他的王爷不准接触政客,不准接触武将,这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将来的争权夺利而引发的血案。
而王爷们没有权力,自己又不作死的话,那么无论是谁登上了皇位,都不会对这些人动手,这倒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当然,也不用担心这帮人会尾大甩不掉。
实际上到达一个临界值之后,王爷的数量基本上也就固定下来了,很难会有大幅度的增减。
因为唐朝跟其他朝代一样,爵位每传一代,是要降一级传承的。
一个亲王,传个两代就成国公了,十代不到就成普通平民了,没什么好担忧的。
有这个制度,加上李元吉的表态,李渊不可谓不高兴,总算是解决了一直以来压在自己心头的一块病根。
两人又闲聊了会,李渊便跑去逗着几个皇孙玩,偶尔的还将杨氏或者玉儿怀中的皇孙皇女抱在怀里哈哈大笑,心情异常爽快。
……
这个年过的很无聊,无聊到让人觉得有些发霉。
期间倒是内阁大臣们轮番进宫恭贺了下,结果带着李元吉大量的回礼屁颠屁颠的走了。
私下里来回走动的官员也都不少,不过因为是过年,李元吉也懒的去管那些,只要不是极端的拉帮结派,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李元吉还让人准备了不少的礼品。
这一年来,皇家商业集团支出不少,但收获也同样不少。
五品官员以上的,送了一些稍微珍贵些的礼物和数量不等的黄金,七品官员以上的,送了些不太珍贵的礼物和白银,就连从九品下的官员,李元吉也没忘了他们。
只不过给的自然不可能太多,毕竟皇家也不是搞慈善的,好不容易赚那点钱,总不能一个过年就全给送出去了吧?
所以九品至八品,每人送了一两银子过去。
礼物虽轻,但情义却重,毕竟是皇帝派人送来的,哪怕只是一根鸡毛,他们也要好好的供起来。
一个最低级别的官员能得到皇上派发的礼物,哪怕只是一两白银,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哪怕现在有人肯用十两黄金来跟他们换这一两白银,估摸着一大半人都不会去换。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批量的,并不代表什么,但再怎么批量,全国官员数十万,也只有在长安的这近千位官员收到了皇帝的礼物,别的不说,吹牛皮的资本是有了。
甚至有不少人更是直接将皇帝送来的银子或者金子直接供了起来,这个并不是什么贬义词,现如今哪个牛掰的大臣家里没个专门的供台,上面不放点皇帝御赐的宝贝,都不好意思拉着同僚来家里炫耀一番。
在大量礼物金钱的挥霍下,李元吉再一次狠狠的收买了一波人心。
虽然没有波及到民间,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消息还是传了出去,毕竟近千人都收到了,不可能没人出去炫耀,如此一来,在民间,李元吉的威望也就更高了不少。
毕竟一个如此有情有义的皇帝,如今可是不多见了。
加上这几年来他们的生活的确在提高,粮价也在逐年的下降,很快就要到了百姓吃粮都不屑看价格的地步,就凭这一点,百姓就要对皇帝感恩戴德一辈子。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皇室的开销不从国库拿钱,而是由皇家商业集团负责。
百姓们力量虽小,但积少成多,很多百姓也更愿意去皇家商业集团那里凑个热闹,虽然他们能买的起的东西并不多。
上元节当日,李靖与苏定方两人进了趟宫里,跟李元吉说了下他们最终商议的结果,顺道也算是告别。
明日清早,他们就各回各处了,再次相见的时候,也只能是得胜归来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李元吉的内心却是有些纠结的。
他想要扩张,想要扬名立万,但又不想看着人去死,去战死。
虽然有些妇人之仁,不像个皇帝应该有的想法。
毕竟他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提前适应,装备革新,提高待遇等等一系列举措,那些大唐的将士们也更愿意去打仗,去夺取战功来为自己正名。
“到了地方告诉将士们,朕在长安等着你们凯旋归来,那一日,朕会亲自站在城外迎接将士们,不仅要迎接,朕还要大摆宴席,宴请你们这些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的好男儿!”激励的话是肯定要说的,但说的再多,不如做的好看一些。
给他们发钱?两边加在一起,二十多万人,自己的小金库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唯一能做的,就是大摆宴席,吃了皇帝摆的宴席,不管什么时候,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都是令人激动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时候,李元吉并不介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跟那些基层将士们打成一片,自己理解他们,因为自己也是从基层来的,知道基层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