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或者是一个新的环境能够刺激人们的兴趣。在高中里苦熬的三年,考上大学算是熬出了头,而在九十年代,有一份大学毕业证书,那就意味着一份工作在等待着自己,可能这份工作对于许愿来说无所谓,或者说压根就不会在乎,但是这份来自大学的新鲜感,确实许愿有所期盼的。
在许愿从黄岛回到黑滨之后,苗雨给许愿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接风宴,而且声称是欢迎董事长归位。搞得许愿有些哭笑不得,不过看着自己的身边有一些共同打拼事业的兄弟,许愿确实到黑滨来读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凯的房子已经买了,在松花江南岸,和许愿在江北的小院算是遥相呼应,大有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的意思,而许愿带着韩东也是看了看赵凯的房子,感觉小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都还不错,一看售楼处的价格,才一千六百块钱一平米,这让许愿顿时来了兴趣,一次性买了一个单元的十二套房子。
一次性拿出二百万来买房子,而且一次性就是一个单元,让韩东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很惊讶,尤其是姚亮也有点看不懂,大家也都知道许愿在江北还有一个独门独院,五千多平米的小楼正在装修,又买这些房子干嘛用呢!
“苗哥,咱们黑滨哪里景色好?也就是这松花江两岸的景色算是不错!所以,未来这个房价一定是江边的房子涨的最快,我告诉你,不出五年,这里的房价一定翻五倍,所以我这二百万就算是投资了,等到我大学毕业,这就能变成一千万,我就又可以买一个药厂了。”
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却给了苗雨很大的触动,这几年跟着许愿一起经营黑省远英医药,苗雨也早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可是除了远英之外,确实没有其他方面的投入,对于五年翻五倍的投资,任何一个有钱人都会动心。
“许愿,这盖房子这么赚钱,那咱们那些闲钱,不如买块地盖房子吧?”
苗雨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而且许愿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一丝火热的冲动;
“术业有专攻,我可没打算做包工头,这个看着挺热闹,其实也就是个倒腾钱的游戏,真说赚钱,我还是觉得我们医药行业更靠谱。”
许愿的话确实是实话,而且房地产的泡沫比想象中还要大,而且项目投入是医药行业远远没法比拟的!许愿收购个药厂有几百万上千万就够了,就算是建个新厂,三五千万也能搞定,可是一个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到规划设计,再到审批立项、开工建设,无论从初期投入还是到回收周期,许愿都觉得医药行业才是最稳妥,利润比例最高,资金流动最健康的行业。
“我也买一个单元的,跟你们做邻居。”
提议被许愿否决,苗雨的调整速度也很惊人,两三百万对于苗雨来说也不算是什么,所以跟着许愿一起,在这个叫做望江苑的小区里,买下了一个单元。
因为还有两天才是报到的日子,许愿和韩东暂时住在了黑天鹅酒店里,至于远英医药那边,也不需要许愿操什么心,没有决策性的问题,就连苗雨都开始变得懒了。
趁着还有一点时间,韩东开车,许愿到江北的小院去看了一下,装修公司已经进驻,按照许愿的要求,整个楼体以及楼内的结构都要进行改造,为此许愿给出了一个两百万的装修预算,跟新建一栋楼的成本差不多了!
这个五千平米的院子,就是许愿在黑滨的后花园,全家已经定居黄岛,这个院子,应该就是大学四年里,自己的住所,许愿希望装修公司赋予这个院子更多的现代感。但是又不希望彻底推倒重建,对于小日本留下来的建筑,许愿相信他的质量,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许愿都觉得会比中国人造出来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墙上一万倍。
“你跟我在黑滨,你那个对象的事情怎么样啊?可别因为我,耽误了你的终生大事啊!”
许愿看着自己的这个后花园,想着以后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欢乐,甚至汪琪或者张小英回来,可以到这里共度良宵,就忽然想起了韩东说起的那个暗恋的女孩的事情。
“我让我爸托人去说媒了,还没答复呢!不过我觉得,差不多。如果要是成了,我就把她接到黑滨来,你给安排个工作,那还不简单嘛!你说是不是?”
韩东和许愿的沟通方式显得跟别人亲近很多,这也是从小到大两个人养成的一种默契,没有因为许愿变得有钱了而发生什么改变。
“嗯!希望你能如愿啊!如果不成,你也别强求,咱在黑滨,美女多的是,没准过些日子,你小子就变心了呢!”
许愿的话不是不可能,对于只有十七八岁的人来说,什么又一定是不可改变的呢!很多人连自己的未来都不知道在哪里,怎么可能会为一份暗恋而守护一生呢?
“你可别说我,还是想想你自己吧!没准到了大学,又会出现个什么小英,什么琪的也说不定,要我说,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韩东的话像是给许愿浇了一盆冷水,但许愿并不生气,因为这种可能确实存在,一个长相过得去,身高体重很标准,而且还是多金男,自然不至于无人问津吧!
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在院子里巡视了一圈装修队的工程进度。而在回城的车上,许愿的心也飞了出去,真的到了大学校园里,将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人呢?又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或者会不会有什么艳遇呢?自己是该低调行事,还是摆出一副富家公子的状态呢?
这不是许愿在胡思乱想,或者给自己好一个轻浮的理由。进入大学是很多人集聚人脉的一个时期,不要说大学里都是穷学生,其实无论在哪里,层级都是存在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在大学里的一些伙伴或者玩伴,也都是有几分“门当户对”观念的。而提早的暴露自己的情况,或许是吸引同类最快速的方式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