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章 扩张 第五十一节 乌氏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26dd.)乌勒阿斯等人来到桃源,一边适应当地环境的同时,也在发挥自己的专长培育桃源的畜牧业。26dd.以他们这些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桃源饲养的那些马匹(耕牛他们不屑去养,所以也不精通,挑不出什么毛病),除了用来吃肉,几乎没有别的用途。

刚被挑刺的时候刘兴还很不服气,岛上的那些大牲口,哪个不是被养的油光水滑、筋骨强健的,怎么能说没有用呢?岛上的一些使用大牲口的重活,不是照样完成的很好?那些乌氏旁支的子弟们也不与他争辩,只牵出他们带来的马匹两相对比。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人家的马分成了好几个种类,有驮马、骑乘马、驭马,甚至还有专门的军马。哪像桃源,反正就那些,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就是什么马,今天去拉车,明天可能就去驮人,后天又可能安排做别的事情,好像样样都能干,但拉出来一比,样样都不如别人的马,更别提马种的差别了,那才是比都没法比。大宋失去江北之地,再无一处稳定的马匹来源,军队里都保证不了,民用马匹,有就不错了,还挑什么品种啊(桃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驴骡充数,乌勒阿斯他们根本看不上,连提也没提)。

看到人家有真能耐,刘兴也不再干预养马的事情,任凭乌勒阿斯一行自行做事。刘星羽也没有限制他们,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帮桃源带出一帮自己的懂畜牧的专业人才来,相应的养马经也要编成书籍。当然,对于提供了专业知识的人员,桃源也会给以额外的奖励。

乌勒阿斯一行倒也没想着留一手。26dd.他们首先挑了个独立于桃源本岛的荒岛设置马场,作为专门放养马匹的地方。因为要考虑面积、水源、地形、原生动植物等限制因素,这个岛离开桃源本岛有一段距离,因为是专门养马的,便被刘星羽一锤定音,正式命名为“马岛”,桃源还专门开辟了一条连接本岛与马岛的航线,运送物资补给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桃源海上义勇要不断在航线巡逻,防止海盗骚扰马岛。

有了专业畜牧师,又设立了马场,万事俱备,只欠马种了。大宋的马种退化的厉害,乌勒阿斯等人看不上,他们带来的马种好是好,可惜数量太少不顶用,虽然可以继续从乌氏旁支那里获得马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马场立刻要办起来,时间上就有些来不及了。

这个时候,就显出各大商家的能量了。这些大的海商家族,如刘氏,生意上的网络延伸到海外倒没什么希奇的,但他们居然在与大宋处于敌对状态的大金,偏远的吐蕃等地方也有生意往来,那就堪称不一般了。大宋官府出面,或许还不太容易从这些地方买来马匹,但这些大商家要做此事,其实并不算难,甚至早有不少商家从大金吐蕃等处买了马匹,运回大宋后,再高价卖给官府。现在刘星羽他们需要优良的马种,其他家族或许还要考虑一下做不做,刘源却是毫不犹豫的去帮儿子。当然,刘氏以前并没做这方面的生意,但只要上了心,在同业中打听一下,联系上倒卖马匹的家族,或合作或购买,弄到马匹并非难事。26dd.

有了刘源提供的马匹,再加上乌氏旁支那边也在不断的搜罗马种送过来,桃源的马场建立起来后只过了三五个月,饲养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千匹,很快转入了正常运行,后来乌氏旁支的子弟们甚至帮桃源培育出了几个适应不同用途的优良的马种,并渐渐繁殖开来。三年之后,仅马岛饲养的马匹数量已经超过三万(还不包括送去桃源本岛的那些),甚至在附近另外的岛屿上设立了分马场。至于其它的牲畜,岛上既然建起了牲畜栏,不论水牛黄牛,叫驴草驴,也不管乌勒阿斯等对这些牲畜如何不屑一顾(他们能看得上眼的只有赛马战马,要不是军队中必须有负重的驮马,他们连驮马也不打算养的,至于耕马,要求和驮马差不多),岛上还是养殖了不少。而且因为这些牲畜不像马匹需要很大的活动场地,只要饲料跟得上,饲养密度远比马匹大。一开始乌勒阿斯等人还能用还能用饲料不足的原因拒绝在岛上饲养其它牲畜,等桃源引进了几种优良饲草和饲料作物品种后,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让刘兴等人赶了牲畜上岛饲养--论养马桃源没法和乌勒阿斯等人相比,但论起养这些主要是农用的牲畜,乌勒阿斯等人便比不过中原人了。当然,出现这种状况也不是那些乌氏旁支家族有意隐瞒,不派懂行的人过来,其实他们也没有这样的人才。

这就是不同国情形成的文化差异了。在那些旁支家族所处的国家,并不是以农耕为主的,而是一种混合了游牧的农耕文明,游牧文化以其强大的武力在那些国家的文化中处于一种比较高等的地位。作为游牧文化的根本,饲养马匹的技术发展的很先进,精通这些技术的畜牧师在社会中也具有相当的地位,因此,那些旁支家族的子弟懂得养马育马的种种毫不奇怪,也不会因之而有从事卑贱行业的想法,实际上那些国家的贵族阶层,也常以精通养马技术骄傲。但农耕在那些国家的地位就比较低下了,从事农耕的农民基本属于地位比较低下的人群,在社会阶层的提升上,农民比起畜牧师来,更是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一个畜牧师养马养的好,会被大贵族招募,如果培育出了优良的马种,甚至可以借此获得小贵族的封号。而一个农民种地种的再好,他也还是一个农民,并不能借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些国家可没有科举考试,能改变社会地位的途径很有限,既然农耕不是其中之一,肯投身其中的才智之士便很少。连带着,主要用于农业上的牲畜养殖技术便有些被人看不起,虽然这些牲畜与马匹的养殖有互通的地方,但没有人专门钻研,也缺少人搜集整理现有的技术,在那些国家出现这种两类技术强弱分明情况也就毫不奇怪了。

而中原国家向来以农为国本,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再加上科举制度,那些士人阶层的来源,绝大多数实际还是农人。“耕读传家”,“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都是自隋唐以来中原的真实写照。与之相对应,很多仕途不得意的士人便投身农耕,寄情于田园之间。有了这些人,各种农书被编撰成文,流行于世也就很自然了。除了这些成文的,还有更多不成文的经验通过父子亲朋乡亲之类的言传身教,在民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像这些养殖农用牲畜的方法,稍微懂点农事的中原人都知道。其实,中原亦有养马经,无奈大宋失去了马匹来源,民间很难见到马匹,这些技术在民间就有些失传了。

当然两种文明目前也谈不上孰优孰劣,实际上农耕与游牧的文明冲突跨越了人类文明史的很长一个时期,人类主要文明的核心区域的历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冲突融合的历史,不同地区面对同样的冲突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中原地区将农耕发展到了极致,兴水利、育良种、重栽培,在有限的面积内生产出足够养育大量人口的粮食,并以大量的人口为基础,修筑坚固的城墙,并进一步提升到保护一国之地的长城。在受到保护的文明核心区域内,形成社会分工,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

而那些乌氏旁支所处地区,则是融合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特点,即可以获得农耕文明强大的生产能力,又能保持游牧文明强大的战斗力,同样也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文明。

当然,任何一个文明如果满足于自身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固步自封,不与其他文明交流吸收别人的合理部分,自身的发展都会慢慢减速,最终落后于时代,甚至完全被淘汰。

作者的话:我有事要暂停更新一周,估计八月初可以恢复正常。大家不用担心我断更,既然说了要写完,本书肯定会完本。到今天我写了六十多万字,三次申请签约都没签成,仍然坚持在写,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一点责任心,稿酬什么的,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实际上我没拿到过一分钱的稿酬,好在我也不指望这个生活。26dd.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玄尘道途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万道独尊天堂中的锦绣宋朝地主诸天神魔场诸天真神逍遥游宋朝网游之盛世武侠能掐会算小师叔小师叔超强却有拖延症重生一九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