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桃源产出盐开始流向其他地区,大宋,大金,甚至远至吐蕃大理,粗盐也就罢了,虽然比市面上普通的青盐品相口味好,但也不是天壤之别,价格上也差不多,很快成为盐帮私贩的主要产品,不少地方甚至有官府查抄了转为官盐在卖。食盐的面世,可震动了各国上层,很快成为达官贵人们的专用品。刘源是老做生意的,出现这种情况早在他意料之中,而且他对此早有安排,各国对食盐的需求看似永无止境,桃源岛上食盐也是源源不断的产出,刘源却有意控制运出食盐的数量。这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祸:食盐的单价如此之高,就已经够让别人眼红的,如果数量上再来个无穷无尽(成本上的优势还不那么容易引人注意),行业里那点不成文的行规,根本挡不住其他人的觊觎。所以,刘源推说食盐在那个海外小国也是稀罕物品,刘氏能把食盐换来,下了大本不说,每次能换的数量也相当有限。他的这个说法倒是比真实情况更可信,如此一来,不仅抬高了食盐的身价,也打消了不少人的贪婪之心:海上贸易原本就是获利颇丰的行业,食盐的售价虽高,若真像刘源所说,那也算不上什么独占鳌头的商品。当然食盐真实的获利刘源心里清楚的很,只得其中一分利,已经让他惊叹不已了。这也毫不奇怪,与煮盐法相比,晒盐法的成本原来就微不足道,刘氏又占了独家生意的便利,再被刘源刻意经营了一番,获利想不丰厚都不行。
食盐的获利虽丰,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眼里也不过尔尔,刘源和刘星羽也不会自己出去宣扬,星羽拿了钱,正好可以把桃源的事情一项项铺开。他最先做的,就是正式把刘兴早先建设起来的那片地方命名为桃源城,围绕着桃源城开始进行产业布局,第一个要建立的,就是生产水泥的工厂。
生产水泥的过程在刘府后院时已经被刘星羽和众多匠人摸索的很熟练,甚至已经按照不同的要求生产不同等级和规格的水泥。刘府后院发展出来的那些生产工艺,大多需要借助水力,而水泥,是桃源筑堤修坝蓄积水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有了在刘府后院筑堤的经历,星羽等再也看不上用泥土修筑的大坝了。如今先集中力量把水泥生产出来正是道理。烧水泥的设施和烧陶瓷的窑差不多,内部结构稍微复杂一些,有了以前的经验,星羽指挥着工匠们很快建好了一套更大的窑,可惜还没等第一窑水泥生产出来,桃源的麻烦来了,而且一来就是两个。
头一个,那些原在一边看刘源开发荒岛的笑话的泉州大商家,突然之间对桃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隔行如隔山,根据一点儿蛛丝马迹做判断,那还得说是同行的老手最准。刘源那套关于食盐的说词,瞒得了官府瞒不过这些生意场里成了精的老手。
刘源为了开发桃源,一直勉力支持,这个事情不用他说,明眼人同样能看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说刘府要靠变卖产业什么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才叫支持不住,根本不用到这一步,以刘氏如今在泉州的地位,只要一些场面上的事情稍有做不到,甚至只是一些门脸上的排场稍有缩减,别人就会怀疑刘府是不是出问题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海上贸易利润大,风险同样也大,走运的时候,连着顺顺当当跑成几趟大商队,一个家族就撑起来了;不走运的时候,连着遇上几次大风浪,都不用船毁人亡,只要每次比同行晚到那么一段时间,就能让一个家族元气大伤。所以靠海上贸易发家的家族,架子搭起来后,都会分散一部分风险,不能把全家的前途都押在海上。刘源也是如此,发家之后,在不同的行业上都有涉足,当然最多的,还是与海上贸易联系比较紧密的行业,造船修船业,买进卖出的商栈等等,算是泉州商业界的后起之秀。到了他这个地步,每月联系官府同业的消费,宅院要花多少钱整修,家里有几个仆人,出门带几个长随,府里供养几个帐房师爷,甚至连给家仆的例钱都有约定俗成的标准,虽然不用丝毫不差,那也要符合这个层次人家的身份才行。可即使这两年的场面分毫不差,那些同业大佬还是看出了刘府的疲态。不用说别的,只看这两年刘府的日常开销还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就能知道刘氏必定有个大窟窿。这两年,刘氏的海上贸易没出什么大的差错,刘星羽又接连给家族里提供了好几样获利丰厚的商品,刘源赚的盆满钵盈,却拿不出一部分钱来提升自家的排场,用“勤俭”可是解释不通的--大商家的排场也是商誉的组成部分,不管本人是否喜欢,既然身在其中,就必须按照这一行的规矩来。
稍一留意,很多人不住感叹:要不是刘源有个好儿子,他早就撑不住了,开发荒岛,那是在荒岛上养了近千号棒劳力呀!养这些人的开销,可跟星羽在刘府后院供养百十号流浪儿不同,单供吃喝等基本生活所需就行。吃喝上的花费不算什么,这些棒劳力,都要按期支付养家糊口的薪水的。是,这些人的薪水比起跑海的水手低的多,养他们的钱,最多只能雇两百来水手,还不够组一个稍大一点的商船船队。但这两百来水手跑一趟海路,带来的回报却是几十倍,桃源岛上那些人,基本就是白养着,而且一养两年多。以刘氏以前的家业,甚或是泉州任何一个大商家的家业,谁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当然,即使得了星羽之助,刘源也无力把摊子继续铺下去,后面这一年,他再没有怎么招募人手去桃源就是明证。
但刘星羽等人上岛不过数月,刘府居然又开始大张旗鼓的招募人手去开发桃源了。除此之外,刘源还大量的购进生铁原料和各种矿石,以及相当数量的牲畜种子,瞧那架势,竟然真的要大规模的开发桃源。刘氏从哪里获得了新的财源?那些同业大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注视到刘源名下的商铺最新推出的独家商品:食盐。再联系那个总能给人带来惊讶的刘氏神童数月前去了桃源,一些明白人开始去刘府登门拜访,话里话外的打探一番,最后纷纷表示:当年刘氏去桃源开荒,同业的各大家族也是出了力的,如今刘氏趟出了门路,也要给同业之间分润一些。总之一句话,他们也要派人去桃源。
若说这些人纯粹胡搅蛮缠那也不对,他们的话确有几分道理,而且众人也不是要去分刘氏在桃源已经开发出来的产业,而是打算跟随刘氏的步伐一同前去开发桃源。如果这些提议能在星羽上岛前,甚至与星羽上岛同时提出,刘源还真巴不得呢,如今他还真不乐意别人插手桃源:那盐田,可是刘氏独享的秘密。但明着拒绝肯定也不行,这不合行里的规矩。刘源只能委婉的表示:岛上条件简陋,与中原相隔大海,便是自己也是先派了家仆打基础,两年后才让小儿子登岛主持的,而且直到如今也没有把家族重心移到那边,不如各家再等一阵子,等小辈们把地方归置好了,各家再派分支上岛?完全拒绝既然不可能,刘源便希望能把其他家族登岛的时间拖的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