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VIP]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王方定就躺在地上指挥,他几乎虚脱.但他紧紧盯着容器。容器里的光彩更加夺目,那令人惊奇的、炫丽多姿的瞬间,又一次出现了……

王方定终于笑了。

1963年12月初,王方定带领的实验小组终于捕捉到宝贵的瞬间,为原子弹点火装置研制出了理想的原料。

四个白色的小球静静地躺在特制的容器里。钱三强久久地望着它们。在他身后,何泽慧、王方定等人都神态轻松。一名年轻人突然道:“钱所长,您可是答应过,完成任务后,要请大家吃冰淇淋。”

钱三强一拍脑袋:“我是答应过,可现在是冬天,买不到冰淇淋,等夏天到了,我一定请大家!”

鉴定结果表明,王方定小组研制的点火中子源,不仅合乎要求,甚至比原设计要求更高。1963年12月28日,二机部党组向钱三强并原子能所党委发出专函祝贺。

80.这是最重要的一炮原子弹研制中,第一次出中子爆轰试验,是最后一道技术难关。

在长城脚下,包括来到青海基地后,负责爆轰的试验队打了数不清的炮,这一炮,归根结底是最重要的一炮,是正式炸响第一颗原子弹的前奏曲。中国顶尖的核科学家,都集中到青海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为了这次重要的试验,张爱萍、刘西尧也特意从北京赶来。

这次试验的弹体尺寸,是代号为596的正式试验弹的二分之一,除了没有装铀-235,其它的装置完全是一样的。因为它装有高能炸药,所以它本身是一个大炸弹,有很强的破坏力,因为还要装入点火中子源,它又有一定的放射性,安全问题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

把弹体从车间运往试验场,产品的保温、运送时的减震,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温的问题,他们请裁缝师傅用羊羔皮做了个大皮套,套住主要部件。又买了40多个热水袋,打算离开恒温的车间之前,装上热水,放在部件周围。他们又找来了一对长沙发,运输时把弹体固定在上面,用于减震。

1963年12月23日,听完李觉、吴际霖和朱光亚关于准备情况的汇报,张爱萍说:“大家今晚都要早点睡觉,明天早晨谁也不准早起,一定要休息好,要用充沛的精力,迎接明天的试验。”

但在那一夜,肩负着重大使命的科学家们却都没有睡好,他们深知,这次试验太重要了。可以说,这次试验,将决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命运。

吃过早饭,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李觉一声令下,试验车队缓缓出发了。李觉和吴际霖坐在最前面的吉普车里,控制着行进速度,车间离试验场有七八公里的距离,道路不平,路两旁是皑皑白雪,北风凄厉地刮着,寒气逼人。陈能宽和另一个同志坐在一辆小轿车里,他们怀里,抱着用毯子包裹的贵重的试验部件。一辆专用车里,原子弹的各部件固定放在两个紫红色的长沙发上,以防震动,由四个工人扶着,前呼后拥的样子。

到了现场,还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要对原子弹试验品各部件进行组装,要装入点火中子源,还要插雷管。测试工作要做得非常细致,特别费时间,准备工作要持续六七个小时。

控制室也是掩体,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碉堡,离试验弹有一段距离。碉堡里面摆放着各种仪器。很多电缆通往掩体外的试验场,有的与实验弹相连接。

插雷管的时候,也是比较危险的时候,张爱萍等领导和参试的科学家都撤进了碉堡,负责插雷管的技术人员请李觉撤离。李觉说:“不!我是总负责,只能最后一个撤离。同志们,不要慌,要像往常一样,把雷管插牢靠,保证一次成功。”

李觉命令,开始安装雷管,并开启记录仪器。碉堡里,各种记录仪器、示波器,开始工作,所有的监测仪器,都瞄准在原子弹实验品上。

雷管安插完毕,工人们撤离。李觉最后望一眼原子弹试验品,也离开了。

碉堡里面,所有人都在紧张地期待,大气也不敢出的样子。他们从凌晨忙到傍晚,不知不觉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正式试验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扬声器里,传出声音——“一号位准备完毕!”

“二号位检查完毕!”

…………

陈能宽庄重地下达口令:“起爆!”

透过各种观察途径,人们看到碉堡外面,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地动山摇一般,巨大的火球翻滚着向蓝天升腾,其形状宛若一个小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这个重要的时刻是1963年12月24日17时。

因为要等爆炸的结果出来,所以晚饭所有人都没有吃好,大家都坐在总厂会议室里,在默默期待着,很少有人说话,有人在不停地吸烟。深夜,测试底片终于冲洗出来,其它测试数据也出来了,陈能宽手拿一份材料,冲进会议室来,大声宣布:“爆轰波理想,爆炸产生的中子,超过了理论上的需要。点火装置点火成功!我们成功了!”

众人立即站起来,鼓掌、欢呼、拥抱。邓稼先流着泪说:“说明我们的理论设计方案,是成功的!”

王淦昌对张爱萍说:“这样就能确保核爆炸成功!”

张爱萍异常激动地向大家表示祝贺,说几年心血没有白费,我马上报告北京。

2007年夏天,我们特意来到那座保存完好的碉堡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事情恍若发生在昨日,但已物是人非。

我们多方考证过,正是这一次试验的成功,使高层认为,中国原子弹成功在望。王淦昌说过:“这次试验很重要,是一个重大突破,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做了。”周光召也说过:“596要响,不必做太多的试验,从1:2过渡到1:1,只是一个工艺问题。”那一段时间,他们在这一边做实验,一边挖防空洞,晚上还要搞防空演习,因为当时总有传言,说是美国要来轰炸。还有U—2飞机,经常来光顾。科学家们露天工作时,每当接到电话说注意隐蔽,现在不能**,他们就知道这是U—2飞机正从头上飞过。

站在碉堡门前,望向茫茫荒原,周围是那么静谧,没有一个游人。从1959年选中这么个地方,到1963年底,4年时间,几万人背井离乡,在这儿拼命劳作,就是为了在原子弹正式爆炸之前,在这儿做最后的大型爆轰试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直到离开这里,甚至到死,都不知道他们做这么多的工程,盖那么多的房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对李觉来说,这里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地方。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以至于后来有人拿他跟领导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格罗夫斯基将军相比,格罗夫斯基是建造五角大楼的总工程师,也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所的最高长官,美国早期的原子弹都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

李觉心中一直没忘记那些无名的英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几年之后,他感到有些事情不必搞那么神秘了,有一年,他把青海一个地质队的队长和书记请来,一块过春节,最初就是他们辛辛苦苦翻山越岭找到铀矿原料的,没那个,也就说不上什么原子弹。李觉拿来一张蘑菇云的图片给他们看,说,这就是用你们找的东西做的。他们一看,既惊讶又激动,半天不说话,都掉泪了。

在金银滩采访时,我们还特意找到当年试验结束后填埋放射性物质的地方,最近当地政府在那儿立了一块牌子,提醒人们不要靠近,有一定的危险性。

离开的时候,我们有些恋恋不舍。那些尘封的往事,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曾经过去的一切,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精神动力,但愿后来的人们,不要忘记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无限位面征服系统装逼愤怒系统国家力量和珅新传中国式家庭面面观当官记仙帝当官重生之宋朝当官无赖当官明朝当官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