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银河系碳基联邦的星际舰队,完成了本次巡航的第一次时空跃迁。”
***
林果花了十五分钟的时间读完了《乡村教师》的第一节。
会议室里有的老师在打呵欠,有的老师在用指节叩击桌面,有的老师脚上踏起了无节奏的鼓点。真的有人在听我念故事吗?
林果心里疑惑着,细密的汗珠已经从她额头上渗出,但她不敢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诵读。
李带是否能够晋级复赛,在此一举。
她努力保持着每分钟三百字的标准语速,匀速继续:“现在,这支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他们将在第一旋臂的中部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将被摧毁,以制止硅基帝国的恒星蛙跳。”
“够了。”
“东扯西拉,一派胡言。强行切入宇宙视角有什么意义,如果只是为了点题,跟外星文明挂钩,我觉得这篇文章,必定是拼凑出来的垃圾。”
“时间就是生命,我感到我的生命正在白白流逝,没必要在垃圾上浪费更多的生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恕我不奉陪了。”
有痔专家拎起公文包,直接离开了会议室。
“我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样的离奇情节,能把数千光年之外的太空舰队和穷乡僻壤的地球角落结合在一起。即便有,怕也是驴唇不对马嘴的糟粕。”
樱花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张信诚教授也起身离座。
“我也是当过编剧,搞过文学创作的人,作为同行我奉送作者一句,幻想不是空想,戏说不是胡说。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科幻巨作《蓝星龙国》即将正式开机,由我本人来担任剧本顾问,我会继续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太突兀了。真的。科幻是可以天马行空,但是正如前面这位老师所讲,我想那种空灵的氛围和意境,并不是靠几个诸如什么碳基、硅基、旋臂、蛙跳之类的术语来实现。作者这是典型的只模仿大师皮毛的表现,文学的核心在于彰显人的价值,连这种基本的创作意识都没有的话,我只能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哇!”
专家们接二连三地站起来往门口走去。
林果艰难地继续朗读,她的执著近乎迷信,只要我继续读下去,小说的闪光之处,一定会被评委们发现的。
可是等到再抬起头的时候,教室已经空荡荡的,不剩几个评委了。
“可是,可是可是可是,可是故事还没结束啊!”
“怎么能这样的!”
林果一屁股落在椅子上,抱着手稿,怔怔地坐在桌边。不一会儿又啜泣起来。
“往往就是这样的。”
对面有厚重的男声传来。
“如果他们能把小说看完,哪怕是再往后多看几页,最后再拒绝掉这篇,我也就认了。可是评委老师们——”
“这话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你在一开始没办法抓住大部分人的眼球,又怎么能期许评委老师,哪怕是普通读者,把后面的内容看完呢。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而世间还有海量的优秀作品,不是吗?”
负责普通教育的领导姓浦。
浦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唉,知识分子都心高气傲得很,我理解他们。”
另一位负责高等教育的领导姓高。
高领导下了最终判决。
“嗯,好吧,就到这里。孩子你还年轻,文学的道路漫长。努力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位作者都天赋异禀到,能在预赛环节连续通过十篇稿子的。”
“等等。您的意思是?”
林果迅速擦干眼泪恢复镇定。
“你不知道吗?我之前听甘副总说,今年初赛的时候,有个小伙子崭露头角,投了十篇稿子,每篇都过了。还说以后要更新规则,不允许重复参赛什么的。”
“因为好奇,我就看了看初稿,其中《幸福铃》这篇我还是非常欣赏的。意味深长啊。”
高领导原本也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听闻浦领导的话,转过来说。
“《幸福铃》那篇还不是最好的,照我说,那篇《全面回忆》才是真正的大师之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立志成为优秀人民教师的梦想,如果这篇文章放到初赛审稿,我肯定毫不犹豫给他一等奖。”
“《全面回忆》节奏太拖沓了,而且用的都是些外国人民,好归好,但是放在华夏语境,未免有阅读障碍,你看了那篇《爱的力量》没有,什么叫高级的黑色幽默,机器人丈夫和妻子送到太空,这孩子的脑袋怎么长的,想出来的东西一套又一套。”
“不不不。还是署名菲利普·K·迪克的东西好看。那篇什么什么人,呃,布什么人。”
“布洛贝尔人。”
“对的,就这篇也是类似的感觉,开头觉得,这些的是啥呀,到结尾才恍然大悟。”
“迪克是什么鬼?听名字就没有星新一好听,几个短篇又带劲,又有思想。一等奖应该给从他的这几篇文章里定才对。”
“我说还是——”
两个人为了谁才应该拿奖这件事,竟然争执得有来有回。
林果听闻此言,破涕为笑。
“你笑什么?”
“有什么好笑的。”
“我们这是在探讨严肃文学。”
“可惜复赛没再看到这么惊艳的稿子,不知道哪篇才是这位作者的,估计已经通过了吧。”
“谁知道呢,这作者笔名多得很。你也知道,天才作家怪癖多。”
林果把手稿立起来,在桌上噔噔噔磕了几声。
“我知道哪篇稿子是他的!”
“哪篇?”
高领导和浦领导异口同声道。
“就是我手里这篇。因为他预赛的稿子就是我们审的,我认识他的字迹。”
“啊?!”
“听你念起来,完全不像是能得奖的样子哇。”
“但是就像您刚才说的,署名为菲利普·K·迪克的几篇文章,也不是一开始就精彩吧。”
“也是,无论是《全面回忆》还是《布洛贝尔人》,都是读到结尾才令人沉思。”
林果见高领导有所动摇,及时发出最后一击。
“万一这篇《乡村教师》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岂不是错过了真正的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