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百零九章 人事调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寇准连忙点点头,把几大本册子摆到了众人面前,随即解释道:“这些是崇明洲的详细地图,户籍资料,还有今年初刚测绘的土地资料。现在崇明洲共有七万人,良田不多,几处沙洲加起来总共只有三万余亩,大多数人家还是从事捕鱼业和造船业。陛下,不,应天朝廷封关禁海以后,大批的渔民和造船业者都被我陆续迁徙至家叔这边,现在只有小部分渔民还在偷偷下海捕鱼。另外还有一些是灶户,以煮盐为生,这批人大概也有个万把人左右。”

陆远等人翻看着寇准带来的详细资料,不禁暗暗赞叹,对寇准又高看了一眼。

放下手中的资料,李文斯顿对赵一杰夸赞道:“我是真不愿意让寇准去从军,以他的能力,我说差点,当个一府之尊都不为过。当海军屈才了。”

寇准连忙摆手:“不不不,这些都是小子手下的那帮书吏做的,我还是......”

“行啦,就随你的愿!哈哈哈哈!”陆远没等寇准把话说完,就笑着说道:“那帮书吏跟着你来了吗?”

“自然是跟着来了,都是老家人,怎么能不来呢!”

跟着寇准一起投靠远东帝国的崇明洲各房书吏、帐房师爷等文职人员一共有十九人,几乎全套班子都被寇准个小白脸给拐来了。其中有两人给陆远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叫祁田厚,一位叫盛丰。

寇准一门心思做学问,研究着赵一杰派人给他带去的各种学习资料,将崇明洲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全部扔到了这两人的头上。可见二人虽然是没有公职在身的普通临时工,但能力却一点都不差,而且也捎带脚跟着寇准自学了不少知识,包括度量衡之类的基础知识,对陆远等人的学识敬佩不已,所以寇准一说要投效远东帝国,二话不出屁颠屁颠就跟着来了。

陆远等人自然对这些拥有办事能力的文职人员的加入感到欣喜不已,不过还是将他们先安排到学校学习和实习一段时间以后再重新调用。

送走了赵一杰和寇准这些人,大家还是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人事任命上,毕竟这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短时间内控制大片新领土的情况下,由于行政班子的薄弱,只能大量留用前朝降官。历朝历代都不能免俗,但到了陆远这里,这条路就被掐死了。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陆远不愿意相信大批的前朝降官,而是没办法用。包括度量衡,政治制度等等一系列具体的行政措施,与明朝大相径庭,不经过培训是完全理解不了也无法根据远东帝国的要求来施政的。所以包括原嘉定知县胡永安为代表的一批前朝降官都需要经过初步的洗脑、培训,然后才能重新上岗。

也亏的陆远众人胃口不大,没打算再紧接着拿下常州府,而是想慢慢巩固。掌握了大片土地,但治理不好,拥有大量的人口但得不到人心,如果是这样,那地盘再大又有什么用呢?除了给自己徒增麻烦,其他一点好处都看不见嘛!

本着用生不如用熟的宗旨,陆远等人还是决定从现有已经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官员中找几位合适的人员担任苏州府的地方行政官员。

真正上手处理了以后,陆远才发现人事调动并不是一拍脑门,派个信得过,能力又强的

官员直接过去管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现在远东帝国的行政人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这边每个人都承担着重任。调走一个,就意味着现在的萝卜坑空了,还得找人补充进去。

这还仅是其一,还有第二点,苏松二府的地域要不要重新划分?既然现在有了苏松二府了,那首都选在哪儿?原来是没得选,现在是选不出。确定了首都,那中央职能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如何进行安排取舍?

众人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地域是否重新划分,是否要将嘉定、崇明与二十一世纪一样划归上海管辖,名称变不变,苏松二府是否还依旧称之为府。还有首都定在哪里?

“既然选不出,那我们列一张表格,排除心理因素,看看两地的优劣势。”李文斯顿拿上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先来说说苏州的优势,地域范围大、人口多、背靠太湖水路发达,另外还有现成的矿产资源,这是其优势。你们都同意吗?”

陆远点点头:“嗯,同意,那上海呢?”

“上海的优势是经过我们三年多的建设,陆上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相较于苏州有极大优势,排除我们个人的心理倾向性,最主要是有地缘优势。”

“何以见得?”

李文斯顿毫不犹豫的解释道:“我们目标是什么?是全球,我们看看地球仪就知道上海的重要性了。以前那些英美列强傻吗?要是苏州比上海好,为什么不在苏州划租界,反而要在上海呢!”

众人被说的心服口服,一致通过远东帝国首府就放在上海,至于更名一事则被搁置了下来,照陆远的说法,就这么豆腐块大的地方还改什么名字,等以后地盘更大了,什么时候拿下一省之地了再做研究。

嘉定县和崇明州则不出意外的被划分进了松江府。

解决了以上各项事务,终于步入正题,开始进行人事安排。

远东帝国现有的能够主政一方,众人又信得过的官员,无非就那么几个。首先蹦入众人视野的,就是原上海县县丞陈童晟。陈童晟自从投效了陆远等人,一贯兢兢业业,只要陆远交代下去的事,疏浚范家浜也好,招募工人流民也罢,无一例外,全都办的极为妥帖,更主要的是他不是个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而是有主观能动性,脑子活泛,在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再加以改进,从他破除以往的封建观念,利用低廉的月佃主动征召女工进入制衣工厂的举动就能看出端倪。更何况,赵一杰、张麟、何进、还有已经被远调至辽东半岛复县任职的周秉鞎,这些人能够为远东帝国效力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陈童晟的功劳,只不过陆远等人看破不说破罢了。

从一开始瞧不起周秉鞎,心气甚高但认为自己被压制的无处发挥的陈童晟,经过这两年多的改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现代化先进治世理念所武装起来的优质行政人才,陆远甚至觉得只要再假以时日,他甚至能比有明一朝著名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更为出色。

但越是这样的人才,越得留在自己的身边,留在中央职能部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说实话,让他去担任苏州府的一把手陆远都觉得有些屈才了。

第二个人选就是王平贵,

王平贵是最早踏上陆远这条贼船的明朝官员,甚至比瞿尚兵都早,能力强,信任度极高。与吴城元合作治理一方,不夸张的说都能写入教材用以给后来者当个模板。但王平贵现在身为建设部和交通部的一二把手,基础设施的建造,城市规划和治理,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他。

吴城元就更别谈了,名义上是司法部的长官,实际上司法部没多少事,真正轮得到他出面的大案子几乎没有,都被秦士一的警察部门给就地消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吴城元就闲着了,吴城元不仅一手兼顾着司法部,一手还要和张麟一起处理宣传部门的事宜,可谓是分身乏术。

研究了一大圈,最后陆远等人把目标集中到了张麟未来的亲家,原昆山知县魏天鉴身上。魏天鉴为人低调沉稳,办事牢靠。而且他当初半条腿都踏进了棺材了,还是施成和李文斯顿亲自把他从棺材板里拉出来的,忠诚度也自不必说。本来就是大富人家,从以往的记录来看也没见到他有什么贪赃枉法的劣迹,这样的人不用还放着干嘛?

至于为什么不派遣更有资格的刘鉴,或者是松江府同知汪爱生,完全是因为这两人陆远都另有重用,丈田和人口之事要全权委托与他们二人。也就是说刘鉴和汪爱生,也直接成为了中央职能部门的一员,以后如无意外也不会再担任地方上的行政长官。

于是就这么的,魏天鉴糊里糊涂的接到了陆远的调令,直接将他升任为苏州知府,其余的大部分行政人员全是从学校调拨过去的。由于这些学校刚毕业的家伙没有什么实习经验,所以陆远又从原寇准手下的那些书吏中,挑出了一部分也调至苏州府任职。人手不足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后续的学习以及政策方面就只能交给这些学校毕业的家伙了。

行政方面可以这么临时凑合,让这些行政人员互相搭配,各取所长,说白了就是以赛代练,直接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互相磨合,相互学习。哪怕出些差错也不要紧,再怎么差错,大不了就返工呗。

但军事人员是凑合不了的,凑合了是要死人,是要影响全局的。所以经过甄别后,愿意继续从军的那些明朝降兵降将,上到指挥使,下至小兵卒一律重新回炉,全部进入役前部队和学校。文化知识就成了那些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难以逾越的大山。不过施成是不会对此心慈手软的,文化课通不过,度量衡搞不懂,我和你说米、说公里,你跟我谈一百步两百步,一尺一丈,还当什么兵啊?远东帝国要的真正的军人,要的不是壮丁。不是随便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就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帝国军人的。

对于这种政策,一开始包括吕应宿、姜让和翁德以及其他一些高级军官全都浑然不解。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年头谁愿意当兵啊?那帮壮丁巴不得不用为国卖命过刀头舔血的日子,老老实实回家务农呢,不然朝廷还要设什么军户不军户的!

可当看到远东帝国军人的待遇时,才知道施成确实有这么做的底气。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不仅待遇比当个普通的雇工和辛劳耕种的农名要高的多,而且受伤有帝国负责治病,重伤的更是养你一辈子,阵亡有大笔的安葬费,退伍了还有退伍经费。家人如果愿意出来工作,工佃更是比常人要高出不少,子女亦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仅此几点,身份地位就可谓与曾经自己所效命的那个国朝大相径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反派大佬等等我穿书后我渣了反派大佬穿书后我把反派大佬宠成废快穿:反派大佬很腹黑罪恶之城.寡妇二嫁野寡妇也有春天我的御用蚕娘重生之毒鸳鸯重生渣夫狠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