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袁世凯的称帝、破产、死亡,是中国近代史上君主专制制度的一次垂死挣扎。它给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沉痛的历史教训。袁氏倒行逆施,居然有那么多吹鼓手,有那么多人为他抬轿子,有那么多人上表劝进。这就向人民昭示,专制主义在一些人当中还是有市场的,不可能一时消除干净。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很多的人,怀有各式各样的个人目的。

然而,人心所向,时代潮流所趋,是进步,是民主共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虽然可能得逞于一时,是绝不会有好下场的,是终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簿上的。袁世凯便是活的和死的见证!

袁世凯帝制失败后,胡适在1917年的美国《种族发展季刊》发表英文文章《捏造民意:最近中国帝制运动的文献史》,总结归纳了袁世凯及其党羽策动帝制运动的来龙去脉,其中表示说:“这整个事件带给全世界的,是一个最新的证据,证明了中国对民主的向往,证明了中国对建立一个诚实开明政府的努力,是绝对真心的。有一个美国作家说得好,他说:‘我不认为中国的革命失败了,因为我相信它还没结束。’辛亥革命以后所建立的民国并没有失败,因为它一直没有机会一展身手;它虽然夭折了,即使袁世凯及其党羽的反动势力一直有计划、有组织地要消灭它,但它的精神仍在,而且继续茁壮。中国这几年来内部的政治搏斗,是‘新中国’所从事的搏斗,是这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与那几千年来腐蚀、削弱中国的官僚体制从事殊死斗争的思想革命的新生儿。”

到了1926年10月9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15周年的晚上,正在英国访问的胡适,在“大不列颠中国学生总联盟”年会发表英文演讲,明确认定15年前的辛亥革命,“在所有建设性的层面都是失败的”。在他看来,“我们推翻了满清,可是我们未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国;……我们打倒了旧的政治秩序,可是,我们未能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而且我们也未能控制住辛亥革命所释放出来的恶势力。总之,辛亥革命过了十五年了,我们未能把中国建成一个符合它的潜力的现代国家。”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胡适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其一,没有耐心的外国评论者会遽下结论,说中国这个种族根本出了问题,中国这个国家太老、太退化了,因此无法从事政治再生的工作。其二,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则把罪过都推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身上,说它们是中国问题的主要来源。接下来,胡适给出了他自己的简单答案: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一个朝代灭亡了,表面上政体改变了,仅此而已。人们的观念和想法,没有任何根本的改变,而那才是必须革命的所在。

胡适进一步论证说:作为一个有着光辉历史的大国,我们太骄矜自满了,因此,我们无法了解现代世界及其文明。我们从来就没有真心诚意地要现代化。因此,我们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去培养我们的青年去肩负起这个大业。我们现在已经落后日本五十年了,因为在心甘情愿地接受现代文明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落后五十年了。

作为例证,胡适阐述了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大致情况及其教育盲区:中国在半个世纪以前开始派遣留学生的时候,派的是非常年轻的孩子,因为它所想要的不过是让他们学会番语,以充当大官的翻译。后来开始派遣青年的时候,他们学的都是技术性的教育,亦即,要他们成为土木或机械工程师,矿冶、电力师,化学或物理技师。很少人学法律。几乎没有人学习哲学或文学。

“到了1910年,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当我跟七十名庚款生留美的时候,大家都强力地建议我做一个铁路或矿冶的工程师。因此,甚至到了辛亥革命的前夕,我们仍然不知道西方世界除了技术知识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我们;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必须把青年男女培养成具有新思想、新文明的未来领袖。辛亥革命突然发生了。全世界都期待着我们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的民主国家。我们根本就是措手不及。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没有领袖,却到处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机会主义者。那只配当操练官的庸才,飞上了枝头当起督军来;那只受过文书和科级管理训练的人,受命出掌国政。辛亥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民国之所以流于空名,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这就是中国的悲剧。辛亥革命失败了,我再度强调,就是因为它根本不是法国革命意义下的革命。那所谓的革命,只是改了朝换了代。”

以上说明,辛亥革命在胡适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辛亥革命和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他也一直在思考、在总结。

胡适早年就已经深受老子“不争”哲学的影响,“ 原来在我十几岁的时候, 就已经深受老子和墨子的影响。老子主张‘不争’。不争便是他在耶稣诞生五百年前所形成的自然宇宙哲学之一环。”他虽然没有当基督教徒,但基督教的“圣经”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到美国以后,胡适仍念念不忘老子的教训,常常引述老子的一些名言,来宣传他的和平主义,

例如:“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后来读了《圣经》,胡适觉得耶稣宣传的教义,如对邪恶魔鬼不抵抗;人家打你的右脸,你再把左脸转过去让人家打,等等,与我国老子“不争”的理论极为相似。

1914年七八月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胡适的和平主义迷梦受到冲击。不久,他的一位美国朋友讷司密斯(Gee W?Nas.myth)从欧洲归来。

这讷氏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与胡适谈起他在欧洲大陆的闻见,乃大谈和平主义。他说卢森堡不抵抗德国侵略而得以保全,比利时抗拒德国侵略便遭到残破;

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长,不抵抗德军,率全城军民投降了德国,便使城市得以“岿然独存”,这正是“不争不抗之惠”。胡适深表赞同,并认为讷氏这种主张投降求全而不抵抗的见解,“老子闻之,必曰是也。耶稣释迦闻之,亦必曰是也”!

近代以来,日本一直图谋利用中国政局变动之机,谋取侵略权益。还在北京政府成立后不久,日本即利用承认问题勒索中方。逼迫北京政府在1912年10月与日本就满蒙五路借款问题秘密换文,取得了在东北修筑四平至洮南、开原至海龙、长春至洮南铁路的借款权,以及洮南至承德、吉林至海龙铁路的借款优先权,使日本势力在东北进一步扩张。但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在寻求时机摆取更多权益,接踵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即为其创造了大好时机。

世界大战打响,欧洲主要列强均卷入战争,暂时放松了在中国的扩张活动,此种形势被日本认为是对华扩张之绝好时机。

日本极端右翼浪人团体黑龙会在一战爆发后拟定了《解决中国问题意见书》,认为“目前是日本迅速解决中国问题最有利的时机”,狂妄地宣称“日本将负责保卫中国的领土,维持中国的和平与秩序。”他们还提出了若干具体的侵略主张(是为其后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基础)。

1914年11月,日本大隈重信内阁通过《对华交涉训令提案》,提出了对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包含“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消息见诸报端之初,全国各省、各界纷纷要求政府宣示日本所提条件的具体内容。国内各报竞相刊载有关消息,发表措辞尖锐的言论。北京进步党机关报《亚细亚报》评论说:“二十一条侵害我国重大主权,绝不应当与之谈判,坐而亡不如战而死。”人民群众的反对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也激发了海外华人强烈的爱国心和对日本的反感。在海外,各商会、华侨会、留学生等团体和个人也致电外交部抗议日本的无理要求。留日学生反应最为激烈。

1915年2月到5月之间,北美的中国留学生以空前的热情讨论“二十一条”,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对日宣战”。这样的口号登上了《中国学生月报》,上述的“骇人之壮语”,到了这里,便是“吾辈非战即死”、“决一死战”的义愤填膺

高调爱国,历来是中国的爱国特色,但能解决问题吗?胡适深感忧虑。于是,他不合时宜的给学界写了一封英文的的公开信(Ao all ese students),寄给《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信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我被一个男人附身了万界神级仇恨系统无限附身最强附身系统之金牌武师毒液附身最强赘婿快穿头号玩家隐世医神万物融合之开局一个三级头全球狙杀网游之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