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行长泪从她的脸上流了下来!
16.村里有个姑娘叫小凤在后知青时代,最流行、最感人的知青歌曲要数李春波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那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这些老知青伤感,甚至有的人要忏悔。
我也要讲一个类似的故事。那个村子在逊克县的边疆公社,地处黑龙江边,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屯子。因为附近的农民常到这一带的树丛中下套子抓山兔、野鸡等野物,这个屯便被村民们叫作“下套子屯”。这个下套子屯的最大收获是套来了一大帮上海知青!
1969年那个残雪未融春寒料峭的4月,80多个活蹦乱跳的青年男女突然一下子涌进这里插队落户。宁静安睡了百年的小屯被吵醒了!男女老少都跑到村口,惊喜又惶恐地看着这帮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的洋学生。人群中一个“长得好看又善良”的姑娘目不转睛地望着在身边走过的背着行李的每一个青年,突然一位高个清瘦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对她深情地一笑,在目光相交的那一刻,姑娘也笑了,却害羞得红了脸,低下了头。
后来她知道了他叫戴剑馘,上海1968届的初中生;他知道了她叫程玉凤,村里人都叫她小凤,真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谁能想到,两个年轻人感天动地的戏剧人生就从相互凝望的这一刻开始了。
上海知青的到来,让这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充满了活力,村里的年轻人愿意干活了,每天和知青在一起说说笑笑,单调的日子也过得丰富了。村里的男青年都学会了刷牙,姑娘媳妇也爱打扮自己了。有事没事总和知青凑合。在欢乐的年轻人中,你总能同时看到小戴和小凤,他们不说话,只是时不时地远远地相互凝望,这就是宋丹丹对赵本山说的“暗送秋菠菜”吧。
当然,知青们也给村里带来许多麻烦。他们时不时地和当地青年打架,从小习武善斗的小戴总是冲锋在前。他们也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知青点的伙食很差,他们自己动手……老乡们又好气又好笑,无奈地说:“都是十五
六的孩子,正是讨狗嫌的时候!”
黑龙江的冰雪融化了,江边的树泛绿了,地里的花也开了。年轻人的心也像春天般生机勃发。下了工,知青成双成对地往江边跑,往树林子里钻。有一天傍晚,小戴领着小凤,也穿过树林,坐在了江畔,他看到在夕阳下闪着金光静静流过的黑龙江,想到了家乡的黄浦江,不禁一阵伤感。
小凤安慰着他,说着两个青年的身体正相互靠近……还没等他们的手拉在一起,小凤的父亲跑来了,边骂边打地把他们赶走了。
“你这个不要脸的姑娘,敢和知青钻树林子,看我怎么打折你的腿!”
小凤哭着跑回家,妈妈劝她:“那些知青偷鸡摸狗的,什么活也不能干,能和他们一起过日子吗?过不了多久,他们肯定要走!”
小凤只是一个劲地哭,边哭边摇头。
春去秋来,庄稼种了,又收了。黑龙江雪捂冰冻,漫长的冬季又来了。对小戴来说,看不到小凤的日子比严冬还难熬。小凤的父亲琢磨着,如果不把小凤早点嫁出去,早晚要和那个姓戴的小子出事儿!
他听说,附近毛子屯有个二毛子(中俄混血儿〉小伙子,人老实还会木匠手艺。他托人一说,人家非常高兴,小凤是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不几天就把彩礼送来了。小凤一听就炸了,死活也不同意!父亲动手打她,她离家逃跑。
那是一个风雪弥漫之夜,全村人和知青们打着火把,到处寻找,终于在大江中间小岛的树丛中找到了,那时她已被冻僵,再晚一会儿就没命了!小凤的妈妈哭着对她说:“?亥子咱认命吧!咱都收了人家的彩礼……”小凤什么也不说,就是不吃饭!
天过去了,她已奄奄一息。老程头害怕了,对小凤妈说:“快去找小戴吧!要出人命了!”半夜时分,小凤妈急忙跑到知青大宿舍,好不容易推开被尿冰冻死的房门,在大通铺挨个推醒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知青,终于在第六个位置找到了小戴:
“快起来吧!大婶求你了,快去救救小凤吧!”
小戴一骨碌爬起来,披起衣服就跑。小凤见了他抱头痛哭,小凤妈也跟着落泪。一直到老程答应退掉和二毛子的婚姻,小凤才吃饭。
勇敢的农村姑娘小凤以生命为代价争得了和心上人的自由爱情。从此他俩形影相随,小戴变得安分了,爱劳动了;小凤变得开朗了,活泼了。小戴喜欢小凤的朴实真诚和聪明善良,小凤喜欢小戴的正直仗义和勤奋好学。村里人都说,他们俩真是天生的一对。可是他们俩谁也没把“我爱你”这个字说出口。
这一年的秋收之后,刚开始飘雪的日子,知青开始放长假,小戴要回上海探望母亲了。小凤和妈妈,把他送到村口,请他给亲人捎去木耳、蘑菇和白瓜子,那都是小凤精心准备的。在挥手告别的时候,小戴看清了小凤那眸子里幸福的泪光。
小戴回到上海两个月后,突然收到小凤父亲的来信,说小凤得了肾炎,很重,要住院治疗,急需00元钱治病!如果你能拿出来,小凤就是你的。你要拿不出来,小凤就是人家的了!
小戴心急如焚,可在197年,这00元钱对他可是天文数字,父亲早逝,母亲在街道小组糊纸盒,每月只有十几块钱的收入,他劳动一年挣的工分都扔在探家的路上了!他求钱无门,欲哭无泪,但是他相信勇敢的小凤是不会屈服的!
就在那一年的小年夜,邻村的4个年轻汉子,把小凤架上马爬犁,她死活不走,死死拽住门框,她大声地哭喊着:“小戴呀!你快救救我,他们把我卖了!小戴呀,快来救我!”
那哭喊声渐渐消逝在风雪中。那一天正刮着“大烟炮”,狂风呼啸,大地呜咽。它们在为一个弱女子的不幸悲鸣!
当戴剑馘从上海出发一次次换火车换汽车,赶到数千里之外的边境小城逊克时,村里的人告诉他:“小凤让她爸嫁给外村的一个放牛的了。临走时还喊,小戴呀,快救救我!听说,现在小凤疯了,送进了北安县的精神病院!”听到这儿,小戴已是泪流满面了……他急忙往村子里赶。
听说小戴回来了,小凤的父亲先来找他:“小戴呀,叔今天在江里捕了两条鱼,到我家喝酒去!”坐在炕桌前,老程对他说:“叔对不起你,可真是没有办法呀!咱们亲戚做不成了,情义还在,以后常来家喝酒!”小凤妈在旁边一个劲地哭:“只怪这孩子命不好!”小戴一杯又一杯地喝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这是他一生中最苦的酒,他只能吞下去。
后来小戴听说,那男人对小凤挺好,可她的病时好时犯。再后来,听说她生了个孩子,脑水肿,很快就死了。这回小凤完全疯了,到处跑,不吃也不睡,见谁吐谁,见谁骂谁。人家提出离婚,小凤的爹妈只好把姑娘接了回来。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变得空洞呆滞了,那又粗又长的辫子也剪掉了,剃了个光头。全村人看到小凤这个模样,没有一个不掉泪的!当然最伤心的要数小戴了……
在大队当书记的是小凤的叔叔,他怕小凤看见小戴会加重病情,就把小戴打发到二三十里外的草滩去放羊。艰苦又浪漫的游牧生活开始了,白天他赶着羊群在无边的草地游走,晚上他躺在露天的草屋里数着天上的星星。
几次梦见“大眼睛”和“大辫子”的小凤突然变成了在田野里狂奔的光头的小凤,他惊醒了,竟是一身冷汗和满脸的泪水。有一天,小戴照例赶着羊群向草地走去,他突然发现湛蓝的天空上,游动着丝绵似的白云,坦荡的绿草在微风中如波浪般涌动,星星点点的野花飘浮在绿海中格外耀眼,羊在亲昵地呼叫,鸟在优雅地鸣唱……这眼前美妙的一切,竟让他流下眼泪,他想大声歌唱却想不起唱什么,他想尽情地赞美却想不出用什么词句,他只有对着长天声嘶力竭地喊叫!
那一天,他下了决心,每天要对自己说话,否则他会失语;每天要写作,给自己写信,否则他会忘掉所有的文字。
当晚小戴潜回下套子屯,从知青宿舍中偷回有字的书和报纸。从此开始对自己的文字启蒙,认字、组词、造句,分主谓宾,划定(语)补(语)状(语接着写短信、短文,又写长信、长文,渐渐地他发现当年被老师赏识的文学才华正在恢复。为了学习,他把每天的三顿饭改为一顿的黄豆汤和黑面饼,那饼黑得掉在地下找不着。有一次他回到住地却找不到自己的小土屋了,原来它已在大雨中坍塌了。他从泥中挖出行李和他视如宝贝的书,又赶着他的羊群走了。
后来队里又让他放猪,猪可不如羊好管,聪明的小戴来个发动群众,他把全村的0多个半大的小孩儿,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听他讲故事,另几组给他放猪。他的讲演才能大得锻炼和施展。
天无绝人之路。1976年随着“文革”的寿终正寝,小戴也迎来了自己的机遇^恢复农村教育,要在知青中招收教师。下套子屯的80多个知青参加了考试,小戴考了个第一名,大概得益于他的“游牧自修大学”,于是只有小学学历0969届刚上初中就下乡)的戴剑馘同志当上了中学的语文教师,第二年又正式转为不再挣工分的国家干部。全村的人都说这回“下套子”再也套不住小戴了,这小子总算熬出头了。
小戴确实走出了下套子屯,到另一个村的中学上班了。走前他偷偷地去看过小凤,她疯得更厉害了,再也不能到村口去送他;他也无法对她表达:“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