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非常好!”咸丰十分高兴的拍着徐建寅的肩膀,眼睛注视着他从美国带回了的这个古老的多管机枪。
这就是加特林,由美国人RichardJordanGatling(1818-190)在186年发明,用手把摇动6-10个枪管围绕轴心转动,火力十分猛烈。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军队的机枪。
这款机枪在186年11月才取得专利权,而徐建寅却很巧妙的拿到了这款机枪的原型,并且对其进行了研究,而且很容易的仿制出第一架。
“走,去演武场,看看这款机枪的威力!”咸丰带着诸位大臣,直接到京郊的演武场去。进行加特林机枪的试射。
寒风中,数百名战士昂首挺立,他们已经不在是旧式的军队,也不是湘军那样的部队,而是一支真正的近代化部队,无论从服装还是战术思想都已经把国内的其他的部队远远的抛在后面。
他们后面已经没有了哪个象征奴役的猪尾巴,他们就是以原新编陆军为主干,重新编练起来的,大清国防军第一镇。
每镇兵员为151人,辖步兵两协,每协408人;骑兵一标1117人;炮兵一标186人;工兵一营667人;辎重一营764人;军乐队51人。每协辖两标,每标005人。每标辖三营,每营659人。每营辖四队,每队辖三排,每排辖三棚,每棚14人。
与中国传统营制已完全不同,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单位,这是一种适合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编制。
“报告,靶场已经设好了!”一个标准的现在军礼,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他们不用在跪下请安,只要执军礼即可,咸丰抬起右手回礼!现在他穿也是新式军装,只是脑袋后面还有一根尾巴!
“开始!”咸丰,看着眼前的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士兵说到。
随着命令的下达,靶场上开始热闹起来。
随着射手的摇动,子弹横飞,前面的靶子,瞬间被打的粉碎,每分钟50发的射速,让在场的每一个大臣都心惊胆战。这么高的射速,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而现在的加特林使用的是全金属子弹,也就是现在的子弹。这是一款十管的手摇式式机枪,虽然后来的加特林经过改进后,可以到达100发每分钟的射速,但是现在只有50发的射速,不过这已经足够用了,至少对于国内来说已经够用了。
“好,诸位爱卿,看着这样的机枪,有什么感想?”咸丰笑眯眯的环视了周围的诸位大臣说到。
“皇上,此枪虽然好,可是如此快的射速,必然加大弹药消耗!成为负担!”一个大臣跳出来说到。
“有了这样的枪,自然可以以一当百,若是组成这样的军阵,各位可有能力突破?”咸丰的话不温不火。对于国内的这些大臣,他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所有的这些新的武器,新式军队,全部都没有运用旧人,而是新招募的。
“好了,不用说了!”看到又有人要跳出来说话,咸丰首先把话给截住。并且指示徐建寅,要尽快的把加特林投入生产,这次从美国回来,他不仅带回了加特林,还带回了大量的机器设备。
还带回了斯宾塞步枪,斯宾赛步枪解决了后膛枪漏气的问题,其金属弹壳同时也解决了弹药防潮的问题。此枪与恩菲尔德、斯普林菲尔等这些前装枪相比,不仅拥有高射速,而且还容易瞄准最快1秒可以打完7发弹,持续射速可达到14发/分。在后来的改进中,此枪还配发了一种新型弹药盒,内装1-1只装好弹的弹管。装填时不用一发发地装,换个弹管就行了,这时的持续射速可达1发/发。这即使是在当时的后装枪中,也是一个可怕的射速。
在美国的内战中,斯宾塞枪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在双方士兵眼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战胜的象征。据说在战争快要结束时,在里士满附近,三个北军撞上了一个掉队的南军,南方佬反应很快,迅带将从北军中缴获的斯宾塞树准了领头的北军士兵,这三个北军一看对方持有斯宾塞枪,马上决定投降。
不幸的是,林肯总统向海军要了两把斯宾塞枪试射。一把因为保养不善弹管生锈,卡壳了;另一把由于林肯的操作不当,送弹簧一次就往弹膛里塞了两发弹,也卡住了。基于这些偶然性的失败,林肯总统对斯宾塞的枪的印象并不佳,故而没有运用他的影响力推动美械部采购斯宾塞枪。直至内战要结束时,这种枪也只生产了不到1万支,但这并不影响南北两军士兵们对斯宾塞枪的高评价。
咸丰很清楚这种枪的实战价值,所在他决定抢先一步把斯宾塞挖到中国来,利于他的技术和自己的资金建立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厂,生产这种世界首创的优良步枪。
与那些洋务派的仿制所不同的是,咸丰的计划拥有很大的开创性,他并不一味的跟随在西方发展的脚步一后,所以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任何可能的领域,保持与西方同步的发展水平。
那个时代的美国,对技术独占与封锁并不像现在这样的严格,咸丰相信如果能给斯宾塞以巨大的利益诱惑,并为他的枪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个美国的人一定来华,变成他自强之计的一颗重要棋子。
现在虽然并没有把斯宾塞本人带回来,但是带回了斯宾塞枪,以及相关的机器设备,依照现在的能力,完全有能力进行仿造。所以斯宾塞来不来已经不重要了。
马上天津机器局,已经扩展为集造船、步枪、机枪、弹药、铁轨、车厢、蒸汽机等为一体的一个综合工厂,但是整个工厂的规模还是太小了。
现在大量采购的机器设备,让这个曾经是纯手工的工厂,更加往前走了一步,同时徐建寅,还从美国买回来大量的相关的造船设备,加上曾纪泽从欧洲购买的造船设备,使得天津机器局的造船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已经可以制造排水量千吨级的军舰,虽说这样的军舰仍然是轻型军舰,但是相对于以前的来说,已经算是超乎想象了。
徐寿和徐建寅父子,已经成为洋务部举足轻重的人物,当然能够这么快的就造出千吨级的军舰,基本上是因为雇佣了外国技术工人的原因。
整个工厂现在已经区分为造船厂,炮厂,步枪工厂,弹药厂,以及蒸汽机厂等多个工厂,里面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洋务科的人员。
看着现在发展的趋势,咸丰相信,很快就可以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以及初具规模的海军。
面对下面的这些大臣,咸丰对于保守派一直坚持,强硬政策,并且大量任用洋务派。使得朝堂上的反对声越来越少,虽然民间还有大量的人反对,但是皇权至上的时代,咸丰的强力推行,让所有人都不敢有非议。
尤其是国防军第一镇编练成军,其现在的装备已经远远的超过国内任何一支军队,整个的操练和思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部队完全牢牢的被咸丰自己掌握。
强权背后一定是强大的实力支撑,有了这样的实力,你在怎么聒噪都没有用,看谁的拳头大,谁才是老大。
“各位爱卿,我们的国家正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古老华夏的明已经跟不上世界的脚步,在和洋夷的战争中,咱们是屡战屡败,这不光是火器上的差距,还有很多方面,咱们不得不承认,洋夷都远远超越了我们。所以咱们唯有放下傲慢,韬光养晦,不断的习洋人优秀的东西,师夷长技以自强,如此,则我中国有朝一日才能重振辉煌。”
咸丰的语调有点慷慨激昂,这是他穿越大清以来,头一次比较明显的袒露心声。换作其他时候,他是绝对不说这番话,但现在他手里有大清最先进最强大的军队,其他的地主集团,都不得不听从他的意见和命令。而且现在的内阁,基本都是洋务派占了大多数。也让整个氛围好了许多。
诸位默不作声,但是对于咸丰话,却不能不考虑,尤其是曾国藩,恭亲王等人,都有深深的感悟,但是却没有咸丰说的这么直接,这么透彻。
穷则变,变则通,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变,就是灭亡。
现在各地捷报频传,太平天国已经不是什么威胁,但是整个大清帝国,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个个的烂摊子,留在哪里,等着收拾!
现在的咸丰可以说是在赶进度,拼命的建铁路,几乎是不计成本,他要尽快的连接各地,而且在疯狂的建造和购买军舰。海军的成军迫切性,已经让咸丰有些喘不过气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