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之事,朕自知道,今年秋天朝廷要开科考,到时候多取些有用之人,用到吴中即可,爱卿也不比忧虑。对了,朕听闻,你曾经化妆登上洋人军舰参观,不知道参观过后有何感想?”咸丰自然知道李鸿章的意图,他的真实意图是想把那些盘踞要津、控制实权的“贪诈朋比”之辈撤下去,换上所谓“亲近仁贤,匡所不逮”,以便把人事、财政和外交大权抓到自己的手中。
虽然吴中官场确实糜烂,但是却也不能这样操纵于一人之手,军阀割据的前提就是地方督抚,拥有了政,军,财,三权合一,咸丰要极力避免这些,他准备把军和民分开,任军职,不能兼任地方督抚,地方督抚不能领兵。
“臣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自然不知道咸丰用意,但是对于咸丰问题还是认真回答。
“嗯,你认为超级黄鹄号,如何?”咸丰对于现在用纯手工打造的大清最先进的军舰并不抱有希望。
“皇上,超级黄鹄号,虽然犀利,我大清无出其右者,但与洋人军舰相比,实在是犹如懵懂孩童,其不仅体积小,而且速度较慢,为全木制结构,外皮铁甲薄弱,并不能挡炸炮之势,于内河剿匪尚可,用于海洋则万万不行!”李鸿章据实回答。本来他是不敢这样说的,怕是咸丰不高兴,可是看到咸丰今天穿的衣服,李鸿章心里有底了,知道皇上有意改革,自己说实话反而没事。
“此事,朕也知道,只是我国缺少造船工匠,而且没有机器,一切全凭手工,这是造不出好的军舰的。朕有意调你,专管机器局,你意下如何?”咸丰说到后面,隐隐的有些期盼,李鸿章绝对是现代清朝最能接受西方事务的大臣,有这样的大臣来专门办理机器局,自然事半功倍。可是这要牺牲掉李鸿章的军事力量。
“皇上,现在长毛未灭,臣不敢分心他事,况且,制造军舰火轮,非一朝一夕之事,臣自认才疏学浅,不能胜任。”李鸿章此时心里明了,皇上是要夺自己的权。
“嗯,长毛虽然还未消灭,不过也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但是制造军舰火轮,洋枪洋炮,却是当务之急,正如你所说,此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作为,如果现在不做,怕以后做,会更加不堪!”咸丰恶狠狠的盯着李鸿章,你还真的眷恋权位。
“买不如造,洋枪,洋炮,洋人军舰,这些东西,可以买,但是却不能把大部分钱都用在购买这些上,咱们还是应该自己造,英法列强对先进武器“禁不出售,价值过昂”,如果买,最后还是要掣肘自己!目前上海各项之收入,与支出实在是混乱不堪,朕有意重新调配。”说到最后,咸丰的语气已经不客气了,没有能靠,买武器装备出一支强军的,唯有依靠自己的兵工体系才可以。现在各地从财政,到民事,从军事到地方政务,都是一片混乱。更没有后世的什么五年计划,也没有收入支出概念,那一部分,该支出多少钱,都没有,完全凭借个人意志。
咸丰来自于后世,更相信制度,而不是人,一样米养百样人,但是一个好的制度,可以避免掉一些东西。
“皇上,臣确实无有这样才能,而且臣购买洋枪洋炮,实在是为大清照想!还请皇上详查!”李鸿章现在有点慌了,咸丰早有旨意,地方官员,军队不得私自与洋人买卖军火,否则以谋反罪论。
而李鸿章买了三千洋枪,更是有磅炮,和64磅炸炮,虽然自己手上有兵,但是却没有公然谋反的心。其实李鸿章至今想的无外乎是像曾国藩一样。
“朕,若治你的罪,你当如何?”咸丰不准备宠着这位能臣,但是还是想看一看他的反应。
“皇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李鸿章大声哭着,跪倒在地。
“朕,不要你的命,但是你私买军火,却是事实,朕若不治罪于你,何以治天下?所以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听到这里,李鸿章明白,这是皇上铁了心要治罪于自己,不管自己有没有私自购买军火,皇上都会治罪,要想找借口治自己的罪,实在是太简单了。
“臣,谢皇上不杀之恩!”李鸿章没有办法,皇上给了自己台阶下,自己怎么也要借坡下驴,给皇上面子。
“上海机器局已经成立很久了,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作为,朕命你为上海机器局大臣,降一品,为三品,督办机器局事宜。朕会拨给你足够银两,用以研制西洋军器。”咸丰见李鸿章已经服软了,自己也不好逼的太狠,放他一马。
“而且,责罚你的旨意上不会出现私买军火的字样,只说你剿匪不利,畏惧不前。就好了!”果然事后的旨意上,说李鸿章,屯兵上海,畏惧不前,徒费军饷。降一品,改任上海机器局大臣。其上海道的职位,委派黄芳接替,黄芳(号鹤汀)是长沙人,当过上海县令,“熟谙夷情,才能肆应,善于筹饷”。
卫军第二师,领兵大臣,由都兴阿出任,虽然底下兵将并不服,阴奉阳违,但是现在咸丰手下,无有统兵大将,只好用他统领,而新编大清陆军,由自己亲自统领,不设领兵大臣。
同时下旨各地,新编卫军各师,曾国藩任第一师领兵大臣,左宗棠任第三师领兵大臣,袁甲三任第四师领兵大臣,其中曾国藩为一品,左宗棠,袁甲三为二品。这也体现出甲等师和乙等师的区别。
此事虽然平复,但是,李秀成此时已经紧逼上海,大有不拿下上海,誓不罢休的气势。看来一场大战,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上海是一座孤岛,江苏巡抚薛焕虽然为一省之巡抚,但是其政令不出上海一地,其余地方皆备太平军占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