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大营教场位于营南三里处,占地十顷有余,教场在乾隆年间兴建,往日都是丰台大营八旗的会演秋操之地。岁月长久,教场各处已是破败。
此时在教场上,已是站满了丰台大营的大小兵丁。
农历十月下的京城北地,天气已是非常寒冷,今天甚至还飘下一丝丝的小雪,那北风一吹过来,直让人全身抖。看下面许多丰台大营兵丁虽身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袄与皮袄,大部分人缩成一团,跺手跺脚,完全没个兵丁的样子,
更让人叹气的是丰台大营驻扎有十二个营,每个营500人,共六千人,在场中人不知道有没有三千人,十二个营官,除了成文运的亲兵营,没有一队上两百人的。就是这些人中,一半还是老弱,个个身上军服破烂,很多人面黄肌瘦,身着薄薄的军衣,在冷洌的寒风中瑟瑟抖,连手上的兵器也是锈迹斑斑,一看就没有经过保养。
这些人接触到咸丰射来的目光,都是麻木,眼中脸上都没有表情,在咸丰看来,这些人已经废了。
唯一好些就是各营官与将佐身旁的亲兵们,每队计有十一、二人的样子,大多是青壮,衣甲兵器也颇为齐全,不过他们的阵列纪律也是稀稀拉拉,典型的乌合之众。
就是原丰台大营提督领的那队兵五十人全是亲兵,也谈不起什么阵形。这些亲兵们,放在淮军,都是不合格的兵丁,放在丰台大营及大清各地旗营,已经是最主要的作战力量了。
在教场演武厅的高台上,咸丰扫视着场下那些丰台大营兵丁们,脸色难看,丰台大营军队的败坏,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这些兵能打仗吗?咸丰深表怀疑。
咸丰身上披着那副新式的近代军服,吸引了台下不少的目光,加上他是皇上检阅兵马,底下议论声不断。在他身旁,成文运与李鸿章同样按剑肃立。
成文运板着脸,万年不变的脸色。曾格林沁披了一身的铁甲,更显身形高大魁梧,此时他也是脸色难看,目光不时扫视丰台大营的兵丁们,同时频频注视向咸丰身边的侍卫。
那些才是好兵,个个年轻。身材粗壮,特别是纪律出众,他们身穿新式军服,在寒冷的天气中只是持枪肃立。
他们排成六个横队,每队十二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去,都是一条直线。虽然大冷的天气,旁边的丰台大营兵丁都是缩手缩脚,他们口中呼着浓浓的白气,只是一动不动,任雪花飘在身上,个个神情严肃,目视前方。
在这几队兵的正前方,李鸿章、曾国藩二人披戎肃立,也是一动不动。连肃顺立在战兵队那边。也是紧绷着脸,神情严肃得过份。
这种军纪军容。让旁边的丰台大营兵丁看了都是畏惧,特别是有些人前些时间参加过剿灭太平天国作战的。神情更是敬畏。
成文运带着他那队亲兵站在旁边,看着旁边的咸丰的亲兵侍卫,他心下很不是味道。自己集全营之力,花了多年时间才养出来的一队亲兵们,这军容战力却是远远不如大内养尊处优只练几个月的侍卫,这怎么不让他心内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看了台下良久,咸丰沉声道:“成文运,为何营内军务如此破败?”
现在成文运主管丰台大营的营操练兵,军队败坏如此,咸丰当然是问成文运了。
成文运抱拳沉声道:“皇上,操练兵马需要银钱粮饷,营内粮米不足,奴才也是有心无力!”
兵丁要进行基本的操练,每天至少粗粮要管饱,否则体虚无力,就是绕教场跑几圈,也容易体力枯竭昏迷。如果要加大练量,每天还要加上一些肉类,否则很快便会尿血而亡。
丰台大营破败,钱粮枯竭。成文运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咸丰道:“为何营内操备兵丁如此之少?”
成文运沉声道:“皇上,营内八旗兵丁穷苦,兵丁要养活自己的家人,很多人都偷偷除外谋生,奴才也是无能为力!”
大清八旗子弟都有铁杆庄稼,一半驻扎京城,称为驻京八旗。漕粮粮征收上来后,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便是用来供养京城的八旗兵丁。余者便是八旗女子的胭脂钱。
清初八旗所圈土地出几乎能完全满足兵丁需求,所以兵强马壮,将士安心。不过康熙年后,八旗子弟大部分都不自己亲自种地,加上人口大量繁衍,原种圈土地转归汉人耕种。事易时移,清中后期已经普遍把地租给汉人。
此时各地八旗驻屯兵丁军继续大量寅吃牟粮,余下的也多徒有其表,一年难得操练几天,心思只是忙着自己遛鸟与斗狗。就算有青壮,也舍不得充为正军,只是花钱雇人顶替。
而且军官们为了养活自己亲兵,不但克扛粮饷,也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好让他们借此吃空饷。
说来说去,非常就两个字:粮饷。
听了成文运的话后,咸丰一直就是沉吟,他让那些丰台大营兵丁再表演阵法与武艺后,脸上没有表情,只是对成文运道:“成文运,你传令下去,从明日起,我便要巡视驻京各营!”
十月十八日起,咸丰让恭亲王领着那队大内侍卫,由曾格林沁领着几队兵丁留守丰台大营,郑亲王端华,还有肃顺等人,冒着严寒,接连巡视了驻京八旗各营。
除了丰台大营与通州大营这两个大兵营外,驻京八旗辖下还有西山健锐营,火器营,外火器营,圆明园护军营等多处兵营。其中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是属于九门提督的管辖兵营。
不提各营军官们的努力巴结,依咸丰看到的情况,各兵营情况都非常糟糕,屯田抛荒,马料变卖,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能打仗的越少。看到这些情况,咸丰想不皱眉头都不行。
十月二十日,咸丰领着一行人马来到了九门提督衙内,九门提督怡亲王载垣恭敬地迎接了咸丰一行人。
衙内最好的建筑就是大厅了,九门提督怡亲王载垣没有用什么山珍海味,反而上了一些地道的民间小吃。
对九门提督怡亲王载垣的恭敬与马屁,特别是九门提督怡亲王载垣如花的笑容,咸丰没有多加理会,他只是问载垣道:“载垣,听闻这崔文门的税收不是你在收了?”
崇文门税管作为“九门征课一门专”的京城总锁阴,其在税收上的特殊地位还体现在其不同于其他诸门只能靠云排来叫“点”的那一口钟上,即所谓“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就因为有了这钟,停泊在城外运河上的商家和旅人才得以清楚地知道开门闭门的时间。外地来的商货也必须到位于城南的这里纳过税,才被获准到北城贸易。因为钞关税收在明清时时仅次于田赋、盐税的第三大收入,而处在“一夫当关”的关键所在的崇文门税关遂成为明、清直至民国初年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一年征收的白银就达数十万两。据悉,崇文门主要是针对运入北京城的货物征税,但是因为税关官员们的贪婪而被大大地污染。
甚至现在发展到现在都要把税包给私人,自己只收些固定的钱就好了。
载垣沉吟道:“是的,八旗子弟不善算计,而且这货物税收品相复杂,那几个包税人做了几十年,十分熟练!”
听了载垣的话,咸丰心情愉快起来。他道:“你带朕过去看看!”
从崇文门回来,咸丰心情更是愉快,依随行各人的估计,一年征收的白银就达数十万两。
现在整个崇文门税关已经腐败透了。崇文门税关的官员是正、副监督和左、右翼长,在清初由太监充任,乾隆时改为内务府官员充任,后来也允许政府官员充任,但必须是满人。崇文门税关是京城“内九外七”16座城门的总税关,号称“第一肥缺”,任期是一年。
清人有一首咏崇文门税关的诗写道:
九门征税一门专,马迹车尘互接连。
内使自收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
事后心情愉快的他,还在载垣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
经过这些天咸丰巡察京城及顺天府各地,他估计每年税收有近百万两,看着北京高大的城墙,咸丰心中豪情涌起,自己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将太平军提前剿灭,同样也可以将整个京城治理好,取得自己在世间的立足之地。
咸丰打算先整顿京城的吏治,把财政收入真正的收到国库去,这样自己才真的有资本去编练新军,咸丰打算明年练出一千人的一支新式军队,不过时间紧迫,咸丰只能选择最容易编练的兵种来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