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勋贵事件后,苏氏医馆名震京城,应募的大夫倒是不少,这些人大多是有过坐堂经验的大夫,因为苏氏医馆有众所周知的强硬背景,而关闭自己的小医馆,甘愿成为苏氏医馆的一员。
通过苏墨轩考核的大夫惊喜地发现,在这里坐堂远比自己开医馆收入要多得多,风声传出,应募的人更多,现在医馆已有二十多个大夫。有这些大夫坐堂,苏墨轩便能抽身教导学生。
宋诚说教导学生比看病重要,苏墨轩明白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再有太医坐堂,苏氏医馆的名声自是不用再担心,成为杏林前三是迟早的事。
宋诚又道:“此次出征,以服劳役的形式征召大夫随船出海,圣旨很快下来。医馆有两个名额,我希望能多派些人,你问问有谁愿意去,报上来。愿意去的,工钱照旧,出征回来论功封赏。”
当时他刚穿越,思虑不周,进京前遣散怀来的大夫,没有为他们讨封,这些人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反而是怀来县令得了嘉奖,现在想想,若有封赏,苏沐语也不至于为老爹所嫌弃。
苏墨轩应了,马上去张罗,不到半个时辰,拿了名单进来,一共有十一人愿意随军。
“沐浴语不去吗?”苏墨轩犹豫很久,还是问出这句话,若是女儿有封赏在身,是不是出嫁后日子好过一些?
宋诚微笑道:“这些人是苏氏医馆的人手,苏氏医馆的功劳也跑不了。至于沐语,就不要去了,太危险。”
他想了几天,最后还是决定把苏沐语留下,不是他不想有美相伴,而是战场瞬息万变,不愿意苏沐语涉险。此次征伐的可是臭名昭著,最好色最恶心的民族,他实不愿意苏沐语和这些人碰面。
至于苏沐语随船出征会惹来闲言碎语甚至招来弹劾,宋诚是不在乎的。苏沐语以大夫的身份随军,也没什么出格的。
苏墨轩心头一凛,这些人不是服劳役,大军得胜回朝,是有功劳的,自已为苏氏医馆的主事人,自然也有一份功劳。只要自己得封赏,女儿自然不是民女,嫁进西宁侯府也就不会为人看低。
道理简单,苏墨轩一时间却没有想到,得宋诚点醒,更加热切地道:“要不要准备药材?”
“药材太医院准备好了。”宋诚笑道:“花费不少,还是由国库掏银子吧。”
苏墨轩也笑了,现在医馆还亏钱呢,再买药材,确实有些吃不消。他道:“太医坐堂,贵人们到医馆来看病就多了吧?”
“嗯,这是肯定的。不过真正赚钱的是带下科和儿科。现在带下科的大夫少,所以沐语跟着盛太医学习特别重要。让她回太医院去吧,先把盛太医的医术学到手,再到医馆教导学生,以后我们就指着这个挣钱呢。”
苏墨轩自然明白为什么带下科挣钱,男女有别,男大夫就算学了带下科,也没有病人,哪家妇人得了病不是熬着呢?若是真的请男大夫看一下,不说病治不治得好,一个淫、荡的名声早传出去了,被休都是轻的。
没有市场,自然没有人肯学,会带下科的人越来越少,像盛宏兄弟俩这种,算是奇葩。苏沐语是女子,有先天便利,学这个正得其所。
反过来说,这是一个未开拓的市场,若真能做起来,财源滚滚是意料中事。自从宋诚把以刘瑜为首的勋贵们关进诏狱,并罚了巨额粮食后,苏墨轩就不再谨小慎微了。在绝对权力面前,何须谨小慎微?他只要遵纪守法,跟着这位年轻的宋大人走就行了。现在两家结亲,他更是一心向着女婿。
“沐语学有所成,所授应该是女学生吧?”他大着胆子提出意见,若教授男学生,一来会授人话柄,于苏沐语名节有亏;二来,妇人有妇科病,不可能请男大夫,教授男学生是走以前的老路,于事无补。
宋诚赞赏地道:“正是这个意思。招些女童教导好了,学费可以适当减免。”
大户人家的女子才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门小户的人家,女子们得帮着做些手工或是零工帮补家用,农家女子甚至得下田,哪有福气天天窝在家里享清闲呢。让苏沐语开女子班,专事教导带下科,以后把带下科推行开去,才是宋诚帮助苏墨轩开医馆的初衷。
按照既定步骤做下去,单凭这一项,带来的滚滚财源不比马车和沙发少。现在新式马车和沙发已在京城流行开,京城一向是大明新潮流的风向标,已有商人嗅到商机,赶来订购,作坊接的单子已经排到明年了。
苏墨轩答应了,宋诚又说了会儿话,出了医馆,去了皇宫。
朱祁镇在殿里转来转去,不时右手握拳轻轻击在左手上,见宋诚进来,停步道:“有土木堡大捷在前,朕若亲征,想必群臣不会反对吧?”
宋诚一怔,规规矩矩行礼毕,道:“皇上圣旨已下,由井驸马担任东征提督,为何突然想御驾亲征?”
你知道如果不是我穿越,你得在草原吃一年沙,在南宫晒七年太阳吗?
很显然,朱祁镇尚武,但本人的军事才能却没有得到发挥。而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通则来看,他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更没有战场的指挥经验,现阶段成为名将的可能性极小。他自己大概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上一次御驾亲征,才会把指挥权交给王振,可惜王振也是个不济事的。
朱祁镇道:“朕以为,朕御驾亲征,井卿为副将,卿再为副,一同出征倭国,是十分稳妥的事。”
宋诚听明白了,这是要跟自己抢位置啊。指挥权是井源的,他就跟着凑凑热闹,出海旅游一番。
“皇上,万万不可,臣和井驸马此次出征,还需后援,如此重任唯有皇上才能胜任,若是没有皇上为后援,臣和井驸马极有可能深陷倭国,回不来了。”宋诚诚恳地道:“以两万四千三百人征倭国,实是前无古人之事,事若成,全靠后援。”
朱祁镇一脸遗憾,叹道:“此事朕未能亲身参与,总是有憾。”
“皇上忘了,我们还要征瓦剌,征沿海诸国,让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皇上物驾亲征的机会多得很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