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程斌此次出山,一方面是迫于经济压力。虽然,他考取的,是公费的硕博连读。可那点微薄的工资,想麻溜追在读研究生的女友,还真有些紧张;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导师的压力。朱启发说,你好好在《周报》干出样子,我有生之年就指着你给我撑面子了。当然,也因为李国成诚心诚意,而且,不拘他能不能坐班,还说,前期运作,需要借他博士生的名头。
只是,总编位置给了他,他就不能混日子。现在的他,除却必须处理的事务及课题上的一些研究必须到校处理,一周之内,他倒是有4天的时间呆在了报社里。
李国成眼光不错,程斌的确是个能干事的人。身上不乏执着的劲头。而关于报社经营,正如他和李国成前期多次商讨过的,他一在读生,绝对没能力和他共同分担经营压力。
事实证明,只要专注于一件事情,总能做得好的。经历过第一期的“重大笔误”后,李国成采取了补救,把退休的老社长请了回来,专门把住编校关。与此同时,程斌在编务校对方面做了调整,除却原先的版面编辑、责编、核较三个环节,他还在责编和核较的中间,增加了一个编辑互校的环节。
程斌还强化了对采编部的业务学习。不止每周内部召开报评,同时,还从各地交流的平面媒体上择取优秀版面、文章或创意,和采编部一起欣赏,并逐一分析优劣。而且,作为一个把中国古典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年轻总编,他对文字的把握,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几大要素的层面。
他强调:我们是晚报风格类型的报纸,是辛苦一周后给读者送上的清凉点心。也许,我们还做不到松懈他们的神经,但起码,不能让读者受累。他说:我们需要鲜活,需要与生活贴近又呈现广袤生活的新鲜的东西……
程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深得报社同仁一致好评的同时,还和朱琪琪、张程浩一起把报纸版面做了微调,增加了能和广大主妇们休闲互动的美食DIY和理财有妙招的版面。实际上也正是这样,这些贴近生活的版面确实受到家庭主妇,包括老年读者的追捧。其中的理财有妙招版面,甚至还引起了本地某些金融单位的重视,有单位甚至打电话咨询了版面冠名事宜。循着这条线索,李国成带领广告团队,一举拿下了1万元的广告,成为那年报社最大一笔业务合作经费。
与此同时,随着《周报》文化气息的日益增厚,程斌也加强了与文联的合作。虽然还给报社创造不了一分钱产值,但文联承诺了,如果采写文联任何一名人士,他们提供的作品不要稿酬,且件件精品,这,实际提升了副刊的文化底蕴。后来,他还在和朱琪琪、张程浩斟酌后,新增了B城作家群版面,选取一个专访配发一件作品立体呈现的形式。没想到,几期版面做下来,这个单列呈现B城作家风采展示B城文化底蕴的版面,在区内文化界掀起了一股小浪。几家知名网站先后打电话约稿,说要直接呈现出去。
显然,程斌对报纸的理解,超越了朱琪琪本身。当有一天晚上,她说,从程总编身上,能看到一个更加年轻又深具活力的未来时,引发了李国成强烈的不满。他甚至孩子气地反问,难到他不棒?
摸摸李国成脑门,朱琪琪忍住笑,“不都说40不惑吗,你怎么惑成高烧了?”
李国成拍下她的手,继续执着于刚才的问题:“你就说我棒不棒?!”
“棒!当然棒!”说完这话,朱琪琪突然凑到他耳边吹了口气,调笑说:“老公,你是那个打狗棒的棒!”然后,自个没憋住,扑哧笑了出来。
李国成却没有笑,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说:“你心里就是觉得程斌比我棒比我强?”
“你和程斌,就好比养花的,非和教书的比,哎,不对!他们都园丁,好像有交集。就好比养花的,非和修路的比,根本没可比性嘛!”
“那你说,我和程斌,谁养花?谁修路?”李国成却依然执着。
朱琪琪简直无语。她知道,无论她回答哪个选项,以李国成的纠结劲儿,都还有后话等着她。想了想,她于是说:“养花怎样?修路又怎样?我觉得,养花把花养鲜艳了,修路把路修平整了,就得了。”
“绕半天,你不就想表达程斌比你老公强吗?虚伪!”李国成说完,还伸手拍了她一下。
她怎么就想表达程斌比他强了?!抬起头,朱琪琪仔细看着李国成,突然恍悟过来:“老公,你在吃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