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国崛起(四十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俾格米人的“矮”,是这个族群与典型H人的标志性区别,那么科伊桑人的重要识别特征,就是“白”了。

当然,这个白,只是相对于典型H人的H了,更严谨的说法是,科伊桑人的肤色与黄种人相近。

科伊桑人与黄种人的相近之处,并不仅仅在肤色。

黄种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有一个多发性的外部特征,那就是内眼角,经常会出现上眼睑下拉,

遮盖住下眼皮及泪腺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内眦赘皮”或者“M古褶”。

上述地区的亚洲人的眼睛,看起来不如高加索人种大,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在黄种人当中,M古褶的出现机率,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

如果没有M古褶,也不代表自己不属于这个种族。

二是蒙古褶和单眼皮是两个概念,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如果同时拥有比较明显的蒙古褶和双眼皮,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双”了。

顺便说一下,后世经常看到,有争论中国古代是否以单眼皮为美。

毕竟流传下来的仕女图,大都看起来都像是单眼皮形象。

实际上这一审美观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观,本质并不在于眼皮单双。

而在于蒙古褶所造成的内眼角下压,同时外眼角又明显高于内眼角上挑,加上较长眼裂,两眼角之间的距离所呈现出来效果。

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俗称的“丹凤眼”。

受此影响,后世西方人所认可的中国美女形象,也大都偏向于此。

只不过,相比西方人喜欢的那种单眼皮式丹凤眼,后世国人会更接受“内双”式的丹凤眼罢了。

在科伊桑人当中,“内眦赘皮”的现象也属多发。

典型的科伊桑人,除了上述两大特征以外,还具有面部皮肤较为松驰、颧骨较高,以及头发卷曲的特征。

事实上,科伊桑人出现的时间,要比典型H人要更早。

只是由于科伊桑人的数量过于稀少,加之与班图H人的混合度较高,这个族群很多时候,被简单归类为尼格罗人的一个特殊分支。

影响科伊桑人地缘地位的原因,主要在于班图人向非洲中、南部的扩张。

从体质特征上来看,所谓班图尼格罗人和苏丹尼格罗人之间,原本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也是我可以将之统称为“典型H人”的主要原因。

二者都源自于西非(西苏丹)。

在公元前的漫长历史中,这些原始部落状态的典型H人,主要的迁移方向,是东部与之气候相近的中、东“苏丹”地区。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尼罗河上游的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地区,与从北非、阿拉伯半岛南下的,闪含语族的高加索人种,发生了混合和碰撞。

原来也北进到尼罗河上游的科伊桑人,很快便被两个强势族群所融合掉。

由于东进的过程非常漫长,并且在南下闪含民族的强势影响,最终在西起塞内加尔河口、

东至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土地上,苏丹尼格罗人在语言上,呈现出了多样性。

后世能够被归类于“苏丹尼格罗人”的Z族集团,内部各M族在语言上,

却可能被归类入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或者闪-含语系。

同时,一如撒哈拉沙漠,影响了地中海的高加索人种南下一样,中非热带雨林带,也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几内亚湾,一直到刚果盆地东部的这条热带雨林带,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平均纵深也有约1000公里。

当然,这片雨林带也并非完全没办法绕过去。

就地理位置来说,刚果盆地东部的非洲大陆,是被两片高原所覆盖,其中东部与之相接的东非高原。

东北部与之相接的,则是名气更大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了。

东非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维多利亚湖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原湖泊,通常也被称之为“大湖地区”。

与此同时,高原北部还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西部,一同为尼罗河供水。

河水源自东非高原的上游,名为“白尼罗河”,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为“青尼罗河”。

连接这两大高原的,是一条很有名的地球伤痕:东非大裂谷。

东非高原上一系列呈弧状排列的湖泊,以及红海、西亚裂谷带,都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东非大裂谷及其周边地区,整体来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受跨度和高、深度的影响,内部呈现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

这不仅使之成为了动植物的基因库,更成为了人类的摇篮。

不过,也正因为它纵穿非洲大陆东部,全长将近6000公里的特点。

使得地理上的“东非”,很难整合成地缘Z治上的东非板块。

通常情况下,会把红海南部,至非洲东南海岸的“赞比西河”下游,东非裂谷带所涉及的的国家,归入东非概念(大陆地区)。

就国家来说,从北向南包括有: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南苏丹、索马里、肯尼亚、

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这10个国家,归入东非概念。

北部领土位于裂谷带的莫桑比克,则一般被划入南部非洲的范畴。

基于东非板块南北跨度过大,一般围绕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埃、厄、吉、索四国。

在地缘Z治上自成体系,称为“东北非”,又称“非洲之角”。

在这样分类的前提下,“东非”的概念,很多时候,又专指东非高原及其相关部分了。

东非并不是我解读的重心,提前把东非及东非裂谷带的概念拿出来,是想让大家知道,

在刚果热带雨林带的东面,有一条纵贯非洲东部、适宜自然迁徙的线路。

科伊桑人无疑曾经利用过这条线路,向北触及尼罗河上游。

不过,在进入公元纪年之后,操班图语的“典型H人”开始强势向南扩张,并极大压缩了科伊桑人在东、南非洲的空间。(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大宦官之只手遮天我家宿主超级萌快穿之我家宿主最撩人快穿攻略:我家宿主浪翻天快穿:我家宿主是戏精阿弥陀佛么么哒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好吗好的窈窕君子网游之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