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了,在荷兰人决定军事征服西加里曼丹时,代表主战势力北部“和顺总公司”。
试图寻求英国人的帮助,或者说纳入英国的贸易网,以摆脱荷兰人的控制。
然而问题在于,荷兰人之所以在19世纪0年代前后军事登陆西加里曼丹。
直接原因就是英国在这一阶段,开始在马六甲及其周边地区布局。
这一威胁使得原先一家独大的荷兰,不得不加速控制那些原本被视为鸡肋的地区。
英荷双方快速达成和解的消息,对于华人公司来说并不是好事。
尽管最初显示的消息,英国人愿意与之进行贸易,甚至曾经派人来岛上考察,(19世纪0年代)。
但基于不引发新矛盾的考虑,英国人还是放弃了介入西加里曼丹事务的想法
最终在19世纪50年代,荷兰人彻底征服了以和顺总公司为代表的,力图维持独立的华人势力。
在整个荷兰人的征服过程中,以兰芳公司为代表的,希望用接受荷兰人统治。
交换自治权的华人公司,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即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组织模式来改造原有架构。
也就是说,正是从19世纪0年代起,传统社团性质的华人“公司”,开始与西方意义的“公司”接轨。
将西式商业组织称之为公司的做法,在中国本土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也就是Y片战争轰开中国大门之后。
这一概念的传播者,应该就是已经在南洋接受西方制度改造的部分华人采矿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概念更替的阶段,仍有传统社团以“公司”之名自称。
比如185——1855年在S海县起事的天地会式组织——小刀会,对外声称自己为“兴义公司”,就还是传统的社团组织。
兰芳公司所做出的妥协,使其得以存续到到19世纪80年代。
然而一如之前在巴达维亚(H溪惨案)的情况一样,荷兰人并不打算把华人,培养成帮助他们统治土著马来族群的政治助手。
从荷兰人的角度来说,更愿意让马来苏丹们辅助他们进行政治管理,而让华人施展经济才能,以此来相互牵制。
鉴于华人在西加里曼丹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能力,这种选择并不算错误。
日后英国人在马来的统治,大体也是遵循这一分而治之的模式。
在得知自己所据有的土地,将被荷兰人划归马来苏丹们管理之后。
兰芳公司和其它留在西加里曼丹的华人社团,曾经进行过一系列武装反抗。
只是这些抵抗,并没有改变政治属性的华人社团彻底消失的命运。
尽管此后西加里曼丹仍然留有大量华人,并客观上主导着当地经济,但西加里曼丹华人政治的终结,已经再所难免了。
在华人生存空间受到荷兰人挤压之后,一场以此西加里曼丹为起点的新迁徙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不过那些不愿意接受荷兰人统治的华人,并不用离开已经熟悉了的马来地区。
毕竟荷兰人并没有统治整个南洋,甚至还没有拿到全部的婆罗洲。
在其它尚未被西方人入侵的马来苏丹那里,包括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内,华人还有希望找到新的机会。
184年的英荷条约直接决定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包括荷属东印度基地性质的爪哇岛的归属。
在整个条约中,X加坡海峡作为马六甲主航道入口,成为了英荷划分势力范围最重要的依据。
以X加坡海峡所处的纬度来为参照的话,我们会发现,爪哇岛——帝汶岛一线的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
以及曾经为各方争夺焦点的“香料群岛”(马鲁古-班达群岛)等南洋主要岛屿。
最终都成为了荷属东印度的一部分,并为后来的印度尼西亚所继承。
不过英国人在马来半岛以外并非一无所获,后世整个婆罗洲呈现马来、文莱、印泥三足鼎力的局面,就是英国人介入的结果。
其中文莱以及被统称为“东马”的沙捞越、沙巴两州,合称北婆三邦,在独立之前都属于英国殖民地。
如果以X加坡海峡为切割所处的纬度为切割线的话,会发现整个“沙文沙”地区大部都处在这条线的北部。
在英荷正式签订条约之前,英国人已经开始尝试与北婆罗洲地区苏丹们接触,试图将这一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可以说,X加坡海峡这个座标的确立,从法理上让荷兰人无法在婆罗洲独美,并最终导致了一岛分三国的地缘政治奇观。
文莱苏丹国在之前的行文中已经多次出现。
根据我们的史书记载,作为岛上最强大及最早皈依绿教的国家,其最早的名称为“渤泥国”。
公元1408年,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率众前往金陵朝贡,后病故于我国。
在传说中,这位被我朝厚葬于金陵的国王。
其实是一名叫作“黄森屏”的中国人,以至于后世文莱首都还有一条路以“黄森屏”命名。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也无法得到文莱王室的认证。
即使中国人真的曾经在文莱建国过程中发挥作用,也不会影响文莱的马来属性。
不过基于文莱苏丹国的位置,有机会率先与中国发生地缘联系是可以肯定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前往西加里曼丹采金的华人,就是从文莱而不是中国招募的。
相比立国日久的文莱苏丹国,西加里曼丹那些小型苏丹国的控制力显然要弱小得多。
反之则自主空间大,这也使得西加里曼丹迅速成长为华人汇集之地。
在荷兰人强势登陆,并开始以武力夺取反抗华人的矿场之后,同时将这些矿场交给配合的公司开采。
西加里曼丹北部的华人采矿公司被迫开始转型农业以自救。
然而这显然无法与采矿的利润相提并论。
为此,部分华人开始把目光向北,投向当时属于文莱苏丹国范围的沙捞越地区。
从和顺总公司分裂出来的“三条沟公司”,即为北上势力的代表。
与西加里曼丹的情况类似,文莱苏丹在整个沙捞越地区,也面临统治达雅土著的问题。
华人入驻之时,正逢达雅人大规模“叛乱”之际。
从这个角度说,华人采矿公司的引入,亦有文莱引入外援之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