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你跟我说,陈将明罢相可以取消保民令,这已经半年了,不但保民令没取消,还新增了限田、定酬二令。”
胡承约左手放在桌上轻轻转动瓷盏,虽然同石熙载说着话,但目光一直放在瓷盏上,似乎其中有大道理值得探寻一般。
“现如今又来撺掇我对付巴庆安。你以为,我还会信你吗?”
石熙载笑了笑,朝胡承约拱手道:“相公非是信下官,而是信相公。正如当初巴相非是为了下官去对付陈梁王,而是为了他本人去对付陈梁王。”
当初他好不容易说动巴宁泰,没想到巴宁泰转头抛开他这个中间人亲自跑去找天子。
好在天子没忘了他的功劳,权力比不上宰相,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却不比宰相低。
石熙载话说出口,瓷砖转动的声音停止。
胡承约抬头看向石熙载,开口问道:“这次又是受了哪家的请托?”
石熙载犹豫片刻,才轻声回答:“开封粮行被封了好些家。”
胡承约闻言默然,好一会儿才道:“开封的事情,同巴庆安有什么关系?”
开封现在是梁王陈佑的地盘,上下官员调动都会征询梁王府的意见。
考虑到去年那一帮粮商的所作所为,陈佑秋后算账也不是不能理解。
“三月以来,巴相多次调动梁王一派官员,陈梁王一直没什么反应,要么是其真的放手朝政,要么是其已失去掌控。“
石熙载解释着要针对巴宁泰的原因。
“现如今巴相安排梁相救灾,想来是要对梁相动手。陈梁王势弱,可助梁相度过此劫,以换其放手商贾事,顺带也能打击巴相,阻其势头。”
胡承约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十分仔细地观察着石熙载的表情:“为何叫梁尚同救灾是要对他动手?”
石熙载一愣。
他当然知道,这就是他原本的计划。
只不过陈佑突然遇袭请辞之后,他就再没关注过,没想到巴宁泰一步步完成了前置布局,只差最后几步就能逼迫梁关山在钱钞署和相位之中二选一了。
仔细想了想,石熙载决定省略前因后果,只分析当前局面。
待他说完,胡承约含义不明地笑了笑,应下此事,叫他自去谋划。
石熙载离开后,胡承约没有继续处理公务,而是在考虑一阵后取出纸笔给赵普写信。
……
梁关山接下任务后,召集有司商讨以何种力度救灾。
预备在留下承兑所需钱银后,腾出尽可能多的物资用于本次救灾。
因为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收割夏粮,这次水灾损失不大。
而且受灾的也就十个州左右,完全可以从其它地方调粮过去。
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受灾百姓能不能拿出钱来买粮。
一些基础设施去年才修过,想要以工代赈一时半会找不出来合适的工程。
“募兵吧。”
太府卿方文韬突然提出一个建议。
“什么?”
“募兵。”他重复道,“把那些家里贫困的青壮招募进团练或者民兵。”
顿了顿,他的思路仿佛一下子打开:“正巧这些人招募为兵,可跟着学习读写识字,过个一两年遣散回乡,也能教各地教育监轻松一些。”
他这边起了个头,其他人立刻看到这种做法的好处:
“往后灾情皆可如此处置。”
“也非是定要遣散,那等孤身一人或者品性恶劣者可强留在军中。”
“若是招入军中,便无需做那等苦工,耗费那许多钱粮。”
诸如此类的话语接连出现在梁关山耳边。
大多数人考虑的方向还是省事和求稳,就好像宋朝的厢军一样,把活不下去都招进去,节约了大量的治理成本。
造成些许冗兵就不算什么了,至少短期内无恙,等财政不堪重负的时候,他们这批人恐怕早已致仕了。
再说,就算真的出了问题,需要头疼的是天子,是两府宰相,底下这些官员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论调,正愁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的梁关山当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把饥民招募为士兵。
……
当梁关山准备把募兵作为救灾主要手段的消息递到巴宁泰面前,巴宁泰不知该作何表情,最终只是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没有将领会不喜欢自己手下兵马增加,哪怕是吃空饷的,也希望名义上的人数越多越好。
尤其是他们手下的士兵全靠朝廷养活,不需要考虑人多了之后军饷怎么办。
巴宁泰似乎准备坐视梁关山度过这次困境,没有丝毫为难地放任招募饥民为团练民兵的政令通过。
身为主角的两人没有了交锋的冲突点,想要在一旁拱火的胡承约等人也就失去了下手的机会。
就在梁关山忙着安排救灾募兵事宜的时候,巴宁泰召集在京将领以及两府有司,商讨给禁军将士提高待遇的事项。
除了户部提出反对意见外,其余人等全都表示赞成。
于是,巴宁泰吩咐军备司拟一份条陈交给梁关山审核。
军备司司正石守信才从边军调回来不久,对这种提高待遇的事情具有极高的热情。
因此,三天之后,军备司就把一份详尽的建议递交到梁关山的案上。
而这三天,已经足够将“巴相公准备提高将士们待遇”的消息传开来。
无非就是想让国库拿钱呗。
要么梁关山否决这个计划失掉军心,要么同意计划,拿钱出来最终导致纸钞承兑出现问题。
梁关山收到条陈后,没有立刻处理,而是下发到户部,要求户部、太府、税务监核算这项支出占比有多大。
这种情况下,张贤在刘松鹤家中做客后,寻到梁关山。
“你说是刘松鹤叫你传的话?”
梁关山眯着眼,神情间有些意味深长。
张贤好像没有丝毫察觉,十分平常地点头:“正是,刘光禄特意将下官叫去,说是有话要带给相公。”
“说吧,什么话。”
“刘光禄说,听闻多数纸钞都在几家大商行手中,不知可否叫他们一齐到洛阳来兑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