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长得知大使馆遭到攻击,连忙命令手下赶往大使馆。
然而就在同一时刻,日本方面发来消息,询问秦军长道“听说大使馆被袭击了,我们需要派遣人员进行交谈。”
秦军长挂断电话,他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日本人想要来交涉。
秦军长突然啰嗦起来,对身边一名士兵道“看过哥谭镇吗?”
如果你接触过任何与蝙蝠侠相关电影、漫画、游戏,就一定会知道哥谭。
哥谭市是DC漫画中的虚构城市,是蝙蝠侠的故乡,无数超级英雄战斗其中,人口约3000万。哥谭市基于现实中的纽约、旧金山等城市所设计,在白天,他是世界的商业金融的重要枢纽。而到了晚上,隐藏在城市黑暗中的邪恶势力四处活动,而蝙蝠侠也开始了对他们的追捕。
但是本剧第一季于2014年在FOX电视台首播时,却收获了不少负面评价。
原因倒是很直接:太过依赖蝙蝠侠的情怀了。
没错,本剧的前几集明显在靠蝙蝠侠世界观的自身光环来吸引观众。
且不说第一集就把韦恩夫妇被杀这种用烂了的梗又用了一遍。
前三集里啥玩意都没说清楚,就先把几位知名反派全都拉出来遛一圈,仿佛在告诉观众“咱们这可是蝙蝠侠的大IP,死忠粉们速速来跪舔”。
如此低劣的质量自然遭受了不少观众的抨击,各大网站的评分也一降再降。
好在制作组在后期终于找到了该剧成功的秘诀。
其实秘诀很简单,就是该剧的片名“哥谭”。
在这里,所有的正派、反派都是配角,哥谭这个危机四伏却又让人魂牵梦萦的城市才是永恒的主角。
于是,编剧在第一季后期着重刻画哥谭市中几大势力的权利斗争。
每一个角色都是整个阴谋网中的棋子而已,再牛逼哄哄的人物也可能在下一秒命丧黄泉。
这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剧情的质量突飞猛进,成功从一部超级英雄衍生作品转型为黑帮悬疑佳作。
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第一季的结尾,黑帮势力最终全部洗牌,哥谭市仿佛回到了和平时期。
而在第二季中,阴谋网越来越大,一向凶狠的企鹅人也不得不屈服于更强大的力量,而且还着重刻画了关在阿卡姆疯人院中蝙蝠侠的宿敌们。
至此,少年布鲁斯·韦恩的故事彻底沦为了副线,观众更想看到这些坏蛋们究竟是怎样不择手段地在这个十面埋伏的都市舞台中生存下去的。
而到了第三季,企鹅人靠着一系列的幕后操作当上了哥谭市长。
从一开始的素质平平,到如今的渐入佳境,《哥谭》打破了我们对超级英雄衍生作品的“卖情怀圈钱”的偏见。
当然这还要得益于DC的电影和电视剧世界观拆分策略,DC的电影宇宙与电视剧世界观没有联系,保证了制作组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再创作,而不会拘泥于已有背景设定的条条框框。
所以如果说哪部超级英雄的衍生美剧好,圈圈首推这部《哥谭》!
而哥谭当然忘不了一个英雄,蝙蝠侠。
1938年,NAP(DC漫画公司的前身)在《动作漫画》创刊号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并大获成功。随后,DC打算为它的另一份刊物——《侦探漫画》创造出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敌。当时这份刊物已经创刊两年多,刊登过多种侦破和冒险故事,但是还没有一个处于灵魂地位的角色。时年26岁的画家鲍勃·凯恩(BobKane)接下了这项任务,最后在与比尔·芬格的合作中创作出了初期的蝙蝠侠。
1939年5月,蝙蝠侠诞生于《侦探漫画》第27期上。一经推出就极受欢迎,次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同名漫画系列。随着这个领衔人物的出现,《侦探漫画》也成为DC持续历史最长的漫画系列。
1940年,蝙蝠侠多了一位少年助手罗宾。他被称作神奇小子,不仅受到少年读者的欢迎,也为冷酷无情的蝙蝠侠增添了长辈的慈爱一面,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化。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蝙蝠侠的故事中又分别引入了父亲般的老管家阿尔弗雷德,伶俐的蝙蝠女,母亲般的医生莱斯莉,蝙蝠侠的来历也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蝙蝠侠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演进,对蝙蝠侠这个角色的各种不同诠释也纷纷出现。不仅形象和装备有了变化,风格也有很大差异。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侦探,40年代他是温和的家长,50年代他在进行科幻冒险,60年代后期的蝙蝠侠电视系列剧采用了夸张滑稽的美学处理方式,导致电视剧结束后的数十年间蝙蝠侠仍然脱离不了剧中的形象。而80年代弗兰克·米勒执笔的短篇漫画集《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与《蝙蝠侠:元年》,以及蒂姆·伯顿执导的真人版电影的成功,又让蝙蝠侠回归了他原本晦暗的基调。在那之后的漫画中,蝙蝠侠的现实性和局限性都增强了,敌人也比从前更加强大、狡猾与疯狂。他的精神创伤被一再强调,变得越来越彷徨和孤独,日益走向偏执和黑暗。
在诞生之初,蝙蝠侠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本质上同当时侦破题材的通俗小说相差并不大。与其说他是一名英雄,不如说是一个侦探。初期的蝙蝠侠,无论其人物性格还是外形方面都与后期有很大不同。Joe之前的蝙蝠侠漫画,在情节上还没有走出佐罗故事的影子,还不时充满了美式幽默的插科打诨,与恶人交手时还曾试过开枪杀人,这与其后绝不动手杀生的蝙蝠侠形象有很大不同。
Joe接手后,对蝙蝠侠进行了大胆改造。在延续经典人物形象的同时,在内容上增加了更多的黑色、悬疑和惊悚的元素。在同期出现的很多漫画中,主人公大多都有超自然的力量,而蝙蝠侠漫画则是在超能力之上,又加入了许多现代侦探的元素,算是超级英雄漫画和侦探漫画的结合。这让蝙蝠侠漫画既有了传统英雄漫画的底蕴,又融入了全新的现代精神。
诺兰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丑,甚至让一直无所不能的蝙蝠侠也变得痛苦不堪,小丑好像无法战胜,因为一切都是在他的算计中。对于小丑和蝙蝠侠这两人的对决,谁能获胜,不在于最后谁能将谁制服,而在于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对于这一点,蝙蝠侠一直处于下风,甚至在最后,他也处于下风,小丑没有输给蝙蝠侠,他输给的是人性,他把这个世界看得过于疯狂和丑恶,就像蝙蝠侠最后说的:“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一样?”歌谭市的希望不在于蝙蝠侠,而在于人们自身的。整部电影中,小丑一直是将每一个人都逼上绝境,让他们背叛自己的信念,整个城市陷入了背叛与混乱。可是最后,当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人们的正义感与道德观战胜了这种困境,让小丑最终输了。
这场胜利却来之不易,歌谭市失去了光明斗士哈维邓特,他被拖入了深渊。我看了好几遍蝙蝠侠最后在哈维的尸体前说的那段话,其实哈维做到了蝙蝠侠没法做到的事,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站在完全光明的一面对抗着邪恶,这本来就会承受更多,而歌谭市需要这样光辉的英雄形象。蝙蝠侠只能成为暗夜的守望者,这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和伪装,为了更好的打击邪恶,但却永远注定只能游荡于黑暗中,做一个黑暗骑士。
小丑出现在1940年。当时初登场只是一个没什么幽默感的业余杀手,喜欢用一种会让人笑到死的毒药(笑气)杀人。本来预定出场2~3次就要安排他死亡。但是当时的主编辑艾斯·沃斯救了小丑一命。
他认为这个角色很有特色,还有发挥的空间。于是留下他一命,直到1942年。他才因为执行化工厂的破坏任务被蝙蝠侠阻止,掉到化学槽中正式变成小丑。根据后来加上的新设定,小丑的身份变得不明朗。
有关小丑的起源其实在DC系人物背景中一直没有一个清楚的交代(漫画剧情)。比较受到大众接受的说法是,小丑原本是一个化工厂的工程师,但是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喜剧演员。
不过显然不管是自己的工作还是成为喜剧演员的梦想,小丑都没有获得成功。以致于他需要筹一笔钱来为供养自己怀孕的妻子。对于妻子的爱使得小丑不顾一切的想要获得这笔钱,甚至答应两个罪犯偷偷进入化工厂。就在他们讨论犯罪计划的时候,小丑从警方那得到了自己妻子死于热奶器漏电的消息。
原本都准备退出计划的小丑被两个罪犯逼着带上了面具(初代红兜帽)继续犯罪计划,而这个时候蝙蝠侠出现,制止了两个罪犯,同时使得小丑失足掉进了一桶化学制剂中,于是一个无辜的小人物变成了整个DC世界中最危险的人物。……在漫长的反派生涯里,小丑加入过反派团队不义联盟
这就是两个哥谭最正义与最不正义的角色。
秦军长表示喜欢这部美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