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落落的鞭炮声预示着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大冷的天,街上人却很多,自行车流一浪接一浪,公路两边买鞭炮的都扎了窝棚,案子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鞭炮,叫卖声彼此起伏,“东来的、西往的,看看咱这不响的,”说着,手提一串鞭炮放起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后,立刻拥上去一群人抢着买。临边的摊点人少了,赶紧大声吆喝,放鞭炮招揽客人。
王屾看着,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一大早的饭也不吃就上集,挤在买鞭炮的人群里,就是为了抢几个不响的鞭,鞭炮还响着呢,已经双手抱着头挤在放鞭人的旁边跃跃欲试。刚响完,和他一样穿着破衣烂衫的孩子一窝蜂似的扑上去抢。为抢一个鞭还大打出手,滚在地上,弄一身的土。
触景生情,想着,伸出自己的右手看着,伸不直的中指勾起了他的回忆。为了抢一个鞭,鞭还没响完就冲上去。没想到,等他把鞭抓在手里还没来得及高兴,鞭却在他手里响了,一股巨疼来,满手的血,疼得他哇哇大哭,所有人围着他看,没人管他。
最后,一个背着竹筐的老头儿摘下脖子上的围巾抱住他的手,又抱起他挤出人群。他还没明白过怎回事来,老头儿已经走出了集市,他走的是如此的快,就像是眨眼的功夫,已经来到一座茅屋里。
大冷的天,茅屋里却很暖和。这个地方是很熟的,他割草时经常来这儿。这个老头儿也挺熟,就是从没和他说过话。
他是个怪老头儿,长年累月住在荒野中、林子边。也不和村里人来往。村里人都说他有疯病,谁见了谁躲。养父母不止一次的和他说,别靠近他,他会吃小孩的。
因此,从小就怕他,就是上坡也绕着走。可是,他好奇呀,忍不住的偷偷接近他的小屋窥看,也并没发现啥异常。怪老头儿对他视而不见,该干啥干啥。来的次数多了,也胆大了,何况他这儿的草格外多,格外厚,一会儿工夫就能割一包袱。
有时渴了,他还跟老头儿要水喝。老头儿看他一眼,也不说话,指指水瓮,他就会自己拿起水瓢。喝完水,抹抹小嘴,撇他一眼,慢慢地走出小屋。他就纳闷,这老头儿,天天坐在一个蒲团上,闭着个眼也不知在干什么。
在村里,小伙伴都叫他要孩子。起初,他并不只要孩子是怎回事儿。上学了才知要孩子就是要来的孩子,爹娘不是亲的。
这个他感受得到,爹娘没有别的孩子,就他一个,对他不好,更不亲,很少和他说话。就是给他口饭吃,五六岁时就给他个小筐让他割草挖菜喂猪。
等到几年后有了弟妹对他更不好了,时常把他关在门外不让他回家,爹还撵他。他不走,就打他,不给他吃的。
他没有办法,只好到怪老头这儿。他很乖,帮怪老头儿打水、做饭,整理屋子,扫院子。怪老头儿也很少和他说话,却不撵他,还给他饭吃,给他交学费。
有时没事儿,他就跟着怪老头儿学打坐,怪老头儿屋里的墙上很多画,画上的人都打坐,画上也有些字儿,上到五年级时,他大部分都认识了。
以后啊,就跟着怪老头儿了。
怪老头儿开了很多荒地,只有放学后和星期天才允许他帮他干活,平日里对他的学习看得很紧,每天的作业都检查,一个字写不好,他用手一指,他自觉写十遍。光学课本上的还不行,老头儿拿了些线装书让他读,让他背,让他领会。他也聪明,学得快,领会的深。
老头儿啥也不说,一个手势,大晚上的就得跟他散步,说是散步,比平常人跑的都快。开始跟不上,往往被拉下很远,过了些日子勉强能跟上,他是根据打坐时呼气吸气的规律,融会贯通,只觉得跑起来轻飘飘的。
他不记得怪老头儿和他说过一句话,每次交流都是手势和眼神。
有时候,他就认为他是个哑巴。
到了初中,村里很多孩子都不上学,怪老头儿却非要他上。上完初中上高中。
以后啊,他把怪老头当亲生父亲看待。虽说养父母也不再排斥他,甚至几次来叫他回家,还给他钱。他却不愿意回去,把怪老头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高中毕业,他毫无悬念的上了大学。就在他拿到通知书后,怪老头儿却离奇地消失了。
那是吃了晚饭后,爷俩再去散步,一个愣神没跟上,他找了一晚上也没找着他。等他回到家,炕上放着很多书和钱。他知道他会写字的,毛笔字写的很好,却没给他留下一句话。
那些书,他已经烂熟于心,小心的用纸包好,放在以一个羊皮袋里,走到哪里也带着。那些开荒地,养父母种着,还有那三间茅草屋,都成了养父母的。
养父母待他也比以前好多了,上大学花的钱大部分是他们供应的,他却对他们没有多少感情。虽说他不是个记仇的人。但是,小时候不让他进家门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他脑海里。
怪老头师傅已经离开他很多年了。但他觉得他一定还活着,他甚至以为怪老头师傅是个神,虽然他是个无神论者……
一时想了很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使他回过神来,他匆匆向银行走去。
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自己从哪里来的,他一点印象也没有,村里人也没有谁说得清。养父母也不护,告诉他,当时,因为两年多没有孩子,很着急,找个算命的,说是抱养个孩子冲冲喜。没多久,有人就抱着你送上门来,甚至话也没说几句,背着半口袋地瓜干就走了,又是晚上,也没看清长得啥样,更不知道她是哪儿的。
银行里,人并不多,很快的,他就取出了八千块钱。是从自己的折上取得,折上还剩三千多。踹上钱他就往家赶,心思可没有平静下来。现在,养父母对他好了,弟妹对她也笑脸相迎了。可是和他们亲不起来,更不愿意回去。当然,他从没和刘畅说起过这些,倒是刘畅光埋怨他和家里人不亲。能说啥呢,又能亲起来吗。这些年,一年也就回去一两趟,都是匆匆去,吃顿饭就回来,住下的时候很少。
回到家里,李敏来了,在厨房帮刘畅做饭,不像是要走的样子,见到王屾笑说:“给你送来一辆好车,那破玩意儿开回去和你身份不符,让人家笑话。”
“就门口那辆新车吗,我还以为谁来了呢,原来是你开来的,”王屾笑说。
“看人家李敏为你想得多周到,”刘畅也笑说。
“可是我不能用,还是用那辆旧点的车好。”
“你是不是怕人说闲话呀?也就是你,现在,一个科级领导就有辆好车,何况你个堂堂副市长,”李敏笑说着,把炒好的菜放到桌上。
“我这个副市长啊,有名无实,等吃了饭,还是把我那辆车换回来,咱不出那个风头。”
“你看你,李敏也是一片好心,再让人家换回来,”刘畅劝着。
“我嫂子都这么说了,就你不开窍。”
但是不管怎说,王屾还是换回了那辆旧点的桑塔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