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陈常得起身一拜,抱拳揖道:“此事我只能急速赶回京师,上奏天子和知会左相知道,至于如何决断,非我所能应。”

“告诉左相。”李国瑞很是疲惫的道:“北虏不足惧,其无有东胡跟随同行,根本不敢深入我大魏境内,边境上留数千人,广张旗帜,见北虏骑兵则轰击以壮声势,北虏不知虚实根本不敢深入,无所惧也。今到要紧关头,东胡乃是我大魏生死之敌,若犹豫迟疑,百载良机稍纵即逝。”

陈常得不复多语,怎么决断,非他能答应,也就只能诺诺连声,然后直接告辞而出,不做停留,直接出发,他从宁远到榆关要两天,从榆关到京师要四天,这是按正常每天百里左右的行程来定。如果是沿途在驿站换马,每天行二百里乃至三百里,两三天时间也就到京师了。然后京师的大人物用四百里加急,一天之内,回信就可以送到军中。

也就是说最多五六天内,朝廷是否允准答应李国瑞的请求,到时候就可以知道了。

“天子和两府会答应吗?”李友德心直口快,直接便是道:“当初分左中右三路,招讨使领中路,李太尉领左路为左路军总管,岳大哥领右路为右路总管,朝廷明白中路和右路是决战的主力之师,左路说是提防北虏,其实据平州,榆关,负责困扼大军后路。朝廷将一半兵马交在招讨使手中,虽然派了观察使大人在军中,各总管营中也有一路观察,各厢都亦派出观军容使,但举国之力放在李枢密一个人手里,天子和两府怎么可能完全的放心?”

李友德顿了顿,没有把话继续说下去。

很简单,李健所领大军,防备北虏只是次要任务,控制平州,榆关,防止李国瑞大胜之余,阵前突然将黄袍一披,然后率大军占据关外之地,通过榆关直接杀入京师。

唐末之时,藩镇林立,曾经有强藩的节度使公然宣称道:“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虽然大义上来说,李国瑞毫无称帝的人望,各路的勋贵,官吏,士绅,百姓,俱不会心服。但套一句天子,兵马强壮者可为之,只要李国瑞能给三十万禁军厚赏,谁又说其不能立稳脚步,真的成了开国君主?大魏这些年来被东胡人所苦,北方残败,南方凋敝,天子不得人心,有不少人在观天望星,看看大魏是不是已经到了亡国边缘,是不是又到了三百年一更迭的时间,若李国瑞果真抓住时机,未尝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李健率兵于平州,榆关,其六万多兵马未入榆关之内,是因为这部份兵马固然要防御北边边墙,以防北虏真的趁虚入境,造成不可控的麻烦,还有一半原因,便是要控扼榆关,以防李国瑞突然倒戈一击。

若李健率大军入榆关,至宁远一带到松,塔,等诸山军堡布防,虽然大军后路粮道可保无忧,但朝廷的风险可就是加大了。

若李国瑞一战而胜东胡主力,威望就会高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就算其不会披黄袍称帝,但此后将兵马沿边展开,控制大片地盘和大魏一半的禁军,只管叫朝廷提供钱粮,俨然自立,那也是会叫天子和两府相当的头痛了。

“若事事见疑,则世间无事可办了。”李国瑞苦笑一声,说道:“本朝虽未令将士将家小皆送往京师,但管军以上,家小都在控制之内,我的家小便留在京师,难道我是侯景那样的人物,为了所谓大业,妻儿性命都不顾了?再者,本

人自六岁蒙童开读,读的皆是圣贤之书,从古至今,从未有书生造反之事,若朝廷真的不允,我便只能辞让招讨使一职了。”

以李国瑞的身份地位,能以这般直白的话直述心曲,等若剖出心肝来给人看了,听了他话的人无不动容,继而十分感动。

而李国瑞的话也是相当有说服力,从招讨使到管军级别的将领,家小俱被管控,且禁军向来层级分别,将士只知道遵守枢密院军令,若李国瑞真要反,恐怕除了几个嫡系将领外,不会有多少将领真的愿意冒灭族的风险跟随。

李国瑞不复多语,掀开中军大帐凝视帐外情形。

太阳光十分黯淡,象是一个浅白色的圆盘,春寒料峭,冰雪未融,虽然已经是三月,似乎距离春天还是十分遥远。

从榆关到塔山和锦州地方有二百里平原地方,足够容纳几十万人开荒种地。在此之前,这里是大魏和东胡的缓冲地带,两边均未在此驻军,有一些榆关的大魏百姓,偷偷潜出来在这边开荒种地,由于是未登记在册的境外荒地,并不需要纳税,所以哪怕冒着被东胡轻骑发现后杀戮的危险,仍然是有榆关百姓偷偷潜出来开荒种地,这些年来,死在东胡骑兵强弓之下的人也并不少。东胡人并不想跨越辽河和渝水到榆关这里来兴造城池,他们连最近的营州也就是放了少量的兵马,维持对营州地方的管制而已,只是偶尔会派出骑兵到榆关这里来侦察,看到有种地的魏人百姓就会加以杀戮,这些年来,死在东胡侦骑下的百姓也是委实不少。

就算如此,仍然是有百姓冒死偷偷出来种地,因为开出来的荒地不需要交一文钱的赋税,只要出少量的钱买通守关的军兵,叫他们可以正常进出就可以了。

每个壮年男子,不可以使用牛马等牧畜之力,大约是可以在榆关外近水地方开二十亩地,这已经是到人力极限,毕竟偷偷出关,最多带把镰刀,带柄锄头,没有太多工具和畜力相助,二十亩左右就是极限了。

就算是开五亩,十亩,对百姓来说也是纯赚,因为不需要交分文赋税。哪怕一亩只收一石粮,十来亩地就是纯收入十来石粮,对普通百姓来说,最少是增加了一倍以上的纯收入,有这些偷偷开出来的土地,每个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好了很多,最少可以给孩子吃饱,给妻子在冬天时制一身暖和的棉袄,抵御严寒,这样已经足够了。

在听到榆关百姓这样说话的时候,李国瑞也只能沉默以对,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苛政猛于虎吗?朝廷,官府,赋税,这些东西对百姓来说意义是什么?如果没有天子和朝堂,人人自己耕作,自己收获,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往来,是不是更加美好?

但李国瑞还是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若无朝廷,则仍然是上古之时,部落之间为争夺耕地,草场,牧群而厮杀不休,人类的历史就是部族的扩大史,殷商之时以人殉祭天,一杀便是数百上千乃至几千上万人,非我族类,则可以连妇人孩童也能虐杀,成立国家,行周礼,敬天悯人,这才是有华夏,有文明传承,立国之后,才可抵御异族进入华夏来肆意杀戮,才有道路,驿传,货物得以流通,信息人才可以交换,地方才能富强,才会有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大魏在没有被东胡和海盗骚扰之前,也是国强民富,上下安乐,现在国家出了问题,便幻想着可以没有国家,这就是本末倒

置了。

李国瑞从榆关百姓的口中知道了很多细节,他知道再有半月左右就是辽西这里开春之时,那时候道路边和山坡上的柳树会抽出绿叶,在看到绿色的时候,就是辽西大地春暖花开之时。

但那时土地也会从坚硬变得泥泞不堪,从早晨到中午地面都是化冻的状态,残余的冰雪和热力使得地面变得稀烂,就算魏军临时修的运粮道路,虽然夯实过,也一样会处于较为泥泞的状态。

至于通往锦州的道路由于俱是山道,到时候更会湿滑难行。

要等月底时,天气晴朗的日子达到一定的天数,地面的水气被晒干了,也不复结冰,那时候才会恢复正常的状态。

李国瑞看过不少史书,知道在秦汉之时,这片狭窄的辽西走廊近海处还是不能行船,也不能行车的泥泞沼泽,榆关百姓所说的情形应该是事实。

李国瑞面露忧色,朝廷若有决断,就万万不可再拖延了,否则一旦等春暖化冰之时,二十多万大军,所需要的军需最少是十万民夫先期供给,由于山道难行,最少也得先动员几万人,用小鸡公车推出几万石粮往前方,以为大军先期的粮站。

“招讨使以为朝廷会如何决断?”和李国瑞同样服紫袍的岳峙走了出来,大军之中高官显贵极多,但够资格在军中穿紫袍的,现在惟有枢密副使的李国瑞和有太尉身份的岳峙两人,其余的观察使,转运使,观军容使等,还有管军大将也就是厢都指挥们,也都是一袭红袍而已。

“朝廷会允准的。”寒风扑面,李国瑞却是敏锐的在寒风中感觉到了一丝暖意,冬初之时,寒风扑面时,有一种后续不断,绵延不绝的寒气跟随,而到了春季,虽然辽西这里返春较晚,但寒风之中,还是有一种生机蕴藏,这种暖意很快使逐渐明显,直到天气回暖为止。

“若朝廷能再撑半年便好了。”岳峙面色刚毅,神色坦然而眼神中也是有明显的遗憾之色。岳峙不会为未来发生的大战而担忧,这是一个天生为战争而生的奇男子。尽管他不似李友德那样侵略如火,暴戾刚烈,但也是一个最为优秀的军人。

战争,哪怕是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事,对岳峙这种在军中二十多年的军人来说也就是和吃饭饮水一样正常。哪怕是自己有战死之险,有身故之忧,纯粹的军人也不会在战前考虑太多自己,更多的则是从全局来考量得失,行军布阵,犹如国手布子,岳峙在战略上逊色于李国瑞,但其在战术上的长处则弥补了李国瑞的不足。

此前的囤粮顿兵,与敌相峙,缓缓推进蚕食,以两年时间筑城的设想和战略,便是岳峙与李国瑞两人合力完成。

这样的战略太耗国力,但稳扎稳打,几乎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岳峙喟然长叹,但旋即又振作起来,朝廷执意如此,定然也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他想了想,说道:“恐怕南方情形也不太稳……福建路流寇被歼灭大半,但还有相当的老营精锐和李开明一起跑到江西,朝廷有些担心也是真的。”

岳峙又略有不满的道:“秦王虽然是人杰,但也太不将北方大局放在心上。福建路虽有海盗和流寇之祸,但咱们这里的战事才关系到大魏的生死存亡,此时他提出福建减赋,实在是不顾大局,朝廷下诏对其进行斥责,我看也是理所应当。甚至朝廷急于求战,怕也是和此事有一些相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重生宋青书刺激战场之独狼绝地求生之刺激战场和平精英之无敌系统穿越宋青书今夜星辰似你:帝少心尖宠宠妻如令无敌唐僧系统木叶之逆转阴阳遁火影之影遁傀儡师
同作者其他书
谋明 大明1617 跃马回明 调教大明 唐风 逆流天下 清明上河图 新中华再起 回到明朝当太子 大汉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