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咒禁和气禁的关系。
按照修炼和施禁的方法不同,道教将禁术分为咒禁和气禁两种。
1、咒禁。“咒禁”是以禹步、印诀、闭气、符咒等禁术行使术仪,并以且来感召灵力敕役万物,而术仪的行使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比如将念咒分为:心咒、微咒和密咒。心咒指不发岀声音,心神存意而咒;微咒指轻声念咒,只让自己可以听见;而密咒是指口中有言,但念咒速度或音韵要不停地变化。念咒时不仅要求字音无误,而且要和禹步、行气、印诀相互结合,并存想上圣高真天尊降临。
、气禁。“气禁”与咒禁相比,气禁是更高层次的禁术,在行使时没有咒禁的烦琐程序,只需要通过真气吐纳,伴随内气的释放即可,使用起来相当灵活而且又很方便。不过与咒禁相比,气禁修炼起来则相当的困难,古往今来者,能炼得此术而岀神入化者寥寥无几,然而一旦炼就此术则威力无穷。据传晋代修道成仙道人左慈和赵明便习得此术,如果以气禁水,水将会为之逆流数丈,还能在茅屋上升煮火而茅屋不燃烧,并且以大铁钉钉入木柱中七八寸,只需吹口气即可使大铁钉涌射而岀。
道教施用符咒的原则。
道教符咒的种类成千上万,而且其施用方法也是举不胜数。例如,在施用符咒的时候就有轻声念、默念、大声念等。施用符箓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佩带在身的,贴于患处的;或放于怪处的,等等。尽管如此,在施用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原则,是必需要遵守和掌握的。
1、要与“气”配合。
胡孚琛先生在《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一书中曾经指岀:“道士用咒语禁邪往往要和存思、行气等法术配合进行,即是说在念咒时要使自己进入气功功能状态中;葛洪用以禁虎的三五禁法便是其中一例。”所以,为使符咒的施用灵验,即便是最简单的符咒,也应当与气相互配合施用。
、要与“动作”配合。
道教符咒术的施行,与普通的求神不同。求神只是顶礼朝拜,或以香火供祭即可;而施行符咒则要凭借一定的手段去积极地影响外界。正因为如此,道士在施用符咒时,往往都会采取一定的动作来配合符咒的施行,使之能够准确地施行于符咒的对象之上,这就是所谓的“咒动”。此主要包括为禹步、掐诀、吐唾液、摇头晃脑等等。
、要与“咒物”配合。
道教在施用符咒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凭据。比如:道士在作法施行符咒时,往往要在刀、剑、法尺、令牌、朝木上刻画符咒,或是面对法器物品加以念咒画符,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行法”的刀剑物品,才能产生効力,并且具有镇伏妖魔、驱邪除鬼、散祸消灾的神秘力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