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孤臣
“不过寻常君主……”前生学史的时候,燕凛的太傅这样评价过延国这位壮年便过世的皇帝,现在想起来,虽不知是否是那人的评语,更不知若是如此,他想及毕竟是故人的君主,是否有过些感概,只单单看这评,还是极恰当的。身为一国之君,延帝治政尚算是清明,有保国之意,亦有护民之心,然而他性情太过优柔寡断,耳根软又好大喜功,自身文治武功无一所长,在朝堂之上更弹压不住,眼看着朝臣们政争日甚,竟只一昧退让以换求平稳……燕凛的性子是极刚强的,对这般软弱无为的皇帝,也就看不上眼,他甚至觉得,那被后人传颂的、才帝临终慧眼识英才,选得贤臣扶保幼主的故事,也实在是倒果为因了——那不过是他多年苦于朝臣党祸,这些年终于找到个自持己身不入朝中各党的朝臣,临终时急切切抓了便用罢了。早年间,他倒还能知道磨炼容慎,眼下却一心只想抓根救命稻草来用,再也不想想此人年轻资浅,又非出身宗室勋臣之家,一无自身根基,二无亲友帮持,便是有十分的忠心才干,这等环境下也难有作为。至于如此乱委重任,叫群臣难以敬服的可能,大约更是不曾虑到了。
这般不负责地轻易托孤,若是稍稍运气差些,只怕是自身才一咽气,才国便要乱起了。轻则送了儿子性命,重则怕是连这百余年的国祚也将一朝无存。
“他运气倒好……”心中这样想着,燕凛摇摇头,忽然忍不住苦笑起来,就一般的观点来看,年纪轻轻就被意外选中成为辅政重臣的那个人,才更象是幸运的一方吧。但是,这样说的人并不知道,不管是少年成名或是抱负得展,现世中被人们热切追逐的一切,对小楼中的人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不过,倒也幸好他们不知道——
自己曾有过的、绝对称不上愉快的感受仿如一个巨大的招牌,鲜明地立在思考的视野当中,即使是已身为一个小楼世界中人的现在,这种其实只是前生的生命中,极重视的,或者应该说是不得不重视的,想要生存就必不可少的东西被人视如无物的感觉,仍然让燕凛不快,更不要说想到自己不过是被当成实验品一般对待,所有的真心付出都仅止被当成一项数据时的心情了……
若不是终于想通了,那个人曾为自己做过的一切,样样皆是其用心的明证,现在的自己,大概会变成很可怕的存在吧……回想起自己明明是两世为人,明明已没有任何责任压迫着必须去质疑,却竟又会再一次误会那个人,燕凛的心头便满是苦涩,然而更多的痛楚随即爆裂,炸得他胸口生疼——在燕凛的那一世,那个人刻意制造的误会,引来了最激烈残忍的对待,若不是那一场意外,便会连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坠向那最悲惨且绝难挽回的终局……而容慎的这一生……
痛楚地感觉顺着神经,在燕凛周身伸展漫延。
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官场上的容慎,不得人缘四个字是极恰当不过的。和燕凛前生的记忆中,那个其实极得下属爱戴、以至必须刻意自污甚至是故意做假才能让他拉拢到人才的大燕权相不同,这一世的容慎,似乎是打从进入官场的第一天起,就打定了主意,要让任何上司、同僚和下属都对自己没有好感。
没有冥顽不化,也没有趾高气扬,更没有蛮不讲理,凭心而论,容慎并没有做出过什么理所当然会惹人讨厌的事。相反,他为人正派,行事端方,有才干又有担当,工作时也颇能体谅别人的难处,实在应该归入好相处的一类。只是,容慎待人处事虽然温和,却总是隐隐显出疏离之相——他倒也不肯做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只是每每让人在不经意间,便察觉到此人其实绝不打算与自己有什么深交……这样的行事,若在一般人不过是被人道一声不善与人交际,可容慎既有才名,又是少年得志,不免就被人看做了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之流,他的温和与不计较,也就成了懒与凡人一般见识。本来朝中几派争权,正是争夺人手的时候,这样一个简在帝心又有权有能的人物,就算是清高些,为了把他拉来自己的阵营,大家都也愿意忍让一二,偏偏容慎又对哪派也不加理睬,平日里永远摆出一副单肯公事往来的样子,绝不与任何一方有什么瓜葛,结果更坐实了自命才高的声名。
这样一个人,虽然不至去咒他早死,但要是看他吃点亏受点憋,却是人人乐意的,因此,当才帝病体难愈的消息传开来的时候,在为皇帝、国家和自己担忧的同时,想到这个虽有才华却无根基,不过是靠着皇帝宠爱才能上位的小子眼看就要没了倚仗,再不能如此风光,才国的一众朝臣们心中,不是不高兴的。
然而事与原违,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才帝先是将容慎提至相位,后又加封其为太子师,临终更是干脆一纸诏命,将才国年幼的皇帝直接托了给他……
如此遗命,自然叫一众大臣们大为不满,然而才国虽政争激烈,毕竟皇威犹在,这等选了哪一个臣子辅政的诏令,既然如此明确的颁了出来,其余人也就只有遵行一途。话虽如此,连皇帝在的时候尚弹压不住的重臣宿将们,如何肯服个毛头小子来管?个个早都打定主意,若是容慎稍有妄为,便要趁机削了他的面子,给他个下马威。
这等谋划计算,说来倒也无甚不妥,只是不想又算了个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容慎虽然挂了托孤之臣的名声,却似乎并不打算整肃朝堂,整日里只是四处寻访名儒宿叟,要找几个好老师来教育小皇帝,对朝中之事并不大理睬,由着各派争竞,只一意求平稳,让一切照旧而行。
这样过了几个月,众人的心便也都放下了。皆道容慎毕竟年轻,不敢轻易得罪满朝文武,便是之前不肯稍沾朋党,也并不是故意与大家为敌做对,只是图个明哲保身罢了。没了顾忌的众人在此后一年中政争更烈,却又为了不惹恼容慎凭白树敌,凡他偶有意见,只要未大伤到任何一党之利,便轻易不驳,倒是叫容慎的数项施政策都进行得极为顺利。
看着才国朝堂上如此乱局,燕凛的心情极是复杂。他看不起才国那些利欲熏心又见识短浅的臣子们,且不论其不守臣道不虑民生欺压君主,单看他们这样小视容慎,他便忍不住心头冷笑了——那个人,是那般好欺的吗?
想当年,那人一手执掌大燕国政十余年,那样麻烦的局面,萧墙祸乱,连皇宫中的自己都命难保全……结果呢?几年的功夫,皇亲宗室权贵勋臣,哪个不是在他风清云淡中便被压制得不敢稍有妄动?雷霆一击,那是万不得已才用的最后手段,之前多少暗中设计,多少釜底抽薪,多少潜移默化才是关键所在。眼下,那人一项项政令颁来,他们毫不在意就挥手放过,倘大一个朝堂,竟然没有人看得到那些看似彼此间联系不大的政策,其实正在织出一张大网,准备着将他们全体打尽在内……
当然,才国那些重臣们的命运,燕凛是毫不在意的,只是他却忍不住要为那个人唏嘘——虽然说敌手如此无能,处理起来会容易些,可就是这样一般人,竟能霸占朝堂这么久,才国的政局之糜废,人才之匮乏,也实在可想而之。收拾掉这些城狐社鼠之辈,其实并不为难,真正艰难的,是在这之后,要如何整顿残局,将才国重又治成盛世。
那个人成功了。十余年之后少帝亲政之时,才国治政清明,国力日盛——史书上的记载,燕凛到今日也还记得。然而,在这样斐然的成果背后,那个人,究竟是花了多少心思气力?而那个被他这般全心呵护的少年君主,全不曾用过心劳过力吃过苦,轻轻松松就接手了成果,却竟然没有过半点感激之心,维护之意,自身无能,那样好的局面也震慑不住,却只将那人推出来讨好群臣……
叹气,苦涩的意味再次涌起,然而其中的鄙薄恨意,却渐渐化做了无奈之情,丝丝缕缕缠在心间,搅得人闷闷不已。多年的帝王生涯,燕凛早就学会了如何在判断中控制自己的情感,即使对象是那个人,也不能让他做出过于偏颇的论断——尽管不情愿,他却得不承认,以容慎的行事,皇帝亲政后杀了他,实在是最好的做法,那才帝的错误,其实也并不是过于无情,而是从始至终未能掌握主动。
容慎未必要死,他其实很有可能成为君主最强的助力——如果,那是一个正当壮年的强势君主的话……刚强英睿之君,和孤耿精干之臣,也许还会留下一段君臣相得同心共力开创升平之世的佳话吧。然而容慎是托孤的臣子,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刚掌政权、根基不稳,急需得到群臣支持的少年皇帝。对才帝来说,讨好一干朝臣是必须的,牺牲一个人来为自己赢得支持是合理的,杀掉容慎换取利益……也是最有效率的。他错只错在,身为帝王,不该迫于臣子的威逼,屈从于他们的意愿,以至在往后的日子里威信全无,被视为软弱可欺之君。他所该做的,是抢先下手,搜集容慎的罪证,并视众人的态度,拉拢和收买一部分臣子,再打击和牵制另一部分人,利用容慎之死带来的机会,将朝局重新梳理平衡,最终操于已手……
自嘲的笑意渐渐泛起在嘴角,燕凛在心中深深地叹息——这样的手法,听起来多么熟悉?似乎就在很久之前,前世的那个身为燕帝的自己,就正是这样做的……而那些隐忍的耐性、收集证据的方法、拉拢人心的手段、发动攻击的时机,以及,利用一个人的死亡,去换取最多利益的做法……似乎也正是那个人,明里暗里,言传身教,一点点引导着自己学会的。
为什么?看着那个坐在书案前,彻夜挥笔批改奏折的人,燕凛的问题憋在喉咙深处发不出声。为什么……看着那个人立于朝堂之上,淡然微笑着推行政令,燕凛忽然又觉得,这样的问题,其实他根本不必去问。
为什么?
因为那个人会检点自己上一世的行事,会为才帝后来的结局不满,会后悔自己没有教导他,在出卖自己的时候,如何能卖个好价钱。因为那个人累世为人,早就疲惫不堪,到得自己这世,已不愿再去做任何纠缠,于是干脆利落,一刀截断……
似乎……前生的燕凛,是那个人宣泄压力的结果啊……突如其来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但燕凛已无力去为这种程度的感情去抱怨了,强烈的自我批判,此时正占据着他的全部神经——那个人的苦心,那个人的苦楚,那个人从不曾说出口的感情……到底,前生的燕凛,明白些什么呢?
那个怨恨着被抛弃的孩子,懂得那个人冷漠之下的教导之意吗?那个以为已经知晓了真相的少帝,想过那个人宽容背后必然会有的伤痛吗?即使是,那个经过了后来一生的岁月,心满意足于已经可以那人并肩同行的燕凛,到底,又明不明白,那个人长久以来的漠然疲惫呢?
那样的无知与疏忽,不是用一句不知小楼事便能搪塞得过的——纵然无法从偶然的一个恍神、一声叹息中,看出被时光之河卷起的、那些感概的浪花,但他若是有心,至少,也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彼时那个人曾经波动着的心情。
然而他不知道,他从不知道!那些东西他从来没有想过,只是那样心安理得的,接受所有的一切……
不过,到此为止了。
前生燕凛不了解的东西,这一世,尚梓可以去了解;前生燕凛所不能明白的感情,这一世,尚梓一定会明白——他会用眼看,用心想,将所有点滴都刻在心头。
在那个遥远而古老的时空里,隔隔不入的孤独,违背本性投入到世间最阴暗的环境里,刻意争斗的劳累,以及,一再被一手护持呵宠的孩子背叛出卖的痛楚……每一样,他都要去读,都会去懂,这一次的尚梓,这一次的燕凛,再不会允许自己,继续着懵懂不堪——看着屏幕中,那个恭敬地自小皇帝身前低头退下的人,燕凛在心中无声地发下誓言。
从御书房出来,容慎一副满意的神情,刚看了少帝的功课,他颇觉几位帝师确实不愧大儒之名。小皇帝的学识基础打得很好,虽然进度并不是很快,但胜在根基牢固,背诵的记得熟,理解的解的透,书画上虽还显着稚气,但在放在这个年纪也已相当不坏……微微地笑着,容慎觉得自己专程奔赴各地上门拜望,延请这几个人来做少帝的老师,实在是非常划算的。
容慎没有自己教育皇帝的打算。且不说延帝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他绝不愿再重复一次前生的错误,因而早在入世之前就做好了决定,这一世绝不会再那样毫无原则地宠溺少帝,以至给其养成一副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纨绔脾性,到头来害人害己祸国殃民,单是从时间和精力上考虑,他就很难把这份劳苦差事揽在自己头上了。
才国的朝局现在可谓是暗波汹涌。以前先帝尚在的时候,虽然多有退让,但毕竟他在位将近二十载,各派官员们对其敬意虽少,好歹还是有些。如今换了个小娃娃坐这皇位,指定的托孤之臣却又是这么个无根无基的毛头小子,这些人哪里还有半点畏惧之心?天天便只想把别家势力全部打倒,好叫自己一派独大。今天许尚书一派参张侯爷的人欺压百姓,明天王阁老的手下又指责澹台将军一系误国害民……整个才国朝堂乱成一团,几乎什么正事也做不得。好在几派势力相互角力,倒形成了微妙的平衡,虽然一时难以根除,要制约利用起来却容易了许多,有些个容慎想要除去的人,甚至不必动手,只要暗中挑唆一番,便有别派的人代为处理了。虽说这样下去,这些人互相仇恨更盛,有朝一日闹起来必是更不给对方留半条后路,但到那时候,先前那些政令也早显出了成效,以其已先损了大半的势力,若还能让他们闹翻了天去,容慎这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更有着两世辅政经验的小楼人,也就不用再混了。
接下来的几年,事态正如容慎所期待的那样发展。
激烈的互斗中,张、王、许和澹台四派人马皆损失不小,尤其是代表着军方势力的澹台一派,在新帝继位的第三年头上突然被其余几派围攻,相继发难之下,势力一时缩水到只有三成,后来虽竭力补救,却也一直未能恢复到原有的一半,虽说仍是不可轻忽的一方势力,但基本算是退出了主要的舞台。他所余下的空间,也被几派人共同瓜分……只是,这些文臣世勋们不曾想到的是,他们所谓的成功,其实却只是为人作嫁——趁着这一番换血,瞅准了新入军伍的文员们不通武备难以服众的弱点,容慎暗中倒将他们以为到手的“地盘”握住了八九成,一年后更是趁势拉拢了无力与抗又对这三家心怀不满的大将军澹台清,从而将才国的军队,尤其是首都的防务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得了兵权在手,容慎便算是有了最有力的倚仗。之后的两年,他连消带打软硬兼施,革了许尚书的职,削了张侯爷的爵,又送了王阁老告老还乡,不知不觉间,几派势力竟被消弥于无形之中,才国的政坛,也从此迎来了容慎一家独大的岁月。
****************************
第十四章归隐
白驹过隙,十年岁月放到一个国家身上,其实也只在弹指一挥间。然而,在这并不漫长的一段岁月中,能改变的事情却不少。
将几派霸据朝堂的派系一一打落之后,容慎并没急于做什么大动作,除了按着惯例的重视桑农、兴修水利和开设三年一期的科考之外,近两年的时间,他没有再出面主持任何一项政务,而是让整个国家全只凭着各部自然地运转。这样淡薄到近乎无的存在感,叫不知情的人看了,简直要以为这位才国首辅或是突然间信了黄老之说,开始禀承起无为而治四个字来了。
容慎当然不可能突然不做为起来——垂拱而治并不一定不好,却绝对不适合眼下才国这个弊病丛生,必须好生梳理一番的局面。只是朝局方变,人心不稳,最顶尖的那几位祸根虽然都被压服住了,但其长年发展的手下脉系却还有不少零零碎碎的没能全数收服,更不要说把这几股互有宿怨的力量统合一处,让他们发挥当有的作用了。这些个只在中下层的官员们,也许对于朝政角逐来说算不上主力,但若是着眼在一个国家发展的稳固上,却是绝不可疏忽的一环。因此这一年多来,容慎看似诸事不理,暗中却时刻未曾松懈。或安抚,或收拢,或革职,或明升暗降,或调往他方使其势力从中折断,再换上可靠人手接掌一方……他用尽一切手段,以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一群人梳笼进国家体系,再加以细心磨合,使之稳固柔韧,渐渐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一过程繁琐细碎,又不能引人瞩目乱了原本就还不甚安定的人心,便是以容慎之能,也用了足足两年时间方才完成。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腾出手来,真正地开始治理这个国家。
说是开始治理,容慎却不是大刀阔斧的激进风格,虽说他也颁出了些新的举措,显示出自己终究还是一位儒家子弟,并不打算将无为进行到底,但认真说来,却也实在没什么引人瞩目的东西自他手中发出来过。就算是那些所谓的新政令,于众人眼中,也只不过是其时其地,没有旁人想到要用罢了,单就其指示本身,却并没有任何发前人所未想的妙绝思路。
容慎这样的政绩,自是少不得为人指摘,道他虽有才华,却是只治得一时一地一事,若论到统率全局,便仅算得上是守成之能,开不得一番新局面。好在他扶护幼主确是忠心细致,更有之前整治权臣之威,倒还没有什么人过于攻讦。
但这样的局面在数年后又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觉出,原本混乱的朝堂,已经变得有序而高效,新入仕的士子们,也开始充实到官场的各个角落。户部的帐薄上,钱粮的数目一日比一日多了,就连全国的人口,几年的工夫竟也是颇有增长……这时候,才国的朝臣百姓们才都恍然发觉,原来,那些当初看起来并没什么了不起的政策,其实都自有深意。
对这样的成果,朝野上下自是一片赞扬之声。只是,来自民间的赞美,因为政策见效的时间过长,往往没有足够的见识,不能够见微知著,倒足有多一半,被送到了各个具体执行者的头上,而在士林槐市之间,则又把最高的功绩和最多的赞美,给了如今还未曾亲政的小皇帝。
臣子的功绩归于君王,在这个时代本是常事,纵然皇帝于此事毫无作用,也绝容不得哪个大臣占据全部功劳,盖过了他去。然而,在才国士子高官们这看似忠君,且极符合世间礼仪规范的评价中隐藏着的,却是深深的恶意与仇恨。
天下间从没有什么利益是凭空生出来的,就算是新增的好处,在收获之前,也必要先剪枝除草,损害到现有的得利者。更不要说容慎这些年来的作为,固然也算是有些创新,但主要的却是返本归源,将原有的弊端一一革除,好使国家走上正道,自是对既得利益者损害得更多了。
农民们的田产增多,是阻了有钱人兼并土地换来的;士卒们的足粮足饷,是治了将军们喝兵血拿来的;国库的日渐充盈,是夺了贪官们的不法财路得来的;朝中那些新调去最合适地位的人,他们的官位,更是从原来的高官显贵们手中抢来的……在带着才国慢慢走向升平之世的同时,容慎也几乎将整个官场都得罪光了。比起平民百姓,这些人有见识,有才学,也有着更多的话语权,虽然碍于容慎一手遮天的强势,没人肯当面与之为敌,但在不会伤及己身之时,话里话外,减损些此人的荣耀,却也是绝对会做的。
朝臣们的腹诽,容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自来做事必要得罪人,自己做的事会有什么样的评语,他一直就是知道的。虽说那些人损失的,原是在律法的允许范围之外,但利益总是利益,要是人家损失了那许多,连骂两声再都不让,可也就太过苛刻了。容慎毕竟来于一个不以言获罪的年代,既然官员们并没有因为不满而阳奉阴违误了正事,他也就不打算要怪罪谁。况且,来年幼帝便要亲政了,虽然不需要举办正式的仪式典礼,也谈不上什么政务交接,但他向来谨慎,又早打定了皇帝亲政后就要辞官归隐的主意,便颇觉琐事繁多,一腔心思,倒有半数放到了这上面,自然更是没有精力去纠缠这些许的怨言了。
少主亲政,按例本就不必大典,容慎性情简朴又是人所共知,礼部的官员忖着他的意思,打起了新帝不思奢华简省爱民的旗号,办的极是简单。一场极小的仪式,直如走过场一般,很快就完了事,若不是接下来才帝坐到御案之后,开始亲自理政,几乎就要让人觉得,这一天其实和往日里也没什么两样。
然而,这一天注定是要留字史册的,才国的少帝所接收的第一份奏章,也必会在日后的岁月中被人提及——容慎,这个两朝的重臣,托孤辅政的宰相,在才亲政的少帝面前跪倒,递上奏折,乞请辞官退隐……
虽然早就知道那个人会在这天的朝会上上折辞官,但当亲眼看见那个在御阶前跪倒的身影时,燕凛还是在瞬间感到如遭雷击一般。全身发着麻,他只觉得心脏一阵阵地抽痛。嘴中有淡淡的苦意蔓延着,却又渐渐发干、发涩,黏乎乎地粘在那里,慢慢就沉下去,封在喉咙上,堵得人几欲窒息……
那个跪着的人,此时此刻,心中有着的,是什么样的想法?燕凛几乎不敢去想——其实,他也不必专程细想。熟知往后的历史,更清楚那个人下一世的选择,那个人辞官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希翼,他轻易就能推测得出。
全始全终,这就是那个人的想法。他以为,眼下朝局太平,天下安康,那才帝虽然无甚经验,也可坐稳朝堂,从此指点山河;他以为,他辞了官位,交了权柄,再不立于朝堂之上,再不阻到皇帝的路,碍到皇帝的眼,再不会害皇帝不能顺心遂意地放开手脚,便可以泰然归去;他以为,他无根无基,再没有一个如前生般庞大而有力的家族,利用他的身份来对皇帝压迫威逼,便从此忧无可忧……他以为……这些年,为皇帝治政,辛勤劳烦,样样为他想好,样样为他安排到,总能换得到一个林泉终老的结局。
然而……然而——不是的。就在不远的将来,就在仅仅一年多以后……
嘴角象被什么沉重的东西坠着,一个劲地往下沉,甚至能感觉到那部位的神经酸到了极点,正发出将要麻痹的讯号,然而燕凛无暇去伸手揉一揉,来缓解肌肉的紧张——也许,这也根本不是生理上的理由——他正努力瞪大双眼,不让眼底的酸楚扩展开来。
这样的那个人,该怎么样形容呢?
天真……吗?
眼中的酸楚更盛,嘴角却开始渐渐翘起,微闭了闭眼,燕凛的脸上,凝着的是苦涩已极的笑意。
是啊,天真!也只能这么说了吧?
以为这样就好了,以为做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全得君臣恩义,以为这样就可以功成身退……以为这样……以为这样……
真是……很难想象呢。那个人,也曾有过如此天真的岁月。
那个……带他读史,冷静指点着青书史册之上,无数人物的成败得失,将种种最曲折最隐晦之事,一一为他点明的人。
那个,教他谋略,虽然再三告诫,为君者不可过赖权谋,却也直接间接地教导他,如何看穿、如何防范,甚至是如何利用人类最阴暗最魑魅心肠的人。
那个,为他设计,为他筹谋,为他布下那么大的一个局,为他暗中调度、招揽人手,并以自身做祭,瞒了他、瞒了几乎所有人,为他生生铺出一片未来的人……
竟然……也有过……这样天真的、几乎是在做梦一样的时候,也有过,这样被希翼蒙了双眼,看不清如此明显事实的年月。
不习惯!真的很不习惯。
明明还是那人,明明还是那样的安闲神情,那样的从容笑意,却忽然陌生起来,叫人无从适应。
可是……陌生的,却又那么熟悉。
不一样的身形,不一样的眉眼,连脑中的念头,都天真的,不象那样谈笑间,便挡下无数阴谋诡计的大燕权相——可是,可是……可是那行动,那举止,那周身的气派,那眼中的神采,般般样样,一如记忆……
所以,仍是那个人吧?只是,是在还未曾遇到自己的,甚至是,还未……成长到……可以护佑着自己的时候。
成长,这是一个在过往的漫长岁月里,在两次的生命中,燕凛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放到那个人身上的词语。
印象中,那个人几乎就是被固定了一样的存在。
从自己有记忆的时候起,他就在那里,足够强大,足够坚定,稳妥得似乎从不动摇。
虽然,后来他也曾亲眼见过那人身残体弱的样子,可是,那丝毫未减的风姿,叫人从来都觉得,些须外物的缺失,固然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却是半点也泯不去那个人内在的光采。
虽然,再后来,来到这个世界,寻着意外的机缘,看到了那个人入得这片红尘利碌之场,细细浏览着,也见过他置身婴儿体内,柔软脆弱得仿佛一碰即碎,也解得他也会被伤了心去,痛楚得想要逃避疗伤……可是,那样细弱的身体里,毕竟藏着的是一个从未变过的熟悉灵魂,而那样的伤痛过后,退缩也总是人之常情。
想过去了解那个人,想过去体贴那个,想过不止是要与那个人并肩同行,还要在他也必然会有的脆弱时刻,成为他的依靠,成为他温暖的根源——一如当年,他曾为自己做的那样。
然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想过,那个人,也会天真,也会稚嫩,也会想不到该想的东西,也会只顺着希望看去,放过了眼边的现实——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意识到,历经数百载,辗转三生,那个人,也终不过是小楼的一个学生,不过是,一个,在这个时间悠长的世界里,还未可以自由行事,还没有完全被认可社会资格的年轻人。
忽然间,有些什么恍然开悟。
第一世,那个人一心治国,竟没想到过辅政二字之中,还有教养幼帝之责,这是否,正是全无经验者按着自己的凭空臆测所至?第二世,那个人用的是和前一次截然不同的做法,对皇帝呵宠备至,这可又是一心改进的学子,想要弥补错误而矫枉过正的结果?第三世,他这般于皇帝不远不近的态度,固然有保身之虑,但如此孤臣自居,连家世都刻意避开豪门,细想,是不是也是记取了前生教训,方才一心想着,要补就改过?
原来、如此……
那个人,一直是那个人,从始至终不曾改变。他的神情,他的气度,纵然换了皮囊,也一眼便认得出;他的心思,他的想法,在知晓了前尘往事的今天,皆可揣测推断。但是,那个人,也不全是“那个人”,不全是记忆中那个燕国左相——纵然灵魂始终如一,可容谦,却是他三生四世积累,一步步走成的模样。
记忆中的那个人,无父无母无亲族,没有异常相知的朋友,没有格外亲近的下属,到最后,将手下得用的仆役也一一赶走,甚至连唯一一个不愿走的女婢都不肯留下,要狠心伤了她,断了她行动的能力……是因为,不想再连累别人吧?不再象第一世一样,害得家中奴仆跟着自己担惊受怕;不再象第二世一样,害得三族之内尽遭屠戳;不再象这世一样,害得亲朋好友,悉被牵连。
还记得他为自己选择臣子,小心在意,除了他早就看中审好的人,凡自己挑选的轻年才俊,无一不暗中查审,用心考较。平日里在朝堂上,更是极尽跋扈之事,虽不直言指点,却如淘沙巨浪般,将那忠耿可用之人与趋炎附势之辈隔得泾渭分明,叫自己一望便知,再于轻轻易易间将之尽数掌握,不必再似他这几世辅弼的皇帝一样,骤失压镇后人走政息,将多少年的成绩一旦毁去,连带君王的威望声名也倍受影响。
这种种的小心谨慎,种种的未雨绸缪,当年,只道是那人心思缜密,布局行事皆无懈可击,如今翻回头再想,却叫人百感交集,不敢想他是怎样数着心上的伤口,再一条条比拟对照着挖开,只为为自己种出防范的桩篱,一道道,将所有可能会有的危险,拦在视野之外……
“既如此,便准卿所奏。”突然响起的,略有些陌生的少年决断之声,一下子将燕凛从自己的思绪中带了出来。看着屏幕上已经站起身的容慎,他自嘲地微微笑笑,知道自己又走了神去,错过了刚才那人辞官的场景,忙伸手在控制盘上操纵着,把画面又倒了回去。
然而这一段记录,实在也没什么稀奇。
自古以来,辞官这种事,皆如定式一般。先是臣子寻情寻理一意归隐,再是君主或真或假地表示拦阻,时而再有群臣夹在中间,或帮皇帝留人、或助大臣归乡,总是推波助澜一番,最后,便视这要辞官臣子去意的真假深浅,将或走或留的结果抖落出来,算是走完了这个过场。
容慎辞官自不是别有所图,去意亦是极为坚决,而皇帝年少,虽未免可惜如此能臣再不能为自己所用,但想到这位两朝重臣辅政元老一去,便似头上从此少了尊菩萨,自己行事时,也好放得开手脚,多少便也有些遂意的跃跃之心。再者满朝文武,实在也没有谁喜欢容慎这么个位高权重又为人精细,且是软硬不吃、每每只给人添堵的上官,自然更无人肯真心帮皇帝留他。几方意思隐隐一统,三言两语之下,不过君臣们循例挽留几句,容慎再一坚持,自也就顺势准了。
容慎是托孤重臣,他要去职还乡,少不得皇帝需得表示一番心意,眼下国库中颇是丰盈,赏下的银两绸帛自是不会短少,才帝甚至还从皇宫内府中挑出数件珍玩,一并赐了下来。容慎素来端谨,当下以御用 之物不是人臣所有力辞,然而才帝新主朝政,一心要搏个善待功臣的好名声,执意不肯收回成命,争到最后,甚至连“置朕于不义”的话都说了出来,容慎无奈只好再三拜谢了皇帝恩赏,待下殿回到家中,将之珍重地收入行囊。
数日后容慎起程回乡,才帝未亲来相送,却也遣人代为送行,且在圣旨中加意抚慰,其殷殷之情几乎可以溢出纸来。容慎淡淡笑着,接了旨,跪谢了君恩,便带着家人仆役,一径向东回乡去了。
*************************
第十五章极刑
离开京城的半个多月后,容慎回到了他的故乡密镇。
容慎是托孤的臣子,虽然如今辞了官,自己也很愿意就此做个布衣百姓,但在其他人眼中,身份却总还是不同的。他才刚回来的一个多月里,这个不是很大镇子,很是因之热闹了一番——大大小小认识不认识的官员们,此地有了功名的举子们,甚至是早年间的秀才同年们,凡是有些关系,或是有些身份的,俱都来登门拜望。容慎也不拿搪作势,凡上门来的,皆不甚论高低贵贱,个个都当做客人请进来款待。只是,他待客虽诚,却绝不肯应了这些人任何的要求,言谈话语之中,更隐隐显出自己全然志在南山,因此不久后,如是外客也就渐渐稀了。
不似初时亲热常来往,慢慢也渐少上门的,还有容慎的亲戚们。
容家是书香之家,传到容慎这辈已经十余代了,又兼密镇不是什么大地方,在这里,容家也算得是名门大户了。
容慎是家中独子,其家却并非长房,若与现今当家的家长容老爷论起来,实在已经在三代之外。如今他的父母又俱都不在了,在族中更是算不得什么。只不过容慎自小就是族中最会读书的孩子,小小年纪便中了进士当了官,后来更是成了托孤辅政的重臣,多年来,族中便皆是以之为荣。此外若细算起来,虽说这些年并未从他这里得过半点特别的关照好处,但毕竟俱在容氏一脉,平日中有了什么事,别人也会另眼相看三分,也实在是沾了他不少的光。
此时容慎辞官回乡,族中人于情于理,皆不好冷落了他。于是开头数月,也一一上门拜望,只是众人毕竟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容慎又不是族中嫡枝,性情也算不得是甚热络的,时日长了,便只在年节时通个亲戚有无,平日里再无过多来往了。
虽然门庭冷落,容慎的日子倒不能说是不安适的。他十数年为官,生活简朴,临回乡之时又得了皇帝赏赐,家中颇是殷实。还有两名好友日常往来——这两个人原是相府中的幕僚,容慎辞官后,别的几位先生都各自散了家去,只这二位皆是族中再无旁人,又与容慎间关系亲厚,便索性跟了他回来密镇,在其家边上买了房子居住。因皆是相熟之人,如今倒算得通家之好,不但两人平日里会来与容慎小酌,便是几位夫人也都彼此熟识亲近。
三家人如今皆是衣食无愁地闲在度日,每每只隔个七八日,便要小聚上一次,一年多以来,几乎从不间断。大家也都觉得,如今这日子,虽然没什么大热闹大富贵,过得倒是极为安闲惬意的。
然而,这一天上午,一道来自京城的旨意将这份悠然骤地截断。
燕凛还记得,那个人,是能把最艰苦的日子,也过得快乐恬然的。在他前世的记忆中,便确实听过见过,那人是怎样在旁人看来最难熬的时候,也活出了自己的愉快意味。所以,他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一年多的日子,对那个人来说,是否真的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无论如何,那也许的确是幸福的——如果比起未来那个人将要遭受到的命运来说。
那个人接下来所遭遇到的一切,让燕凛愤怒而悲哀,心痛又无奈——在辞官退隐的一年多之后,容慎,这个托孤的重臣,以欺君、弄权、贪墨等十数条重罪,被锁拿压解回京,等候大理寺的审理定罪。
容慎的罪名,其实是极为可笑的。他当权的十余年间,事君诚敬,治政公平,为官更是清廉洁简,这几条罪名,实在是哪一项也安不到他的身上。只是才国君臣如今一意不能相容,所以强行加罪于他罢了——这样明摆着的事,莫说燕凛当过一世皇帝,便是这世间的明眼之人,又有哪个还看不出来呢?
其实在燕凛看来,真要治容慎之罪,并不是寻不出由头来的。比如他在新皇登基后立即辞官,虽说是不贪恋权位,但若以此定他个小视新帝,以为其不知赏罚之道必要错待功臣的罪名,并不是说不通的,且这一条妄测君心,藐视君主之罪,也是极大的。更何况,容慎当政这十多年来,虽然治得官场安稳有序,但朝堂上的气氛,终嫌有些是太过刻板严肃而稍欠圆融,不合宰辅调和阴阳之道。要拿这个做理由,算他个治政缺失,更不是不行的。
只是,这两条罪名,一条是诛心之道,只要容慎一定不认,便难以明确清晰的示之天下,另一条又实在太轻,不好凭之便要了如此重臣的性命,而其它类似的罪名,却是一时之间,不容易搜齐证据,更是要拖得久了。倒只有之前那几件,因容慎毕竟经过朝局动荡之时,多少有从权的行事,细细翻找起来,也有些痕迹可寻。虽是牵强了一些,因着众口一词,也就绝无所碍了。况且,这样的罪名还有一桩好处,便是极符合才国君臣们的“需求”。
燕凛看的很明白——才国的那些大臣们,实在是恨极了容慎的。只是之前他高居宰相之位,更是托孤辅臣,为人又精明细致极是难惹,纵然再怎么仇视怨恨,也奈何他不得。不过现下可就不同了。一则容慎去位后已是草民,二则新皇性子软弱,拢不住局面,朝中权柄皆在群臣之手,众人在这事上又齐心,合力之下岂能还治不得他?只是凡事夜长必梦多,容慎之能人所共知,若真安个不轻不重的罪名让他得以拖延时日,保不准不出什么变故,倒是不如象现在这样,将罪名定重定准,使之必死无疑,才是永绝后患。况且,这些年众人也是被他压得狠了,不知受了多少苦楚少了多少好处,若真能处之以极刑,也是颇可解恨的——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群臣们怎么会不愿意,相比之下,被几个斗升小民或是读死了书的书呆子念叨几句,又算得什么呢?
至于才国那位皇帝……厌恶地眯起眼,燕凛几乎没有办法确定,对这个人,自己是鄙视多些,还是痛恨多些。
他是英睿而刚烈的君主,看不起这样被全然臣子操纵控制,自身丝毫立不定主意,只想如何平息群臣的怨言,自己全不肯尽半点责任的皇帝;他是心痛又无奈的孩子,想到自己最重视在意的人,将被他这般结怨天下也要保护周全的皇帝,如此毫不留情地出卖牺牲,而且,还是要被那样残忍地对待,实在也不能有丝毫原谅的心思。
然而,无论是鄙视还是恨意,燕凛的感情即使再如何激烈,对已发生的历史终是毫无意义——十天后,容慎被压回京城,又过了仅仅三天,大理寺就用那般可笑的理由,给这位曾经的托孤之臣定了罪,并且确定了刑罚。
这一天,才国的帝都下了场大雪,鹅毛大的雪片自天空纷纷扬扬地飘下,为这座寒冬里秃了树木而呈现出深褐色的城市裹上了素银的装饰,使之平添出几分生气。从皇宫到民舍屋檐上,一溜新白塞在瓦缝里,和那斜瓦衬着,更显出了大气的活泼来。城中的道路上也都落了白,因雪一直断断续续在下着,雪花一层层地压下来,并未见出被人踩过的泥泞,放眼看过去,整个街道上满是白色,显得极是干净明亮。
这样的天气里,城中那些大的茶会和酒楼,因客人都窝在家里,生意多少都要受些影响,相反,小茶舍和小酒馆的生意,倒比平日里还要好些。那些在这种天气里也要出门的人们,只要条件许可,在风雪紧的时候,总是愿意躲到这些地方,喝点热乎乎的清茶或老酿,暖暖自己的身子,再和认识不认识的人们聊上几句京中的新鲜事,回家也好当做谈资,讲给老婆孩子听着解闷。
而这一天,最重大的新闻,莫过于明日里将要进行的那场腰斩了。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酷刑,只要针对的不是自己,不是自己的亲友,便是一场娱乐,是要去笑着看热闹的。何况这一次,被处斩的容慎,是曾经的托孤重臣,当朝宰辅,自然更加与众不同。在冬日里百无聊赖的时候,有这一次处刑,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节日一样。相熟的人们说笑着,惊叹着,相约了时间,要明日里一起去看这场节目。
冬雪忽紧忽慢地飘落,一夜的时光,在皇帝的安眠、百官的期待和居民们的盼望中,很快便过去了。
因是御命的腰斩,又得官员们重视,这一天,行刑的台子打理得十分整齐,只是雪落不止,地上便扫也扫不净,未免算是些美中不足。
行刑按规矩是在午时三刻,刑具却是巳时初刻便运到了,刽子手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铡刀边,闲闲地东张西望,不远处临时搭起的监斩台前,几名官员神情愉快地聊着天,不时有人跑过去,为他们送上冒着热气的香茶。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四周陆续围上了许多百姓,他们叽喳地聊着,议论着这场将要到来的腰斩。
午时刚到,刑车载着容慎来到了刑场。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居然也不显出怕冷来,神情很是平和,却隐约透出忧虑与不安。
看到容慎这样子,人群更热闹起来,指着他略微焦虑的表情,有几人便做出先知先觉的样子,说这贼子到底也怕死,只是他祸国欺君,国法却容他不得,引出周围人一片赞同之声。
也有几个人举了容慎执政时国泰民安的种种事情,想要为他解释,却是被大家一致笑了回去——众人七嘴八舌地驳斥说,国泰民安是圣天子在位老天保佑,这回容慎的罪名也是皇上钦定的,自然错不得。就算退一万步说,皇上年轻,一时失察,但百官皆是这么说的,难道还会再有假么?于是这几个人也就认了输,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讪讪地闭上了嘴。
容慎内力深湛,耳聪目明,自然听得到周围这些已算不得私语的对话,只是他原本就不是个在意人言的人,此时又心有挂碍,更是再管不得这些,只是闭目不语,等着将要到来的刑罚。至于远在时空另一端的燕凛,虽然听了这些话微有恼意,但更心痛的,却是揣测出的,容慎此时脸上如此表情的原因。这样小小的抑郁,一时也是顾不得了。而接下来的处刑,更是夺走了他一切的注意力。
午时三刻,是行刑开始的正时辰,但是,在一刻钟前,准备就先行做好了——容慎被剥了上衣,拖到铡刀边,将腰架在上面,为防着他仗着武功反抗,事先还把双手用牛筯倒缚到了背后。
那个人,就那样被硬压着趴到刀架上面,雪花落在他赤裸的脊背上,融成了雪水,点点滴落。在他身子上方不远处,是锐利的刀锋,本该明晃晃的刃,因两侧皆被风吹上的雪渲渲地附着,便显得厚实了些,也没了那刺痛人眼的金属光,看来倒温和了许多。只是,燕凛完全不觉得,这样的温和,对平息他过速的心跳有丝毫帮助。
燕凛的双眼,此时睁得很圆。他死死盯着屏幕,不愿稍眨一眨,只怕错过了任何一瞬——那不是赏心悦目的景致,却是他必须去面对的画面。他再不能允许,自己象上一次那样,软弱地去逃避。
那个人的痛苦,他无法去分担;那个人的焦虑,他无能去安慰;那个人的命运,他无力去改变——屏幕上演绎的,是成千上万年前的历史,早就注定了不可变更,然而,至少,他还可以去着、去记。他可以看着那个人每一次受过的伤,记着那个人每一点感受过的痛,将这些放在心里,当做最清晰的参照,见证自己的成长——他无法改变过去,却绝不能再放过未来!所以,他必须要看着,即使眼眶已经撕裂般的疼,即使眼睛已经涨得酸涩不堪,他也必须看着,一眼不错……
然后,那刀,就那样落了下来。
快而稳。
血骤然溅开。一瞬间,鲜红成为眼中唯一的颜色。
疼!
身体中,是什么狠狠被切断?肌肉瞬时崩紧,压缩到极致,却已没有了平常的知觉。疼……是谁的血喷涌而出?如利刃划过的断口,火烧一般,将满腔的血燃尽,于是,这心空了出来,疼到窒息……
不疼!
咬着牙,燕凛狠狠地在心中对自己自己喊。
不疼!
这种痛楚算得什么呢?比起那个人,比起那个人……
容慎的身体断成两截,下一半因为跪在着地上,和刀口形成了奇妙的平衡,犹自贴着那被鲜血染成绯红的刀锋,一动不动。而上一半,已然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落下来,摔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钝响。
他就那样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没有挣扎,没有任何剧烈的动作,容慎的身体虽然只剩下一半,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半,在他强大的精神力之下,安稳如山,一如平日。
但是血已经漫延开来。
这不受他控制的体液,汹涌地自他的身体里流出,染红了整个刀口的断面,染红了被生生砍成两段、从截断的身体中微微露出的脊椎,染红了他身下,那一片薄薄的白雪,染红了……燕凛的整个视野……
然而,即使是在这红中,一切仍然清晰。
于是他看到那个人额头上的汗,从薄薄一层到汇聚在一起,再到滴落到雪地上,打出浅浅的坑。他看到那个人张大了嘴,喘息着,然而血从身体中倒灌上来,每一次呼吸间,都有腥红滴落,在他的头边的雪地里,染出点点斑斑。
但那个人的身体还是那样静。除了因为剧烈的呼吸而产生的起伏,那赤裸的、落着雪花,染着血迹的身体,仍然平静得如以往每一时日。
那个人……似乎总是这样呢……
恍惚间,燕凛突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那时候……他也是,这样……
安详,从容,仿佛那一刀一刀,不是自他的身体上划过,仿佛那随刀而落的,不是他的血肉。旁观的人,都已受不住,他的脸上,却还是挂着淡然的笑容。
因为……觉得放心了么?看着屏幕中,那个人脸上伤感而忧心的表情,燕凛只觉得鼻翼处一阵发酸——算是被认可了吧?自己的做为……和现在才帝完全控制不住局面不同,他觉得,已经不必担心了……
他的认可啊……那是前生年幼的自己,一心想要得到的东西。可是,绝不是,以那么残忍的形式……
燕凛没有再想下去,他还有的是时间回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他会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无可挽回的错误。然而那不是现在,不是那该全神贯注地、看着的现在。
视线中,红色渐渐少了。
寒冷的朔风中,仿佛被凝住般,那温热的血液,涌出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鲜红的、浸透了血的地面,也被一直飘落的雪花盖住,重又显出一片洁白,衬着刚流出不久,还未来得及渗到雪中便结成鲜红的冰晶,艳丽如雪梅绘卷一般。
然而绘出这画的那个人,已经闭上了双眼……
他还没有死!
燕凛很清楚这一点——这只是寒冷引发的低温性休克。
可是,看到那个人,就这样趴在一片血红雪白之中,一动不动,燕凛只觉得,自己的心仿佛也被极度的寒冷侵袭着,没有了知觉……
突然,那个人动了,然而,燕凛宁可希望,刚才那叫自己几近冻毙的安静,可以再持续下去——容慎的身体倏的抽搐起来,抖得头上背上的雪花摔落在地。他的手痉挛着,几根手指毫不由已地在地上乱抓。红的血和白的雪上,深深浅浅的痕迹夹杂成小而凌乱的抽象图。他的头则以奇怪的角度摆动着,嘴角涌出的鲜红散落四溢……
然后,忽然地,一切嘎然而止。红与白,在一瞬之间,全数归于黑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