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轻轻松松的将题答完,他清楚的知道这句诗里所包涵的意思,当初西蒙与他争辨地球是否是圆形时,西蒙就是用航海时观察到远近船只的部位来说服他,不过,若不是李鸿基和他说起过地圆学说,他也不能如此清楚的知道出题者的用意,敢如此轻松的答题,只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做完。
方以智又检查了一下是否有错字后才敢交卷,这一点方以智不敢麻糊,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举子就栽在错字上,据说万历年间,有一位举子本来被点为头名状元,后来考官发现他有一个字下面本来是一横,却写成了四点,就这一笔之差,不但头名状元丢了,而且还落第,虽然唐军不一定会这么严,但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
方以智交卷后不久,陈贞慧也交了卷,他来考试只是装个样子而已,根本没打算让唐军取中,他虽知诗中所涵的意思,也照此写了,却在卷中故意错字连遍,这是源于他文人的傲气,若要参考,必定不能随随便便作答,但又不能让唐军把他取上,只好在错别字上下功夫,无论哪个考官,看到满卷的错别字,即使他答得最好,也不敢取他吧。
回到客栈后,陈贞慧发现方以智已先回来,柳如是今天没有考试,只是送他们进试院而已,见他们早早回来,也不在意,柳如是还不知道方以智已改变了主意,只是认为他们无意唐军的功名,三人在一起闲聊,等待顾媚回来。
顾媚却直到最后交卷时才出场,以顾媚的才智,作一遍八股文有二三个时辰绰绰有余,之所有担搁了这么长的时间,却是在作到一半时才发现了诗中所涵地是圆形这个定理,她顿时不知所措。
顾媚和柳如是一样,把唐军的科考看得很重,一心想一举夺魁,为女子扬眉吐气,她以前只认为四书五经和诗词才是通往科举的正途,但这些天,李鸿基和方以智等人的谈论她也听到了一些,尤其是听到方以智说地是圆形,更是兴趣大增,她并不同意方以智的说法,只是找不到东西来反驳方以智提出的证据而已。
偏偏此时写到半途才想起与方以智的争论,又回想起李鸿基的意思,也是同意方以智的观点,李鸿基是唐军高官,这句诗好死不死的正包涵了方以智证明大地是圆形的证据,她推想唐军的题目恐怕没有表面这么简单,唐军中人肯定也是认为地是圆形,才会出如此简易的诗句。
她此时虽然看出了题目的含意,但要重新作答却不可能,她已直接答在了试卷上,若是把前面全部放弃,光一个试卷涂改,考官就会把她刷下来,她只得硬着头皮答下去,但心中的想法却越来越坚定,恐怕只有那些知道此题所涵真实意思的人才会被选中,以致她后来下笔如有千钧,越写越慢,直到时间已过,才勉强写完。
众人看着顾媚回来,一脸疲惫的样子,知道她答得不轻松,柳如是大为惊讶,方以智早已把试题告诉了她,按理这个问题几人刚刚还辨论过,应当不难,怎么顾媚考完后却是这个样子。
柳如是忍不住开口问道:“顾妹妹,你考试到底怎样了。”
顾媚奥恼的道:“别提了,这句诗我做了一半才想起还有另一层用意,这次多半是不成了,早知道那几天我仔细听你们的谈论好了。”
柳如是大讶,安慰她道:“别急,不是还有二天的考试吗。”又忍不住问道:“到底是那层意思你没看出来。”
顾媚道:“当然是那个该死的地圆说,我答到一半才想了起来,考官多半有这个用意。”
方以智在旁道:“顾姑娘放心,即使考官有这个用意,谅其他考生也没几人能答出,还有另外二场,只要姑娘安心答题,机会还是很大。”
顾媚恢复了一点信心:“当真?”
方以智道:“当然,你到外面听一听,可有一人能得到这个结论吗。”
这个客栈里住的大部分是士子,此时大家都考完回来,一定会争论试题所含的意思,顾媚饭也顾不得吃,连忙跑到外去听听其他士子怎么议论,过了一会儿,顾媚沮丧的回来了,道:“外面争论的很利害,已有许多士子同意只有大地是圆形,才能在远处只见到孤帆。”
三人对望一眼,大吃一惊,他们住在独立的后院,为了不暴露柳如是和顾媚两人女子的身份,一般很少外出,有人进来向他们攀谈,也只是由陈贞慧,方以智出去挡挡,两人开始并无功名之心,自然不会出去交际,对其他士子的动向都漠不关心,这时听到外面有许多士子答了出来,大为惊讶。
他们却不知道,能答对此题之人,多是唐军开办学院中的士子,李鸿基通过安尼、安多两人,早已和澳门的葡萄牙人搭上了线,西方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翻译了过来,又让孙元化的小儿子孙和京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教给学生。
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已在唐军的书院里得到了普及,加上李鸿基不时心血来潮想起了一些,然后再交给孙和京这些人验证,可以说,现在唐军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有些地方已超过了欧洲,从唐军学院出来的学生,得到这个结论当然是再正常不过。
李鸿基之所有能看重方以智,是在大多数人都对那些自然科学不屑一顾时,他还能坚持自己的研究,而且能箸书立说,取得成就,比之在唐军学院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要胜上一筹。
方以智顿时收起了小觑他人的心思,自己靠与西洋人交往,才得到这条结论,没想到参加唐军考试的人却许多人知道,当是他拿到卷子看到题目时,还以为那个李本就是出题的主考,否则何以能和他谈起地圆说,没想到唐军中的士子也是人人尽知。
柳如是只好百般安慰顾媚,准备好下场考试才为要紧,顾媚平静了下来,她并不服气这次考试的失利,暗暗下决心要在后两场考试中板回来。
第二天,顾媚强撑着眼皮起身,她昨晚并没有睡好,相反,方以智,陈贞慧两人却睡得踏实,顾媚没考好,对他们来说是福不是祸,若是考完试,顾媚和柳如是两人都不中,自然不用担心她们会暴露身份,也省了为她们担惊受怕。
有了第一天考试的经验,大家都按号码整整齐齐排队进入了考场,等待考官发下试卷,就在大家以为唐军的考题又会标新立异时,考卷上面的这句话却是正正经经的四书五经内容“尽信书,不如无书。”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很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上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孟子在读到《尚书.武成》这一篇时,颇有感慨,说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尽管所有读书人都读过此句,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谁又真正能够把这句话用到实处,不要说怀疑书中所说了,许多腐儒更是把复古当成至礼,事事要依古礼而行,若有改变,便抬出祖宗家法,这种事到了清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国家要亡了尚对变革推三阻四。
许多士子见唐军总算没有完全离经叛道,进士一科到底用上了四书五经内容,心里都松了一口气,答题速度比昨天明显加快,大多数考生都提前交卷,顾媚也松了一口气,用了半天时间将文章做完。
第三天,顾媚已恢复了信心,今天是最后一篇了,万万不可大意,她展开试题一看,这次的题目是“天圆地方。”另外还要求就此题作诗一首,顾媚大喜,这次她可不会错答了。
天圆地方来自于古代中国对宇宙模式的三种认识:一是盖天说,二是宣夜说,三是浑天说。
盖天说最先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后来虽然大家否认了天与地相连,认为天地之间为八万里,为此还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远的数字和一张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古代许多圭表都是高八尺,这和新盖天说中的天地相距八万里有直接关系。
到了唐时,盖天说已经破产,但天圆地方中的圆符合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因此天圆地方的说法还是被人接受,而浑天说中的地是圆形反而没有人相信。
其实地是圆的,早可以在《张衡浑仪注》找到,张衡浑仪注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顾媚相信唐军出此题的意思就是要否认天圆地方,认为地也是圆的,她很快答完,用了半天时间就交了卷,出来后轻轻松松,无论如何,都已考完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唐军的这次大考一共用了十天,除了进士一科用了三天外,其它每科用时最长不超过二天,而且每科的时间都错开,其中明字一科最为简单,只需考生照书抄字就行,不过规定了时间,到时自然比的是抄字的速度和齐整。
唐军并没有限定考生报考的门数,有的考生为了增大自己录用的机率,竟然七科全参加,这样的人到最后只能累个半死,连考十天,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柳如是参加的是最后一天的参谋一科考试,这科太难,而且一不小心有触怒唐军的危险,又是分在最后,所以只有区区数百人报考,也只有一天的时间,考生只要交一篇时事的策论即可。
考试完毕后,士子们都轻松了下来,无论考得的如何,考试已经过去了,中与不中,要等放榜的时候才知道,不如趁机给自己放松,因此,西安境内这段时间的青楼,酒楼生意特别火爆。
唐军放榜的时间定在二十天后,各科统一放榜,考生经历二十天轻松的时间后,这天终于到来,所有的士子一大早都挤到了张榜的墙壁前,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得中的消息,方以智等人也不倒外,四人一大早就挤到了榜前,柳如是和顾媚都紧张万分。
李鸿基生怕大家太过拥挤,会发生踩踏事件,特意令人抄写了数十份榜单,在西安士子最为集中的地方张贴,但大多数人还是挤到了试院门外观看,这个地方对士子们来说自然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