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酒气的卧房里,正中摆放着一张宽大无比的华丽大床。刘宗敏酒足饭饱时候,满意地打了个饱嗝,拉扯着三女回房,自己四仰八叉地往大床上一躺,然后色迷迷地在陈圆圆和杨宛,顾寿三人的身上瞟了一番:
"你们还傻乎乎地站在那里干什么?还不赶快过来把爷伺候舒坦了,以后也照样封你们做如夫人,吃香的喝辣的,要什么有什么!"
三个女人胆怯地向前勉强走了几步,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她们虽然早非完璧,然而早年在秦淮金陵之时,也是靠色艺博取男人的欢心,被多少个风liu倜傥的客人们捧着护着,绝非普通烟花女子什么人都可以随便欺辱的。所以眼下见到这个粗鲁野蛮的汉子如此不怀好意的模样,三女心中俱是一阵恶心和厌恶,但是又不敢公然违抗。
刘宗敏等了半天不见她们又任何动作,不由怒了:"他奶奶的,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就算是公主娘娘,我老刘也照睡不误,更何况你们三个本来就是随便女子,还装什么贞节烈妇?"
胆子最小的顾寿禁不住委屈得泪水在眼眶打转,强忍着不敢哭出声来。刘宗敏看到后更加烦躁,骂得越发狠毒:"哭什么哭?让老子看了心烦,马上把眼泪收回去,再这么磨磨唧唧哭哭啼啼的,当心把你丢到下边去,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汉子们等着呢,到时候他们可是猴急得要命,把你弄成个疯婆子都没人管!"
此言一出,三个女人顿时吓得浑身颤抖,她们知道这人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每天不知道院子里有多少官员被他令手下们严刑拷打致死,凭她们三个弱质女流,不逆来顺受还能怎么办?于是她们不得不按照刘宗敏的命令,战战兢兢地将身上的衣衫,罗裙全部卸掉。
凡是男人哪里受得了这般刺激?尤其是酒精作用下的壮年汉子。他低沉地吼叫一声,左右手各揽住一个美人,朝床上狠狠地一扔,不等女人的惊叫声响起。
两个被如此蹂躏的女人,不但肉体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而精神上则备受折磨,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恶心异常,尊严仿佛是碎了一地。虽然大量的泪水从两人微阖的美目中遏制不住地奔涌出来,却强忍着不敢发出任何抽泣声。
也许是刘宗敏过于猴急,也许是他根本无法同时控制三个女人,所以眼下被侮辱的是顾寿和杨宛,单单落下了陈圆圆。
陈圆圆知道此时门口站了许多卫兵守卫,她根本没有一丝逃脱出去的希望。
正在抖如糠筛间,她竟然看到了墙壁上挂着一把长剑,刘宗敏粗心到了连这个利器都忘记收起的地步,可见有多么糊涂。陈圆圆的犹豫只在片刻之间,她很快坚定了信念:与其等着被这个恶魔折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还不如干脆与他同归于尽。毕竟杀掉了这么一个贼寇的大头目,即使待会儿就被冲进来的卫兵们乱刀斩成肉泥,也算是够本了。
"夫君,圆圆恐怕以后再也没有伺候你的机会了..."
陈圆圆心底里默默地念着,然后悄悄地转身,来到挂着宝剑的墙下,伸出纤纤玉手,无声无息地将闪着寒光的宝剑拔出了剑鞘。尽管第一次持剑在手,又面临如此险恶的环境,陈圆圆禁不住微微战栗,然而强烈的耻辱感和愤慨却战胜了恐惧。她一步一步,蹑手蹑脚地向床边走去...
等到傍晚时分,被一直拷掠到昏迷的吴襄终于醒转过来,只觉得两腿的骨头和膝盖上痛得钻心,浑身发烫,头昏目眩,勉强睁开了双眼。只见几个女人正一脸忧急地齐齐望着他。
"老爷,老爷,你终于醒啦,太好了太好了,菩萨保佑啊..."几个女人惊喜不已。
吴襄咳嗽了几声,终于可以讲话了:"媳妇呢?有没有被他们搜到?"
女人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作声。吴襄心知不妙,厉声问道:"问你们话呢,耳朵都聋了吗?邢氏有没有落到刘宗敏那贼寇手里,嗯?"
祖氏眼见推卸塞责不过,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是的,老爷昏过去之后,她就被刘宗敏找到强行带走了,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家里所有仅存的银子,都被他们拿得一干二净..."
"哼,羊入虎口,哪还有回来的可能?"吴襄冷笑一声,果然事情到了最为糟糕的地步,然而他却无能为力,他长叹道:"看来咱们吴家这一次是大劫难逃啦!"
祖氏愕然道:"老爷为何如此嘘叹丧气?只要三桂肯归顺投降闯王,我们一家还是可以继续苟活的。"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大道理?如果邢氏没有落入贼寇之手,我被他们严刑拷打的事儿倒也可以暂时隐瞒着,三桂投降新朝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眼下这么大风声,一旦传入他的耳朵,还不得立即暴怒?他一旦和闯王翻脸,那么咱们这些留在京城做人质的,肯定死得比谁都惨!"吴襄很清楚这个儿子的为人,所以当他听说媳妇被掠走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老爷你别这么说了,也许不至于呢,咱们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老天会保佑咱们不死的..."女人们吓得哭哭泣泣,惹得吴襄更加悲从中来,心烦意乱。
当吴襄无可奈何地坐在摇曳的烛光之下,忍受着两腿上火辣辣的创痛,艰难地抄写着牛金星交给他的那份"家书"时,他手下一位忠心耿耿的家将傅海山趁着大顺军看守巡逻的空隙中,连夜翻墙遁去了。
在逃离吴府之前,傅海山悲悯地回望了一眼老爷在灯影下佝偻的身影...
几天后,李自成派出招降吴三桂的使者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山海关。他们向吴三桂传达了闯王的承诺:"尔来不失封侯之位"。李自成另外派遣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来山海关赏赐关宁军。同时,特授明降官左懋泰为兵政府左侍郎与唐通协守山海关,又派出将吏各一人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币千端赏三桂,另有敕书一通,封三桂为侯。
他们同时带来了吴襄的家书,吴三桂连忙展开来观看,只见上面写道:
"汝以皇恩特简耑阃,非真累战功历年岁也,不过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赏之令,而汉高祖一见韩信、彭越而予重任也。今尔徒饰军容,巽懦观望,使李兵长驱深入,既无批亢捣虚之谋,复无形格势禁之力,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呜呼!识时事者可以知变计矣。昔徐元直弃汉归魏,不为不忠;子胥违楚适吴,不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尔计,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骄愤,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僇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语云:知子莫若父。吾不能为赵奢耳,尔殆有疑赵括也。"
吴三桂是极其细心之人,虽然认出这确实是父亲的笔迹,然而心中却略有疑惑,"看这封信的口气,大加训示于我,博引典故,煌煌弘论,极力劝诱我投降,完全彰现了李自成的劝降深意。如若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通话,似乎不至如此写法吧?"
疑惑归疑惑,毕竟眼下他派出京城探查消息的探子们暂时还没有回来,一时间他也不能辨出此信是否出于父亲的本意。也许是父亲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按照李自成的授意给他写这封信来劝降也未可知。关键是眼下李自成表现得还算颇有诚意,不但许诺只要归降就封他为侯,并且还送来了大量的犒赏金银,这也正是眼下五万大军所紧缺的军饷,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吴三桂怎能一点都不曾心动?
再说,吴三桂所效忠的大明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李自成的大顺朝将取朱氏王朝而代之,成为中华大地新的主宰,只有依附于这个新的朝廷,才有自己将来的出路。而且李自成给予的条件的确是再优厚不过的,礼遇有加,这对三桂来说,正是多年来他所追求的东西,一朝到手,心里自然感到满足。还有,吴三桂不能不顾虑到父母亲属生命及家产均系于大顺军之手,如投降,不仅保全一家生命财产,而且不失荣华富贵。所以如此看来,目前投靠新立的大顺朝廷,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吴三桂感到时不可待,迫在眉睫。因为他的许多亲戚都在辽东,甚至有些现在正在盛京为官,清廷眼下的举动,还有多尔衮已经下令周围八旗军队大部迅速向盛京集结的消息,已经陆陆续续地传到山海关来。他清楚地感觉到了那只东北猛虎灼灼逼人的双目正在牢牢地盯着他的后背,随时准备扑上来给他致命的一击。
然而尽管他心里有了这个念头,但毕竟这是要不经一战就投降灭了他们国家朝廷的贼寇敌人,这该如何开口向部下们宣布和解释?于是吴三桂只得再次召集部下们开始商议,指望着有谁能够看出他的眼色,首先提出这个归降大顺朝的意见。然而大家谁都不肯当这个出头鸟,相顾默然。
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开了个头:"眼下都城失守,先帝宾天,本镇受国厚恩,当然要一死报国。然而现在单凭我们的这些力量,实在不足以同敌军对抗,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部下将官们均是默默无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三桂连问了三次,还是没有一个人敢表示意见。他心下烦闷,用灼灼的目光环视了每个将官的脸,语调沉重地说:
"如今闯王势大,唐通、姜瓖全部都投降了,我们这里的孤军没有任何支援,实在难以自立。"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问道:"如今闯王派来招降我们的使者到了,你们看看,究竟是干脆斩了他们祭旗,以表示与其抗拒到底的决心;还是恭恭敬敬地迎接他们,接受招降和闯王送来的军饷呢?"
吴三桂咄咄逼人的追问,众人心中不由得一惊,好像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声音:"我等今日死生惟将军之命,不敢有半点违抗!"
眼见这些部下们已经一致表态一切事宜均是惟他之命是从,吴三桂这才宣布决定;正式接待来使,投降大顺朝廷。
住在燕京紫禁城里的李自成,在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接到了令他的心情也更加晴朗的好消息,那就是吴三桂这只关宁猛虎终于向他屈服投降了。李自成顿时心情舒畅,欣慰不已,因为只要吴三桂一投降,到燕京称臣的第二日,就是丞相牛金星已经替他筹备就绪的登基大典隆重举行之时。
等到自己真正当了皇帝,分封完毕百官,就立即启程,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返回西安。在他的老家当一个锦衣日行,被家乡父老翘首以盼,艳慕畏服的开国天子,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辉煌和快事。只要一想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李自成怎能不得意洋洋,沾沾自喜?
心花怒放的李自成便乘势给仍然在观望徘徊当中前明将领左良玉、高杰、刘泽清写去劝降信:
"大顺国应运龙兴,豪杰响附,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回面革心,朕嘉其志,俱赐彩缎、黄金,所将兵卒给四月军粮,俟立功日升赏。"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