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十六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邹林对人类的无限追求感到担忧甚至恐惧,这样下去会毁了人类自身的幸福感的。但他又欣慰的是,书中人物的追求和他的目标是一致的。

英子思索着:"也许人类的幸福指数分布在机械化和智能化之间为最大,或者说现在已经走过了最大幸福感的阶段。人类的情感真的在走下坡路了吗?她不敢想了,赶紧打开第十一节:灰鸽模糊的记忆团出现了。好像听母亲说:五岁时,被母亲带回到农村老家一次,在大车店过夜等等。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母亲在晚上搂着他睡觉,到五岁时还要吃奶。妈妈在**上抹上紫药水,几个星期过去了,灰鸽就不哭喊着要吃奶了,他不理解为什么不让他吃奶而让他吃饭,他是怎样来的?可直到灰鸽长大后,回到老家,问了几个老人,才略知自己祖上的来历。

199年,灰鸽的母亲在东北一家贫穷的家庭里出生了,她的父亲兆生,靠打短工维持一家九口人七个孩子的生活。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几个孩子合盖一条被,住在用泥垒的房子。不知道他从谁那学了说书讲古,1945年日本投降后,兵荒马乱的,生计难以维持,就投到了一个村子满都户。

半个世纪过去了,村头一位老者,热情的对到访的灰鸽讲着家史。他说:"你外曾祖父或说上一辈,来自山东宫蓝县宫家村,"闯关东"来的。"

灰鸽说:"我查过这段历史。那时东北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关东"。可与"闯关东"紧密相连的词是孑然一身或将妇挈雏的穷人,无奈地背井离乡。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000多万人相继踏上了这块关东大地。"

灰鸽又说:"闯关东闯了多少年?著述甚少。据初步考证,明代末期既有纪录,清代逐渐兴起,清中晚期至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形成"闯"之浪潮。据比较权威的认定,"闯关东"的历史形成至少已有三百余年。"关东之要"闯",说明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曾是越轨犯禁的行为。主要是山东闯关的流民。为什么要"闯关东"呢?"

老者说:"内地特别是山东,早已人满为患,农民无地可耕,加上天灾人祸频繁,官府地主压榨,穷人流民只能以"闯关东"为唯一出路。而由于关东长白山地区盛产人参,从事采参与贩运获利丰厚,关内人出关买卖人参的人日渐增加。但在多数情况下,出关是被禁止的、非法的,因此只能"闯"。

"闯关东"也有另一层意思,是迁往关外前途未卜,风险很大。关东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大多数地方还是无人区,能挖到人参,采到东珠,获得丰收固然能发财致富,但也可能历尽千辛万苦却一无所获,甚至冻馁而死。加上没有设立行政机构,得不到保护和救援,盗匪横行,所以随时都有危险。但是闯出关的人可能得以维持温饱,就此安顿,也可能占上大片土地山林,但同样可能当了"胡子",或者沦为奴仆,甚至客死异乡。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民间传说,"闯关东"中的第一个放山人是山东莱阳人孙良。他原是个穷苦的长工,听说长白山有种名叫"棒槌"的植物,比金子还贵重,便与同乡张禄跋山涉水到了长白山,翻山越岭去挖人参。俩人干了三年,挖了不少人参,商定再分头干三天,然后打点行装回山东老家去。谁知,张禄一去,再也未归。孙良急了,到处寻找,找了七天七夜也没找到。干粮早吃光了,他又累又饿,昏倒在吸蛄河旁边。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捧了几口河水喝了,看见水底有只吸蛄,抓来活嚼生吞了。身上有了点力气,他抓起一块尖石,在一块大石头上刻画着: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古河往上寻。"

灰鸽伤感的说:"真够揪心的。郑板桥在的《潍县竹枝词》中,有词云:"泪眼今生永不干,清明节候麦风寒。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可见清末时期连年闹灾荒,被饿死的人遍地都是,活着的人就连抬死人的力气都没有,树皮都被人们吃光了。有些门路的就开始下东北"闯关东"了。"

老者说:"你祖上,擅长说书讲古,先闯到沈阳北市场,在小茶社说书。当时的北市场以"汇集五行八作、辐揍商贾游人"的繁荣著称,可与当时的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媲美。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全东北戏院最集中的地方。

那时张大帅张作霖,在191年,为开通地面、繁荣城市,旨在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竟争,下令在皇寺地区"十间房"附近,开发北市场。随后,奉天衙门放地号,一些大商人、大地主争先恐后领地、租地、建房。几年功夫,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三大剧场。后来又陆续有了金店、饭店、浴池、药房、妓院、茶社、大小客栈、服装店、钟表店、放款店、理发、照相、花会、烟馆、赌局、当铺等,不胜枚举。随着商业的发展,人烟日益稠密。说书的、唱戏的、摔跤的、卖药的、拔牙的、修脚的、耍猴的、点痣的、赌博算命的、变戏法跑马戏的、演驴皮影的、说相声双簧的、打把式卖艺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那真是:酒肆林立、人声鼎沸、旗幡飘荡、茶坊溢香。他有一个好友单永魁,是个弦师,听说也闯关东来的,他老婆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顶尖高手,夫妻俩红遍黑山白水。有些事情,你可以打听一下他的后人。"

灰鸽说:"闯关东:确切的意义讲,叫逃荒、逃难、避难,其实是件求生的好事,应该用美好的名字'移民';来解释。山东人到东北讨饭有饭吃,饿不死。还能生活得比在山东好,后代还能枝繁叶茂。据查:历史上有个说评书的祖师爷叫王鸿兴,吃这碗饭,清朝末期吃这碗饭的评书艺人有王杰魁、陈长和、品正三、连阔如,北京评书艺人由王奎胜、牛瑞泉,他们到东北沈阳传播评书艺术,收下马悦卿、李庆魁、宋同斌、刘浩鹏,号称悦庆同浩名家。建国后,这门艺术在辽宁更为活跃,沈阳、鞍山、锦州、营口、本溪、辽阳先后成立了茶社、小剧场为艺人演讲评书场所。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杨田荣、袁阔成、陈青远、石长岭、李鹤千,后起之秀有田连元等,之后又名家辈出,有刘兰芳、单田芳、陈丽君等。现如今有一人被人们赞誉为"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他就是单永魁和王香桂的后代。"

老者说:"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也叫《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三十九部评书。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当时,"单田芳评书"甚至成为时尚性的文化符号。"

灰鸽说:"我曾去过一次北市场剧院看戏,报幕员台前一站说:有一位评书演员,他的说、学、喷、吐、表,手、眼、身、法、步,技巧惊人,他可以生动解读当代"评书大王"的传奇人生,演绎了评书大师50载艺术人生、70年的人生智慧。

大幕徐徐拉开,只见这位说书的五十左右,长得肥头大耳,台前一亮相,攒!打开手中黑色折扇,又攒的关上,往桌上一拍,底气十足的开讲:

"1966年,"特殊时期"缓缓地拉开了序幕,身在鞍山曲艺团成了评坛名角的单田芳自然逃脱不过。"你在背后说,现在挣钱少,不如单干好...""你影射新中国比不上旧社会...""你替***老子叫屈鸣冤,到处散布对政府的不满…"辩解还有什么用?单田芳费了半天唾沫,还是被扣上了大帽子:"态度恶劣,对抗运动,存心和革命群众唱对台戏..."几十个人一同被关进了收容所,那种感觉很像走进了《西游记》中的"无底洞",既看不到归路,也摸不着前途。单田芳的内心里默默地呼天抢地,"造反派"们却不给他太充足的思想空间。后半夜,忽然一阵吆喝,"****俘虏统统被喊了出来。开来一辆大卡车,人们挤进狭窄的车厢里,摇摇晃晃地驶入了茫茫的夜色。汽车停稳,车门大开,单田芳第一个跳了下来。由于长时间屈膝蹲坐,两条腿早就麻木了,脚尖儿刚一落下,全身就瘫软在原地,怎么爬也起不来。这时候,一名"造反派"不容分说,迎面就是一脚,不偏不斜,正踢到嘴巴上。顿时,单田芳两眼发黑,头脑轰鸣,突出的牙齿全被打落了。不敢声张,更不敢吵闹,他含着满口鲜腥、炽热的脓血,愣是挺过来了。一口烂牙跟了单田芳好几年,最后只得去看牙医,全部拔掉了,换成满口的假牙。当时,他刚过而立之年。

在高墙内,想起体弱多病的妻子,单田芳就心疼,也不知她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怎么过。当妻儿老小娘仨出现在鞍山市收容所的时候,已是事件发生的十多天之后。亲人相见,恍若隔世啊。一家四口,面面相觑,居然谁也没有一句话,只能靠眼睛交流...

"*"时代的倒霉蛋儿统称为"牛鬼蛇神"。对单田芳这种"牛鬼蛇神"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还留什么客气?"造反派"的策略就是一鼓作气,穷追猛打。

第一套方案:万炮齐轰。揭批过程简直是疾风暴雨,强加于人。什么窝藏军火啦、包庇坏人啦、投掷手榴弹啦、迫害"革命小将"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单田芳也毫不示弱,他铁嘴钢牙咬得结实:"手榴弹,没扔;革命小将,没炸!反正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不信,去工人夜大、铁西收容所、鞍山打靶场随便调查吧。"话越说越僵,气儿越来越足,"造反派"最拿手的就是———打!叫你嘴硬。

第二套方案:收买供词。"造反派"师弟早就策划好了,他怒视着单田芳,端出了早有预谋的词句:"单田芳,你罪行累累,罄竹难书。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今天,不让你交代了,先听听革命群众的揭发吧!"话音刚落,便有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声泪俱下的表演就开始了,他无限痛悔地指着单田芳,咬牙切齿地叫道:"我检举你!给我灌输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封建主义流毒,我上了你的当啦!从此,你我一刀两断,划清界限..."检举者如是揭发:"姓单的!你家贴过一张毛主席接见赫鲁晓夫的画像,你竟然指点着说:'瞧!这两人,正斗心眼儿呢。毛主席笑嘻嘻的,啥意思呀?——伙计,来吧!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保你捞不到任何便宜。赫鲁晓夫又是啥意思呢?——本人来华访问,不捞点儿油水儿,绝不回国';..."调侃领袖,这还了得!检举发言尚未结束,台下便响起排山倒海的口号声:"打倒单田芳!""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罪该万死!"...

群情激愤,向单田芳劈头盖脸地猛抽起来,"啪,啪,啪!..."身材单薄的单田芳左躲右闪、连连后退,最后竟被对方一掌推出一丈多远,头磕在墙根里,瞬间,天旋地转,爬了半天才起来。皮带挂着风声,雨点似地落下去,单田芳的耳朵"嗡嗡"乱叫——其实,他当场就被打聋了。据说,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

我那时早已泪水朦胧,听不下去了,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在人整人。在单田芳的成长岁月中,他目睹了侵略与战争,也见识了生生死死的"人间地狱"。难怪在他的江湖侠客、绿林飞贼的评书里面,总是穿插着自己无限惋惜地慨叹:"又要打了,老百姓算倒了血霉啦——招谁惹谁了!"

他的心难受的要被惊醒了。他的大脑记忆系统又有些模糊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我在殡仪馆工作的那些事儿殡仪馆的捉鬼师殡仪馆夜班司机直播之悠闲山村生活混乱战神问道广成重生慈航普度九阳至尊奶爸的娱乐人生反派养成计划